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包括斯坦因三次中亞新疆探險所獲敦煌、于闐、吐魯番等地的古藏文文獻。
"本書對陸錫熊《寶奎堂集》《篁村集》《寶奎堂餘集》《篁村餘集》《詩文補遺》等做了標點整理,并附其祖陸瀛齡《贅翁詩遺》、其母曹錫淑《晚晴樓詩稿》、其外祖曹一士年譜、陸錫熊年表等,對于陸錫熊的相關資料搜羅齊全。陸氏詩文創(chuàng)作頗具大家風范,其少學為詩,篇什甚富,且與乾嘉學派文人過從甚密,時有唱和。又通經史,勤勉于學,學術文章詞
本書以敦煌藏文《入菩薩行論》寫本為研究材料,在法藏、英藏寫本敘錄的基礎上,對寫本的外在特征和思想內容進行研究,對各寫本間的聯系和區(qū)別進行比對,進而進行寫本綴合,并以IOLTibJ628號為底本整理一部完整的敦煌藏文《入菩薩行論》,并完整地翻譯成漢文,加以注解。盡力復原《入菩薩行論》這部重要的大乘佛教經典的原貌。
《絲路文明》(第七輯)收錄了王素、鄭炳林、榮新江、王子今、魏義天、森安孝夫、高田時雄、菅沼愛語、王永平、馬娟等人17篇文章,具有較高學術價值。
《名義考》共十二卷,其中天部二卷,地部二卷,人部四卷,物部四卷。該著以筆記形式解釋經史詩文中出現的詞語名義,全書共釋534條。多數條釋不止一詞一事,算上一條多釋,則全書實際解釋975事。
本書是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銅鏡著錄性與研究性相結合的著作,收錄了上起齊家文化,下迄清代的銅鏡293面,按朝代先后排列,每一朝代再按類型排序。每一面銅鏡都有高清整體大圖(部分品種還有大量細節(jié)圖及拓片),和詳細的文字介紹,包括時代、規(guī)格、來源、器型與紋飾描述、相關考證等,圖文并茂,全面呈現了館藏銅鏡的基本形態(tài)、歷史演變及其文
武漢大學傳統(tǒng)核心集刊,集中于中國中古史的研究成果。
本稿為李偉國先生最重要論文的結集,包括敦煌、宋史、墓志、文獻四個方面,皆有重要論文,為學界所重視。其中不少研究是開創(chuàng)性的,如敦煌文獻整理、宋史的某些問題,以及墓志研究方面,有一定的影響力。
簡明扼要,以蒙古舊俗與行用漢法之爭為主要線索。
縱觀東漢歷史,中興漢朝的漢宣帝是最受東漢士人關注的西漢君主之一。本書關注的東漢士人的“孝宣情結”,即指東漢士人對前漢宣帝、宣帝朝輔臣及其所共同構成之政治的認同感、歸屬感。本書嘗試通過政治文化視角,剖析西漢孝宣政治中興真相,梳理東漢士人政治思想、政治實踐,以及其人建構漢宣帝中興形象變化發(fā)展的過程,以“孝宣情結”這一特殊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