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繁華之城、西湖四季、山外青山、宗祠寺廟、西溪之地、湘湖文明、悠悠運河、鄉(xiāng)野仙蹤八個部分,收錄了作者游歷杭州后所寫的文章,包括《富庶美麗臨安城》《西子湖的由來》《孤山探梅》《西溪的高莊宸跡》等。
本書收錄的散文作品有《唐小豆自我介紹》《為什么我叫“唐小豆”》《頭大的晚產兒》《一天喝兩斤半奶》《我的姥姥》《我的姥爺》《鐵路子弟學校及其生活》《跟著爸爸的車去窮游》《姑姑旅游團》《見鬼了》《小學一年級的一節(jié)語文課》等。
本書主要選編巴蜀文化名人、著名學者田楚僑的詩文創(chuàng)作和論學懷人的隨筆小品。共分四部分:詩詞駢賦、譯詩與譯論、隨筆與雜論、高考指南。書后附錄文獻三種:田楚僑著作系年、田楚僑的交游及有關文獻、重慶市檔案館田楚僑檔案名目。
本書是一部筆記體文章集。作者以類似《沉思錄》那樣的詩意文字,表達了帶有哲意的思想。書稿分為四個部分:對詩歌的體悟、對思想的感悟、對人生的領悟、對寫作的體悟,反映了自身文學創(chuàng)作經歷,例如詩歌如何萌生靈感、如何創(chuàng)作成型,記敘了那種獨一無二的沉思狀態(tài)。身為詩人,作者對詩有很多獨到的觀點,也有很多哲學思考,這些都可以給讀者帶來
本書以自然村莊為著墨主體,從文學創(chuàng)作領域較少關注的家譜中的家訓家規(guī)入手,對獨具特色的村落的興村歷史、祖宗功德、家訓精髓、名人名家、民俗民風、新時代文明新風、富民產業(yè),以隨筆文體進行述說,存史育人,詮釋家訓。文字精煉、質樸,體現(xiàn)了“淡淡的鄉(xiāng)愁”。
公元759年至765年,杜甫先后寓居成都3年9個月,留下了240余首成都詩。成都清澈的江水、豐富的植物、溫潤的氣候、眾多的古跡、時人的身影與生活場景、遠山近水的城市氣象,無一不在杜甫筆下清晰呈現(xiàn)。正如阿來在本書中所言:成都以寬厚人情、優(yōu)美自然容杜甫在此3年有余,杜甫還成都優(yōu)美詩章,美譽千載。阿來飽含深情,通過精讀150
讀書學習,是人人都贊同的事,很多人也投身其中。但是學習需要學習學,讀書也需要方法論。 本書收錄了華杉13年來的讀書筆記,從515本書中選取了319本精華,編錄成冊,內容涵蓋軍政謀略、歷史傳記、哲學思想、企業(yè)管理、經濟原理、社會科學、文學小說等13個領域,涉及書目貫通古今中外。不論你想學習有效的閱讀方法,還是想了解大師筆
這本談佛論道的隨筆集,重點關注五四新文學作家結合佛理道學的寫的小品,除關照現(xiàn)實、洞察社會,希望借佛道改造國民、救亡圖存外,也不乏修身養(yǎng)性、人生感悟、尋求精神慰藉、憶念佛界先師的作品收錄其中。 二十世紀初的中國,苦難深重,軍閥混戰(zhàn)、社會動蕩、道德淪喪、精神匱乏、經濟衰退,辛亥革命失敗,五四運動落潮,覺醒的一代青年苦悶不堪
本書以楊應彬先生《小先生的游記》故事內容為原型,經丘漢章老師改編,由中國美術學院洪萬里老師執(zhí)筆成連環(huán)畫的形式呈現(xiàn)。本書講述了1934年,不滿13歲的少年楊應彬將自己從廣東大埔到上海旅行的經歷和感想寫成的20多篇日記,送給“老師的老師”陶行知先生過目。他沒想到,這位大教育家大為感動,一字未改,題名“小先生的游記”,并送上
本書記述了作者在游歷世界多個國家的耳聞目睹的人文自然景觀及感悟,以當代中國青年一代的新視角看待這個世界和地球。書中作者分享一些在各個國家的經歷,對當?shù)厝宋募白匀伙L光的探索經歷,并向讀者傳播積極的旅行氛圍。具體包括:迷失在現(xiàn)代和古代交織的首爾、沉浸體驗日本歷史韻味、冬季日本清凈之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