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東部一個偏遠的鄉(xiāng)野島嶼上,叢林密密層層,那里有一個穆斯林村莊,在不斷變化的紅樹林和河流景觀中,村莊的女人生活在沖突、貧窮和動蕩里,生活在一個左鄰右舍離得太近,甚至讓人感到不適的空間里。 英國人類學家萊克茜·斯塔德倫在這里生活了一年多的時間,追尋其中九個女人的人生道路,融入她們各自的家庭生活,傾聽她們的
本書從外源型現(xiàn)代化的一般規(guī)律考察了明治維新之路,大略形成如下認識:明治維新是以“思想的突破”為先導,以武士為領導,以獨特的國民性為精神動力,以巨大而高素質的人口資源為依托,以近代財金體制和憲政體制的構建為保障而推進的一項以西方先進國家為模范的改革運動。思想的突破是外源型現(xiàn)代化的先決條件。對于任何一個國家來說,最為難能可
本書稿以日本“安保法”的制定、修改和自衛(wèi)權解釋變遷為主要研究對象,以二者之間的聯(lián)動和日本解禁集體自衛(wèi)權為核心,探討日本當前積極謀求政治、軍事大國化及強化日美軍事同盟的內在歷史法律邏輯及其影響。本成果通過對日本修改安保法與解禁自衛(wèi)權源流和歷史變遷的分析,研究日本政府不斷突破“和平憲法”束縛、達到解禁“集體自衛(wèi)權”的目的途
本書共設東北亞歷史與考古研究、東北亞民族與疆域研究、東北亞國際關系研究、東北亞文獻整理與研究和海外譯介5個專欄,收錄19篇論文(包括韓國和日本學者3篇論著的譯文),內容涉及樂浪木簡、好太王碑拓本、北朝樂浪王氏、高句麗渤海研究現(xiàn)狀、遼代大族與西京、東北亞古代文獻整理與研究等諸多方面。
本書是一部探討“亞洲文明”相關議題的文集,在文明互鑒、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背景下,追溯“亞洲”概念的形成與演變,探討其在東西方建構和想象中的內涵,針對西方語境下的亞洲概念、西方中心的亞洲視角,在今天全球化、人工智能技術不斷發(fā)展推進的大背景之下,反思應該如何闡釋亞洲在世界中的定位,如何去除“中心—邊緣”的固定思考范式,如
本書是著名教育家、語言學家林漢達編著的經(jīng)典歷史讀物,不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有趣的故事,講述了春秋時代的歷史,還解析了諸多成語典故,對讀者積累歷史知識、提高語文寫作水平大有裨益。本書還配有來自古籍中的插畫,可以讓讀者近距離感受古畫的質樸與魅力,F(xiàn)在,就讓我們開啟一場穿越時空之旅,探索那些流傳至今的歷史典故和成語故事,
本書作為跨學科的研究成果,在對兩國方外交流做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挖掘其中深厚的海洋文化積淀與海洋文化特征,提升理論高度,對兩國之間的海洋文化做歷史描述,為中國當代海洋探索作歷史學及文化學闡釋。中斯方外交流所包含的海洋文化特征,無形中契合了近年來國際形勢、國家戰(zhàn)略點的南海轉移。在未來中國與南海諸國的國際關系構建中,中國可以
本書是中國學者撰寫的第一部老撾史,是一本填補空白的作品。作者在詳盡材料的基礎上,全面完整地敘述了從史前文化直至1975年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建立的老撾歷史,涵蓋了老撾歷史的古代史、近代史與現(xiàn)代史。其中法國入侵以前的老撾歷史樣貌,作者依據(jù)豐富的中國古籍文獻,對其進行了考證和闡述,這也是本書最有價值和特色的獨到之處。全書分為
本書是中山大學歷史學系和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共同主辦的學術集刊,以反映世界范圍內關于亞洲史的研究成果、增進中外學術界的交流、提供學界重要學術信息為宗旨。本集刊旨在為亞洲史研究者搭建一個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致力于推進亞洲各國歷史學界和知識界的對話與交流,推動對于亞洲史及亞洲各國歷史的新的理解,超越“近代”以后形成的歷史
《東亞學》第四輯為東亞區(qū)域國別研究特刊,特設東亞研究日本研究朝鮮半島研究越南研究琉球學研究5個欄目,以及書評欄目!稏|亞學》立足中國學術立場,結合浙江工商大學東亞研究院區(qū)域國別學科建設,既關注東亞區(qū)域整體研究,又重視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傳統(tǒng)漢字文化圈國別研究,突出文獻資料整理研究特色,瞄準國內外東亞學研究前沿,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