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人文命脈探尋》所輯論文聚焦人文精神與人文學科體制,意在對人文進行考鏡溯源,振葉尋根,上溯“義利之辨”“君子德行”,以及俄狄浦斯王悲劇及柏拉圖神話的微言大義,下至庫爾提烏斯(ErnstRobertCurtius)的“中世紀語文學”和丹洛詩(DavidDamrosch)的“世界文學”,同時特別注重近現(xiàn)代的學理辨析和
《西方文學史簡明文學教程》的編寫力求凸顯三個特點:一是文化性。教材編寫將秉承“文學文化”的大文學觀,通過“時代概論”以及文學作品的文本解讀,展示作為文化存在的文學形態(tài);通過具體作家和作品的講解,同時展示西方各個時代的風俗、社會與文明細節(jié)。二是文本中心性。教材將偏重于文本細讀,借鑒多種解讀角度,全方位展開對作品的細讀和詮
《世界文學史綱》(第四版)是高校中文系本科外國文學課程教材。全書系統(tǒng)介紹除中國文學之外的外國文學,分西方文學和東方文學兩部分。西方文學部分的闡述以文學思潮的更迭為線索,以“人”的母題為貫穿始終的一條紅線,勾勒西方文學發(fā)展的基本脈絡,闡發(fā)文學史演變的基本規(guī)律,揭示西方文學的人文內涵。東方文學部分以文化圈為依據(jù),分地區(qū)和國
當代中國外國文學批評史/當代中國文學批評史叢書
本書共分十七章,內容包括:古希臘文論、古羅馬文論、中世紀文論、文藝復興至啟蒙運動文論、德國古典文藝理論、浪漫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文論、唯意志主義文論、唯美主義與象征主義文論、直覺主義與表現(xiàn)主義文論、精神分析與原型批評文論、現(xiàn)象學與存在主義文論等。
魯迅文學院國際寫作計劃于2017年正式啟動。中外作家通過密切的交流和深度的思維碰撞,相互啟迪,對外國作家深入體驗和理解中國提供路徑,也對開闊中國作家視野、促進中外文學交流具有著相當積極的意義。本書是《魯迅文學院國際寫作計劃3》.
《西方文學通史》一書,作者以講故事的形式講述了從古希臘時期至19世紀初,對西方文學乃至世界文學產(chǎn)生深刻影響的文學巨匠的生平事跡,以及他們的作品。將他們的作品進行濃縮,即用簡潔的語言述說整部作品的內容,同時又保留了原著中特別精彩的對話或者情節(jié)。此外,語言風格也盡量遵循原作。如此一來,讀者既可以了解整部作品的全貌,
《西方文學簡史》,從西方文學史的經(jīng)典名著出發(fā),講述了自古希臘時期至20世紀初西方文學發(fā)展的歷程,既有對西方文學乃至世界文學產(chǎn)生深遠影響的大文豪的個人傳記,又有其代表性文學的鑒賞,讓讀者既能了解到大文豪的個人經(jīng)歷又能品讀其作品。所選作品以小見大,既能讀到其中精彩的文字,又可以了解整部作品的全貌。全書語言簡潔精煉,
《世界文學簡史(第三版)》是普通高等院校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用于本科外國文學課程及通識課程教材。按歷史時期就世界文學的發(fā)展進程、文學流派及發(fā)展線索作總體概述,分為歐美文學和東方文學兩部分,重點突出的作家列為專節(jié),均設為兩大段落:一為生平和創(chuàng)作,二是選一部主要作品作分析,同時列有近年來諾貝爾文學獎主要獲獎作家作品簡介、人名中
該《外國文學史綱》,相比于市面上其他眾多版本的《外國文學史》,優(yōu)勢在于:其一,注重提綱挈領地介紹外國文學史,強調對眾多《外國文學史》千面之風骨的提煉與概括;其二,為了突出要點,進一步強調由史到史綱的濃縮,因此在注重關鍵詞的基礎上,淡化語句的完整性,醒目強化關鍵詞、關鍵短語在識記與理解中的重要性;其三,該《外國文學史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