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試圖以管窺水洞溝為題,以水洞溝遺址的研究為核心,結合世界各地其他地區(qū)的研究案例,著重介紹舊石器考古的一些研究內容和方法,希望能夠使讀者了解舊石器考古,了解探索早期人類歷史的方法和過程。
本書是長江三峽重慶庫區(qū)地下文物保護的搶救性考古發(fā)掘出成果之一,為重慶云陽縣塘坊遺址考古發(fā)掘報告。該遺址埋藏的文化遺存包含有多個時代,最早是新石器時代,然后依次有夏商時期、東周時期、東晉南朝時期、隋唐五代時期、宋代、明清時期。不同時期的文化遺存有灰坑、灰溝、房址、水井、窯、墓葬、冶煉遺跡等,幾乎可以勾勒出古代人類在當地居
本書內容分為三個方面,一是考古新發(fā)現(xiàn),如《云岡石窟羅漢堂周邊及龍王廟溝洞窟調查報告》《甘肅涇川南石窟寺現(xiàn)狀調查及營造工程》;二是研究與探索,內容涉及西湖煙霞洞、陜西麟游石窟、甘寧地區(qū)北朝石窟寺等,如《陜西麟游石窟造像分期試論》《杭州西湖煙霞洞蘇龕造像考述》《甘寧地區(qū)北朝石窟寺的考古調查與研究》等;三是科技與保護,如《基
2021年,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山東省文物局)主辦,山東省考古學會、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辦了“山東百年百項重要考古發(fā)現(xiàn)”遴選推介活動,選出舊石器至明清時期的100項重要考古發(fā)現(xiàn)。本書以圖文并茂的方式進行概括總結,展現(xiàn)了海岱地區(qū)在人類演化、農業(yè)起源、文明起源和早期發(fā)展、齊魯文化在中華文化傳統(tǒng)塑造過程中的作用,對于研究山
本輯刊發(fā)考古簡報6篇,公布了云南金平龍脖河青銅時代冶金遺址、湖北云夢戰(zhàn)國秦漢墓地、云南昆明河泊所遺址西漢時期H90、四川雙流紅苕坡漢六朝崖墓、四川南江石飛河北魏晚期至唐代摩崖造像和成都簡陽五畝土墓地宋代墓葬的新資料。收錄研究論文10篇,分別對先秦時期四川盆地聚落的變遷、藏彝走廊石棺葬的起源、中國西南地區(qū)川藏高原和洱海系
故宮里只有600年明清史?不,故宮里有一部5000年中華文明史!故宮不僅是明清歷史的親歷者,集中展示了明清器物和建筑的精華,而且聚攏了5000年中華文明的文物精粹,它們是中華文化皇冠上的明珠,是中華歷史留給我們的寶貴遺存。本書遴選具有代表性的故宮文物,從這些器物和建筑著眼,介紹一件件文物的歷史內涵、時代背景和它們背后的
本書為“鄂爾多斯文博論叢”系列叢書中的第一本。主要包括文博新論、文物研究、博物館探索、鄂爾多斯青銅器研究、革命文物研究、民俗研究六個部分,匯總了鄂爾多斯文博界相關研究人員就以上方面問題的**思考。本書內容所涉主題皆是當下中國文物及博物館學界研究的熱點問題,文章的作者也多是奮戰(zhàn)在文博行業(yè)第一線的工作人員,這些思考對高校文
本書是成都考古學者文庫第一號,收錄了江章華先生撰寫(含合著)的長江上游先秦考古研究學術論文32篇。內容包括文化、變遷、譜系,墓葬、聚落、社會,器物、符號三部分。作者首先從典型遺址分析入手,建立長江上游先秦考古學文化的時、空框架,進而探討文化譜系,解釋文化變遷的動因。通過聚落、墓葬分析入手,探討當時的社會。同時包括對一些
本書集中收錄了天津市近十年來考古工作的新成果,包括搶救性發(fā)掘資料以及基本建設中考古發(fā)掘項目積累的資料,以發(fā)掘報告、簡報為主,也包括部分重要項目的調查報告。本書是繼1996年《天津考古四十年資料匯編(1956-1996)》和2013年《天津考古》(一)、(二)之后,科學、系統(tǒng)地收集、展示天津地區(qū)階段性考古成果的文集,本書
中國史前巖畫是人類最古老的并具有世界性的原始視覺語言!吨袊非皫r畫藝術的審美特征研究》通過對史前巖畫的不同層面的深入研究,發(fā)掘了中國史前巖畫具有以線造型、以形寫神、以圖顯意、以意呈象等審美特征。這些特征凝聚了史前先民內心對物象的感物動情、神合體道的審美意識,他們將這類被物化的形式以一種最簡約的審美形式呈現(xiàn)出來,更加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