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藏》的編纂是華東師范大學“985”工程的重大課題,具體由華東師范大學先秦諸子研究中心負責此工程的組織和實施。其將整合文科院系和古籍所、圖書館的力量,并聯(lián)合海內外有關高等院校和學術機構,進行《子藏》編纂出版工程!蹲硬亍肥珍浀母髯又鲿r間,則大致上截止到魏晉南北朝之末,因為這時期諸子百家的特點比較明顯;而研究各子的著
《<論語>有渡》是一部研究《論語》的學術作品,包括對原文的釋義和對論語思想內容的點評。本書分兩大部分,第一大部分是“論語深歷”,主要內容是初讀《論語》之后,有不同于前人的理解而進行的注解與解釋,這些不同的理解是基于字詞原義之上的,不受落后、腐朽的封建思想所束縛,嘗試著能以比較客觀科學的視角反映原本的含義;第
本書分別從《易》學與《春秋》學兩個角度分述其在宋型文化形成過程中的具體作用。先從理論建設、理論運用、理論影響等方面剖析易學之于兩宋學術文化的重要意義,并著力凸顯出理學的形成與發(fā)展;再以宋元為具體切入點,論述易學在推動彼時思想多元化發(fā)展過程中的地位,其中不僅涉及心學,也包括三教合一這一古老而常新的命題。最后論《春秋》,分
《論語》擅長以形象雋永的語言表達深刻的哲理,如“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等,寓意深遠,耐人尋味!墩撜Z》提出了人的德行與文學修養(yǎng)之間的關系,如“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等,對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和理論批評有著規(guī)范作用!墩撜Z》以儒家道德禮儀為標準,提出了“思
本書從歷史的維度,結合多重的社會政治文化因素來看經典詮釋與思想學術關系,以馬一浮“群經統(tǒng)類”所列經學著作為主要探討對象,以《四書》學史的梳理為核心,附論晚明的《孝經》學的經典作者,從而闡明宋明儒學完型與延異的內在規(guī)律,見證宋明儒學具體的演化過程。第一、二章討論宋明《四書》與《孝經》意涵的背景,重點在魏晉南北朝經學的玄學
本書梳理了《詩》《書》《禮》《樂》這四部儒家經典產生的歷史背景及經學的流變過程,尤其是宋代哲學家在詮釋《詩》《書》《禮》《樂》四部儒家經典時的思想創(chuàng)新,揭示了這四部經典在宋代儒學形成中的學術貢獻。本書共分為九章,主要討論了“樂教”與“詩教”;《尚書》與詩、禮的關系;兩宋《儀禮》學以及朱熹禮樂觀;最后結合馬一浮“三禮類”
本書作者精心挑選了《論語》中論述人際關系的30句名言,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配以有趣的故事,為孩子們提供了與人交往的價值觀和原則,以及具體方法。比如:什么樣的朋友可交,什么樣的朋友不可交;怎樣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在交往中,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對于這些問題,孩子們都可以從本書中找到答案。其中書中的故事,均來源于日
本書以國家圖書館藏盧文弨批校本《周易兼義》為底本進行影印,四色印刷。盧文弨所批底本為明汲古閣刻本。盧文弨對《周易》的?笔种匾,對于阮元及后世的《周易》刊印具有重要的啟發(fā)作用,其?背晒蛯W術觀點主要反映在這個批校本中!吨芤住肥俏覈糯闹鞲傻浼,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價值觀的核心載體,對于中華文化的復姓具有重要意義。對于
《周易》即《易經》,“三易”之一,是傳統(tǒng)經典之一,相傳是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督洝分饕橇呢院腿侔耸呢常院拓掣饔姓f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秱鳌钒忉屫赞o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tǒng)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姬昌,即周文王,岐周(今陜西省岐山縣)人。周朝奠基者,周武王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