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思想居于中世紀傳統(tǒng)與近代的交界處,問題的萌芽繁雜多樣,而解決方案又各不相同。種種思想是否有一種完整的統(tǒng)一性,是否包含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基本特征,這是恩斯特卡西爾這部思想史經典著作的主題?ㄎ鳡柾ㄟ^探討庫薩、達芬奇、蓬波納齊、布魯諾等人的思想與行動,總結自由與必然、主體與客體等論題,展示了文藝復興時期哲學
為何快樂如此短暫?你是否常在刷幾個小時的抖音后依舊感到空虛焦慮?快樂如此短暫是因為人們的快樂水平是有設定值的。無論是像斷肢這樣的不幸,還是像中彩票這樣的驚喜,都不會對一年后的快樂產生任何影響!那該如何維持長久的快樂?快樂主義哲學的源頭——影響后世兩千年的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給出了答案:真正帶來快樂的是沉靜思考,而不是無
適讀人群:文化批評、鮑德里亞的愛好者和研究者★一場逼近臨界時刻的深度訪談:當代資本主義意味著什么?解放難道不能帶來自由嗎?如何在我們的世界里毫無妥協(xié)地生存?★讓·鮑德里亞論當代資本主義、西方的衰落、解放價值觀的殘酷性、美國與歐洲社會、攝影與真實、藝術的終結……★臨界不是終結的那一刻,而是即將結束的那一刻,
赫爾德是歐洲啟蒙時代著名的“自由知識人”,狂飆突進運動的先驅,“民族精神”觀念的理論奠基人,其哲學、美學和政治思想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但也蕪雜含混,長久以來未能獲得準確定位。20世紀以來,赫爾德對歷史主義和民族主義的獨到貢獻得到西方學界的充分把握,同時他與啟蒙主義的關系開始淡化,甚至被人視為“反啟蒙”的先驅。本書匯集了
他是啟蒙運動的巨擘,又是浪漫主義的先驅;他是時代的叛逆者,單槍匹馬地對抗整個法國上流社會和知識精英;他是憂郁的尋夢者,大聲疾呼自由與平等、道德與良心;他被自己國家驅逐以致流離失所、無家可歸,心中卻洋溢著熱忱的愛國之情;他生前毀譽參半,死后卻被包括大哲學家康德在內的世人所深深景仰;他就是讓-雅克??盧梭。盧梭于1712年
哲學史敘述的是思維結果中的那些最終和*尖端的部分,它們在邏輯上封閉的結構與創(chuàng)作過程的思想潮流相距甚遠。鑒于這種情況,應該嘗試倡導另一種理解,更直接地面向精神活動,而不是塑造的構成物,更多地關注精神的創(chuàng)制過程,而不是最終的構成物。作者力求將哲學史的敘述復雜化,以更有縱深的視野呈現(xiàn)思想活動的長流,給人們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和
《思辯與啟示》首次刊登在《現(xiàn)代札記》(巴黎俄文版,1927和1928年,第33期和第34期)上,后收入舍斯托夫文集《思辯與啟示》,巴黎,1964年。選譯自《舍斯托夫文集》,一卷本,1995年俄文版,319-385頁。舍斯托夫認為人的生存是一個沒有根據(jù)的深淵。在這個生存深淵面前,我們往往求助于理性及其形而上學來填平深淵,
世界思想寶庫鑰匙叢書:解析弗里德里希·尼采《論道德的譜系》
本書在國際學界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可靠的資料和實證性研究,對青年黑格爾派哲學與馬克思哲學的關系作了進一步的系統(tǒng)探究和闡述;同時,將馬克思哲學及其與青年黑格爾派哲學的關系置于西方哲學發(fā)展的歷史中考察,提出了哲學史中存在和貫穿“主體主義”與“客體主義”兩大對立傳統(tǒng)的見解,從而將馬克思哲學理解為以實踐為基礎而實現(xiàn)的這兩
《哲學問題》是由英國哲學家伯特蘭·羅素創(chuàng)作的哲學著作,首次出版于1912年。書的大部分內容包括對笛卡爾、貝克萊、休謨、康德和其他主要哲學家的作品的簡要概括。羅素的《哲學問題》一書代表了羅素早期的基本論點:新實在主義,也就是馬赫主義重新武裝了、補充了的柏拉圖式的”客觀”唯心主義。它分為十五個章節(jié),概括為五個方面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