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超越道學與變法兩種研究范式,直面千年以來頗有爭議的司馬光哲學文本,以中和范疇為統領對司馬光哲學思想進行了整體重構與新的詮釋。通過對北宋儒學發(fā)展多元路徑的考察,發(fā)掘出司馬光崇尚荀揚的獨特為學進路。作者基于儒家內圣與外王之道的理論貫通和中和哲學的理論體系建構,發(fā)掘出司馬光以《潛虛》為綱,以氣為基點,以中和貫穿整個思想體
本書剖析了集宋代理學之大成的朱熹的學思內涵,比較集中地體現了劉述先先生關于宋明儒學研究的成就及其學術思想觀點。全書正文分為“朱子哲學思想的發(fā)展”“朱子哲學思想的完成”“朱子的歷史地位及其思想之現代意義”三部凡十章。第一部四章論述朱熹的家學師承、性格志趣、為學進路及其參悟中和與論辯仁說的學思經歷,勾勒出朱熹哲學思想的發(fā)展
在中華民族及其文化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中,朱嘉集兩宋理學之大成,成為繼孔孟之后,儒家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其思想文化之精髓已深深扎根于廣袤的民族文化沃土中,成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的編寫嘗試以新的視角,新的體例,新的文風,通過平實的文字、形象的插圖,讓讀者直觀、清晰地了解朱子其人其學、歷史地位,也借此展示朱子故里
本書是我國著名哲學家、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陳來先生的一部講述中國古代哲學的經典作品。本書以宋明儒學為主題,以朱子學、陽明學、船山學研究為主,內容涉及道學思想史研究、比較宗教學取向的儒學研究以及一些考證研究。在這本書中,讀者既可以從宏觀處看到作者對其研究問題的研究特色,也可以從細微處看到作者對其所提出論點的縝密分析與論
本書共收錄論文15篇,涉及明代心學的歷史場域、明清學者對嶺南心學的傳承與發(fā)展、陳白沙的心學思想、湛甘泉的心學思想、王陽明的心學思想、嶺南心學與陽明心學之關涉等主題。諸位作者對于嶺南學術及心學均有自己觀察問題的獨特視角,以及對于問題的深入思考與研究,對于推進嶺南心學的研究與傳承具有積極意義,故匯集成冊以期能明人以理、啟人
本書內容包括:儒家道學與關學源流、張載哲學及藍田易學、張載關學的歷史重構、關學研究與古籍整理、三教融合與中西會通等。
在“心”的議題上,朱子的論說廣大而精微,值得不斷研究。本文在學界既有研究的基礎上,將朱子心論諸議題總結為五個原始要終的部分,并對其中十多個子論題進行了精益求精的哲學探討和現代詮釋,得出了“心等于知覺之能,而心在與他者接觸的過程中會依次運用為思、情、意三種能力”“心具眾理的義涵在于揭示心是造化生生道理的充分具體化”“圣心
本書通過梳理這些以往“邊緣化”的內容,展現朱嘉對學術交流方法論的自覺探索,有助于推進學界對朱嘉學術風格和思想發(fā)展動力的研究。朱熹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共同建構起了中國古代學術交流的基本范式,對后世有很大影響,對當代學術共同體的建設也有重要啟示。
本書以誠意與自欺問題為中心,重構從朱子晚年到陽明的哲學邏輯進程,以“誠意史觀”兼容和取代“格竹敘事”。朱子批評象山學派有自欺的危險,這令他更關注如下問題:誠意如何可能?自欺如何診斷?格物致知之后為何仍須誠意?這些問題困擾著晚年朱子,使之不得不反復修改其《大學》誠意章注,直至臨終前三天。而陽明的知行合一、致良知與四句教等
本書選取十七篇關于永嘉學派研究的相關文章,介紹永嘉學派代表人物的觀點、核心內容和當代價值等,如經世致用、事功思想、財稅思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