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nèi)容包括:中國上古出土樂器綜論上、中國上古出土樂器綜論下、先秦音樂史、困知選錄上、困知選錄下、未刊著述。
沈洽文集:音樂沉思錄(共三冊)
《中國音樂大典·音像編》是中國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大典系列的一部分,計劃收錄約16萬筆傳統(tǒng)音樂作品的音像信息,并將其基本信息編目成冊。傳統(tǒng)音樂是中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叢書將按照傳統(tǒng)音樂的音樂形態(tài)特點,分成戲曲、民歌、曲藝、舞蹈音樂、器樂和儀式音樂六卷。本叢書音像信息的搜集不僅涵蓋了過
《當代中國傳統(tǒng)音樂研究系列喬建中文集》是中國著名民族音樂學家喬建中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至今50多年的學術成果匯編,共十冊文集,約380余篇文章,收錄了作者撰寫的各類文論,是喬建中學術成果的完整集結。
本書內(nèi)容講述:中國古代類書蘊藏著豐饒的文獻資料,不必說文、史、哲等傳統(tǒng)的人文學科知識,即使是社會、政治、經(jīng)濟等社會科學研究也多取材于類書,就連古代科學技術的史料在類書中也俯拾皆是。然而總的來說,學界對類書的開掘是遠遠不夠的,除學者習慣于輕視的原因之外,也與類書文獻的整體狀況有關。一方面,許多著名的類書由于篇帙浩繁、整理
《中國民族音樂參考資料輯錄》(全七卷)始于1960年音樂研究所內(nèi)部刊印的為給全國各藝術院校提供教材而專門整理、編輯的《民間歌曲》《城市小調(diào)》《古代歌曲》《歌舞與舞蹈音樂》《說唱音樂》《說唱音樂曲種介紹》《戲曲音樂》《民族器樂》《中國古代樂論選輯》《中國現(xiàn)代音樂家論民族音樂》10種民族音樂參考資料,其內(nèi)容的最大部分是曲譜
自20世紀50年代起,中國的老一輩學者開始前往全國各地成百上千個角落,對留存在當?shù)厝藗兩钪械母黝悅鹘y(tǒng)音樂進行考察研究與描述記錄。其中,以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的諸位前輩為代表,如楊蔭瀏、曹安和、簡其華、毛繼增、潘懷素、查阜西、楊大鈞、王迪等。以楊蔭瀏為代表的學者所做的一系列民間音樂采訪工作,不但成為中國藝術研究院音
本書共有八十個章節(jié),主要內(nèi)容包括:西域地區(qū)的原始樂舞藝術、西域出土文物中的豎箜篌藝術、西域地區(qū)原始樂舞中的服飾藝術、西域羌笛的歷史考察、西域匈奴的音樂藝術、西域和親文化中的音樂藝術、西域“摩訶兜勒”之跡等。
本書主要內(nèi)容為絲綢之路上的古代中外音樂文化交流,共10卷,3000幅圖。分卷如下:卷一為《美索不達米亞音樂藝術》,卷二為《古代埃及音樂藝術》,卷三為《古代印度音樂藝術》,卷四至卷十為《古代西域音樂藝術》。
文獻影印。為“近代文藝史研究資料叢刊”之一種,收錄了有關近代音樂史的研究資料近百種,內(nèi)容包括音樂理論、音樂教材、音樂史、樂理學、歌譜、音樂教育、音樂期刊等方面,文獻來源包括民國時期出版的圖書、期刊、報紙、檔案等文獻,按照專題進行編排。這些資料對于當時中國的學術、思想、政治和社會經(jīng)濟都產(chǎn)生重大影響,且印刷量較少,很多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