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為高等學校本科生材料力學課程編寫的英文教材,系統(tǒng)地闡述了材料力學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計算方法和工程應用。全書共11章,內容包括引言、桿件的軸向拉伸與壓縮、剪切、軸的扭轉、梁的彎曲變形、平面應力狀態(tài)分析、強度理論、組合變形、壓桿穩(wěn)定等,并附有平面圖形幾何性質、簡單截面的幾何性質、型鋼幾何性質、撓度和轉角、公式、詞
本教材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自1979年第1版出版以來,一直受到廣大教師和學生的好評,是高校機械類各專業(yè)材料力學課程廣泛采用的教材。第2版于1988年獲國家優(yōu)秀教材獎;第3版于1997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和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第4版于2007獲第七屆全國高校出版社優(yōu)秀暢銷書一等獎。
本書圍繞材料物理專業(yè)的核心實驗技能和知識點展開,分為六篇共27個實驗,旨在通過實踐操作加深學生對材料物理學科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進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獨立進行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的精神。第一篇材料的制備,第二篇結構性能的表征,第三篇光學測試方法,第四篇電學測試方法,第五篇磁學性質的表征,第六篇特殊
本書共分4章。第1章是緒論,介紹材料力學實驗的基礎知識和對實驗課的要求。第2章是材料力學實驗主要設備,介紹材料力學實驗常用儀器設備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第3章是材料力學基本實驗,立足于滿足材料力學多學時教學大綱對實驗教學的要求,介紹材料力學基本實驗項目。為了使學生在完成實驗的同時開闊視野、加深理解、探索問題,每一個實驗
材料力學是工科院校可舍得專業(yè)基礎課程,本書針對應用型院校功課各專業(yè)材料力學課程得教學編寫而成。該書重點闡明了材料力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注重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在有限的學時里理解和掌握材料力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本書共10章,包括:緒論,拉伸、壓縮與剪切,扭轉,彎曲內力,彎曲應力,彎曲變形,應力狀
本著作主要對材料塑性變的大變形理論進行初步但重要的闡述。大變形是指物體變形前后外形相差很大,為了定量刻畫變形的程度,引入了變形梯度的概念。以此概念為基礎進而引出格林應變和阿爾曼斯應變。由于材料變形時,每時每刻各個物理量都在變,因此引入了變形速度的概念,與此對應還引入了客觀應力率的概念。并建立了二者的本構關系。盡管大變形
基于對廢棄材料的再次開發(fā)利用和環(huán)境保護的目的,本書以纖維狀或粉末狀木材剩余物材料、再生膠或廢膠粉等廢舊輪胎橡膠和天然橡膠為原料,采用橡膠混煉、開煉和硫化成型加工工藝制備木材橡膠復合材料,探索不加膠黏劑制備木材/橡膠復合材料(Wood/RubberComposites,WRCs)的工藝技術,探討物理、化學等改性方法對改善
本書針對先進超(超)臨界火電機組、超臨界水冷核電機組及一系列國際前沿超臨界水處理技術發(fā)展中的材料腐蝕共性關鍵問題,重點開展了各類超臨界水環(huán)境中材料腐蝕的行為規(guī)律、診斷理論、預測方法及防護應用研究,獲得了近純、含鹽非氧化性、高氧復雜超臨界水環(huán)境中材料腐蝕的典型特性及機理;揭示了近純超臨界水環(huán)境合金氧化膜的點缺陷類型及生長
材料科學蓬勃發(fā)展,有力支撐了世界高新科技和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進步,我國也已成為材料科學大國、材料產(chǎn)業(yè)大國和材料教育大國。材料科學研究的核心是材料的結構與性能的關系,材料的性能是材料研究的根本目標和最終目的。本書系統(tǒng)介紹了材料的力學性能和物理性能的基本概念、物理本質、變化規(guī)律及相應性能指標的工程意義。全書分為三篇,共1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