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六朝時期的江蘇地域歷史與文化為研究對象,采用歷史學、考古學、社會學和民俗學等多學科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從政權交替、行政建置、思想宗教、史學目錄學、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社會生活等方面來展現(xiàn)江蘇地域內(nèi)的歷史文化風貌。
本書從府志纂修和價值比較、彰德府政區(qū)調(diào)整與地方社會、府縣同城與地方治理、明清災疫應對和方志教化功能等幾個方面論述了明清兩代安陽地方的政治、軍事、水利、災疫應對和儒學教育等內(nèi)容。
本書是作者2005年以來多次前往甘肅、寧夏等地“西游”,考察河西走廊一帶文化遺址和博物館文物后的學術思考。以閱讀山川大地這部大書的經(jīng)驗重新進入歷史,理解古人用漢字書寫的小書,是作者探討“西部神話”問題的方法起點。作者以長期田野考察中獲得的直觀感悟推進其所倡導的“四重證據(jù)法”,帶領讀者進入無文字時代的西部文化大傳統(tǒng)與神話
本書運用了大量的傳世文獻及考古資料,系統(tǒng)論述了隋唐五代時期陜西的歷史面貌,社會發(fā)展變化,以及當時的歷史文化遺存等內(nèi)容。資料翔實,論證嚴密,圖文并茂,向我們?nèi)嬲宫F(xiàn)了隋唐五代時期陜西的狀況,是了解隋唐五代時期陜西社會的重要窗囗。
本書上限為明景泰六年(1455)壽寧建縣之時,下限截至2021年。反映平溪鎮(zhèn)域內(nèi)的自然、經(jīng)濟、政治、文化、軍事、人文等諸方面的歷史與現(xiàn)狀。內(nèi)容涉及自然地理、建置沿革、居民人口、村莊概況、政治經(jīng)濟、各業(yè)物產(chǎn)、交通水利、教育衛(wèi)生、文化藝術、軍事民政、民俗信仰、詩文著述、方言傳說、諸多人物乃至雜記。
本書收錄了《“中國好人”中的昆山榜樣》《錦溪革命先輩群英譜》《朱潤蒼冒險筆錄日寇暴行》《錦溪革命女杰金瑞仙》《志同道合的顧炎武和朱柏廬》《歸有光的坎坷人生》等文章。
本書梳理長江文明起源、發(fā)展及其生生不息的歷史傳承,追溯“經(jīng)濟帶”“文化帶”“生態(tài)帶”三帶合一的長江文明帶形成和發(fā)展歷程,從中探究中華文明能夠5000年生生不息、綿延不斷的密碼,提出長江文明以開放、融合為主要特征的成長基因。全書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以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新成果為切入,從水稻的起源、城市的興起、文字的創(chuàng)造、音
本書收錄了1979年以后李文實先生歷史地理相關的論文手稿。有《敦煌與莫高窟釋名及其它——為辛樹幟先生九十誕辰紀念論文集作》《夏禹傳說與大夏地理》《西陲古地名義考釋——為紀念顧頡剛先生百歲誕辰紀念會作》等篇目。關于青藏歷史地理的研究是文實先生晚年的最大成就。他繼承顧頡剛奠基的歷史地理學研究傳統(tǒng),在青藏歷史地理研究方面開辟
本輯收錄內(nèi)容以青藏史地考釋為主,如《西平郡與鄯州》《白蘭國址再考》《黃河九曲新考》《<禹貢>織皮昆侖析支渠搜及三危地理考實》《隋煬帝西巡道路中幾個地名的考實》等。
本書分“水韻之城:面向大海的江南都市”“志士仁臣:致君堯舜的新士大夫”“東南鄒魯:新時空中的儒學教育”“雅俗交融:精致審美的生活藝術”“精工巧作:百世流芳的大匠智造”“俗世繁華:煙火市井的多元社會”六章,每章由詩話導言、歷史回眸、時代價值三部分組成。部分歷史回眸后附有小貼士、延伸閱讀、鏈接等,以方便讀者全方位、立體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