《民國學術文化名著:國學問題五百》以經(jīng)、史、子、集為綱分為四編,每編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其中,各編之后又分別附有《小學問答》、《創(chuàng)作家(發(fā)明家)問答》、《小說家問答》及《婦女作家問答》、《圖書總說》五種附編。以一問一答的形式,組成了五百問。
《十三經(jīng)古注》共二百九十卷,由金蟠、葛燕編訂,歷時三年,于崇禎十三年告竣。漢晉古注分別為:《周易》十卷(含略例一卷),王弼、韓康伯注;《尚書》二十卷,孔安國傳;《毛詩》二十卷,毛亨傳;《儀禮》十七卷,鄭玄注;《周禮》四十二卷,鄭玄注;《禮記》四十九卷,鄭玄注;《春秋左傳》三十卷,杜預集解;《春秋公羊傳》二十八卷,何休
《國學啟蒙》包括《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孝經(jīng)》、《弟子規(guī)》、《朱子家訓》等,它們作為國學中經(jīng)典之經(jīng)典亦為國學啟蒙寶典,鑄就“國學蒙學之最、中華不可或缺之魂”。這些經(jīng)典凝聚了我國數(shù)千年的文明史和傳統(tǒng)文化,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行文流暢,氣勢磅礴,辭藻華麗,前后連貫,朗朗上口;內容豐富,包含有諸如
《國學人文導論》為上海政法學院本科生通識教育課三選一特色教材,內容分為上下編。上編分析國學人文的主要范疇及其歷史脈絡。下編選取先秦兩漢國學原典人文思想片段加以注疏講解,普及文化知識,訓練訓詁技能。旨在為莘莘學子精神成長提供傳統(tǒng)思想養(yǎng)料,同時也希望為各類國學培訓班和社會大眾提供修身養(yǎng)性、經(jīng)幫濟世的價值范疇。
《國學典籍選讀》當然首先應該使人明了我們這里所講的“國學”是什么。關于“國學”的定義,現(xiàn)在學術界有各種不同的理解,但總的看來,大致包括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狹義的解釋認為“國學”應該只限于對中國傳統(tǒng)學術所做專門性研究;而廣義的理解則認為“國學”“當然包括(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各個方面,例如包括從古代到近代的蒙童之學、語言、文字
國學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它由我們民族創(chuàng)造并滋養(yǎng)著我們偉大的民族,是我們民族的根與魂。學好國學,繼承、發(fā)揚和傳播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每個炎黃子孫的歷史責任,不論是社會、家庭和學校都應當承擔起這個歷史責任。在兒童中進行國學啟蒙教育,將會對他們人生觀和社會價值觀的形成產(chǎn)生重要影響。為此,由我主持的《溶入式嬰幼童外語與國學教學研
儒學,在數(shù)千年歷史長河中,建構和影響中國人精神人格的文化要素;而在當今,它們仍然是每位中國人必須承傳發(fā)揚的文化要素。“國學百家講壇”集萃歷史文化典籍,透過影響中華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思想家的視角,以古鑒今,深入淺出,全方位為您講解儒學十二大核心命題“仁、義、禮、智、信、誠、孝、恕、忠、廉、中庸、知行”。 《國學百家講壇
國學百家講壇,儒學分卷 禮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作為《申報》創(chuàng)刊六十周年的系列改革成果之一,申報館推出了以介紹日、蘇、美、德等國現(xiàn)狀為主,兼及本國國情和文化藝術的《申報叢書》和《申報月刊社叢書》,意在此民族危亡關頭,使國人更好地了解復雜多變的世界政治和軍事格局,以激發(fā)保國強種、救亡圖存之決心。該叢書陸續(xù)出版專著、譯著五十余種,今從中精選四十六種,總
中國歷史上的對外文化交流有兩條道路:一條是絲綢之路,傳播中國的物質文化;一條是漢籍之路,傳播中國的精神文化。絲綢之路主要是中外物質文化交流的道路,這是舉世公認的。絲綢之路(silkroad)的概念,是十九世紀后期由德國學者提出的。各國研究者接受了這一概念,并習慣用它來解釋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但是,現(xiàn)在看來,這一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