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古人——古代銘刻與歷史考古研究》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老年學者文庫之一種。書稿是作者推出的第三部專題論集,正是作者學術之長,選錄了作者1982~2016年間所發(fā)表的35篇論文,內容主要包括金文(如《讀金文札記三篇》)、璽。ㄈ纭墩剮追角卮奶镒指裼〖坝嘘P問題》)、磚瓦文字(如《山西壺關南村宋代磚雕墓磚雕題材試析》)、簡
《英藏敦煌社會歷史文獻釋錄》全書共30卷,計2015年全部完成,包括英國國家圖書館收藏的全部漢文非佛教文獻。內容是將英國國家圖書館收藏的數(shù)百年前的或一千多年的手寫敦煌社會歷史文獻(即佛教典籍以外文獻全部按該館藏編號依次釋錄成通行的繁體字,并對原件的錯誤加以校理,盡可能地解決所涉及的文字定性、定名、定年等問題,每件文書釋
書稿為新鄭天利食品廠兩周墓地發(fā)掘報告,該墓地的重要性在于墓葬總量多、隨葬品豐富、歷時較長,從西周晚期一直延續(xù)到戰(zhàn)國晚期,西周晚期、春秋時期以及戰(zhàn)國時期顯示出極具特色的考古學文化面貌,折射出這一地區(qū)的歷史變遷,其用鼎制度、多重棺槨制度和飯含制度讓我們對兩周的禮制實施情況有更為深刻的理解。其作為一手材料,對于研究兩周時期該
1951年在西安為期兩個月的發(fā)掘工作后,蘇秉琦先生將關中地區(qū)史前文化分出了仰韶、龍山、周三個文化,這被梁思永先生贊為陜西的三疊層。這是繼梁思永先生1931年提出的河南安陽后崗遺址的三疊層地層關系后,在中原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另一個三疊層。在《另一個三疊層》中,蘇秉琦先生依次介紹了仰韶、龍山、周三個文化的資料,并對三個文化進行了細
石窟寺研究(第8輯)
碑刻是成都武侯祠原狀陳列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時代跨度大,自唐而始,直至近現(xiàn)代,有著豐富的歷史底蘊。本書對成都武侯祠現(xiàn)存的四十九通碑刻進行整理研究,每一通碑刻均按照現(xiàn)狀、作者簡介、碑文、注釋和相關背景的順序進行撰寫,清晰明快,令人耳目一新。
本書主要記錄了對大葆臺漢墓黃腸題湊及棺槨文物進行的保護與研究工作。主要內容包括對大葆臺西漢墓出土黃腸題湊和漆棺漆槨文物的病害調研、分析檢測、保護修復等具體工作的研究與實施。
本書為2010年鐘山銅盆發(fā)掘的47座漢墓的發(fā)掘報告。墓葬時代系列完整,從西漢前期一直延續(xù)至東漢后期,作為廣西漢代非郡縣治地墓葬*集中的一次發(fā)現(xiàn),其對研究漢代普通平民的社會經(jīng)濟生活及喪葬習俗均提供了寶貴資料。
本輯刊發(fā)考古發(fā)掘簡報2篇,公布了四川茂縣、重慶云陽兩地的考古新資料;收錄論文7篇,分別對東南亞的刻/印紋陶器、石寨山型銅鼓、西林銅鼓墓、漢代雙獸搏斗銅刷柄、播州楊氏土司家族墓、遵義縣鶴鳴洞道教銘刻及寶墩遺址出土的木炭遺存進行探討;同時刊發(fā)“2015年度西南考古協(xié)作會暨貴州赤水河流域史前至漢晉時期遺址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會”會議
《紫砂品賞》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昌鴻幾十年制陶生涯的回顧與總結。其中既有對紫砂藝術淵源的回溯,又有珍貴的實際操作技藝的歸納,更有對后學知識、技藝、做人方面的經(jīng)驗傳授與教誨。 全書由紫砂壺的歷史、宜興紫砂陶的原料特點、紫砂陶成型工藝技術、紫砂壺的藝術創(chuàng)作四部分組成。 書中附有作者多年創(chuàng)作的紫砂精品,令人在閱讀欣賞中體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