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流變》實為一部中國學術思想簡史。研究著述過程辛苦,收獲卻是碩果累累。最大的收獲就是充分領略了中華文明的無限風光,深切感悟了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本書共七章,內容包括:先秦諸子、漢朝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朝理學、明朝心學、清朝樸學。
今天人們對文人之物總有一種閑雅自然的印象,其實,它們的誕生,皆曾經歷過文人長久而艱辛的澡雪。本書選取了文人生活中的十種物,講述了文人如何在詩文、繪畫以及日常之用中,逐漸蕩滌掉物身上沾染的權位和時俗之“濁氣”,還物以一個清泠澄澈的本真面目。在這個文人所建立的意義世界中,物的面孔或許是無用的、丑怪的、斑駁的、平淡的,但這正意味著它們脫離了一切名利之心和世俗成見,終以獨我的姿態(tài)在天地間現(xiàn)身了。文人對物的書寫,實際上也是在訴說他們自身。比起任何一種社會關系,這些物的意義都更為堅實、篤定、永恒。因此,他們
《中國古代哲學(第3版)》系統(tǒng)介紹了中國古代哲學主要派別的基本思想,結合中醫(yī)藥特點,著重對中國古代哲學思想與中醫(yī)學形成和發(fā)展的關聯(lián)性進行詮釋和說明。由此,編寫著重突出以下三個方面的特色:①突出中醫(yī)藥特色。在每章專設一節(jié)內容,專門介紹中國歷代哲學思想對中醫(yī)學的影響。這是以往同類教材少有的。②創(chuàng)新教材結構體系。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分別就中國古代哲學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應用與實踐,尤其在中醫(yī)藥領域的實踐和應用兩個層面集中展開編寫。③教材內容體現(xiàn)時代特色。緊密結合當代中醫(yī)藥學發(fā)展和
本書是武漢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公選課《中國哲學原著選讀》的配套讀物,所選篇章和人物的哲學思想片斷,可以說是中國哲學精華中的精華。書中所選章節(jié)由人物與著作選篇理由的扼要介紹、篇章題解、正文注釋三個部分組成。書中注釋以貫通義理為主,以疏解字句為輔。側重于注釋在理解上有難度和解讀上有分歧的地方,以及認為有必要作注的字、詞、短語和句子。對字、詞的注釋,活用戴震由字通詞,由詞通道,一字之義,當貫群經的經學解釋原則,努力堅持一字(主要是哲學概念與觀念)之義,當貫整體的經典解釋學原則。希望通過此方法,讓學生初步
全書分為五篇,分別以總論篇的宏觀視角,分期篇的中觀視角,以及奠基期、展開期、高峰期個案篇的微觀視角對“中國古代哲學”由總體論述,到對“中國古代哲學”進行具體分期,再在分期為“奠基期——先秦時期”“展開期——從西漢到唐末”“高峰期——從北宋到清末”的基礎上,對各個歷史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哲學家和話題進行再詮釋。
《寫給孩子的智慧先哲》講述了中國古代歷史上十位哲學大家的故事,比如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老子、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朱嘉、陽明心學的代表人物王陽明等。介紹了他們所代表的派別及其思想與學說。智慧先哲們倡導的仁禮治世、順其自然、天人合一,踐行變法革新等思想與主張,成為了中國社會幾千年來的思想基石,樹立了中國哲學史上一座座不朽的豐碑。
本書是費秉勛教授畢生研究古典文學的集大成之作。其研究打通了先秦、唐宋、明清文學的壁壘,從神話到詩詞到小說都囊括其中,著重于悲劇理論和美學思想在古典文學中的運用。
本書是從”知識、經典和思想”的角度重新看待宋元思想的學術著作。與已有的宋明理學的哲學和思想史的研究不同的是,本書從”認知”變革的角度出發(fā),討論宋至元出現(xiàn)的一系列思想演變的根源和展開形式,認為由于宋人對”天”和”人”關系的理解已經不再依賴于漢唐經學,而是從人的一般智識出發(fā)探索自然、人、社會的發(fā)生和關系,在五經記載歷史之外再造一條邏輯的線索,并通過吸納整合多元的思想來深化和拓展前人留下的學術遺產。
《中國早期思想史與文獻研究》是關于中國早期思想史及相關文獻研究的論文集,共三十二篇。其中與《論語》相關者六篇,與《周易》相關者四篇,與《尚書》相關者四篇,與《老子》相關者三篇,與《禮記》相關者五篇,與《孟子》相關者四篇,與《荀子》相關者六篇。主要是通過文字、音韻、訓詁等小學手段,考證、解決思想史上的重要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廓清思想史上許多后人疊加的誤說。本書特色為:由小學切入,以解決思想史上的重大問題。值得古典文獻研究者、思想史研究者、出土文獻研究者、普通文史愛好者、大專院校文史哲專業(yè)的本碩博學生
1998年由三聯(lián)出版,被收入“三聯(lián)·哈佛燕京學術叢書”,陳鼓應評價其“是具有相當高學術建樹價值之作”,2023年崇文書局再版。 戰(zhàn)國時期,齊國在都城臨淄(今淄博)建立的稷下學宮(前374—前221),廣招天下賢才來此講學授徒,著書立說,參議政治;而先秦的“百家爭鳴”,其實主要就是在稷下學宮進行的。 本書主要探討了稷下學宮的興衰演變和稷下諸子的思想特點。其中,第一至五章整體介紹稷下學宮的發(fā)展和學術面貌。第六至十一章詳細介紹了儒、墨、道、法等各學術流派在稷下的交流融合,并涌現(xiàn)出了新的思想流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