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新探》是河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河南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創(chuàng)辦的一份“以書代刊”性質(zhì)的刊物。本書是第3輯,共收十七篇論文,從時期看,先秦兩篇,漢至南北朝四篇,宋代八篇,明清三篇;從內(nèi)容看,政治研究八篇,歷史地理和區(qū)域研究四篇,法制、社會、文化研究四篇,經(jīng)濟研究一篇,研究領域涉及中國古代政治、經(jīng)濟、社會、
本書是研究中國古代東南社會的學術專著。本書就東南漢人融合疍家造就了中國海洋文化展開了論述,展現(xiàn)了從畬人到客家種山經(jīng)濟在東南的漫衍,沿襲南方文化的女性勞動習俗對女性家庭地位的兩面性,并從血緣、地緣、神緣到業(yè)緣、學緣,以男性為核心的鄉(xiāng)族社會形態(tài)的多樣多樣性進行了研究,同時考查了以福建為核心的古代東南社會底層中的義門、械斗、
《左氏會箋》是日本江戶幕末以來至明治時代(相當于晚清道、咸以降至民國初年)的著名中國學家竹添光鴻注釋《左傳》的重要著作。作者竹添光鴻遍覽二十世紀以前中日主要的《左傳》注疏之作,尤其是中國清代學者的訓釋成果,參稽比勘諸家觀點,考獻征文,折衷眾意,融舊鑄新,撰成《左氏會箋》這部長篇巨帙,其不啻為二十世紀初期《左傳》注疏史上
鄭國(公元前806—前375年),姬姓,始于西周晚期周王室分封在陜西華縣的鄭邑,后隨周王室東遷中原,侵吞弱小,在新鄭立國。鄭國是一個極具特色的諸侯國。春秋初年,鄭國憑借與周王室血緣關系,國君繼續(xù)連任周王室卿士,常以王命討不庭,在周王朝逐漸式微的年代,率先揭落了王室的神圣面紗,開啟了春秋稱霸的先河,被視為春秋小霸。但之后
國圖名家講座由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聯(lián)合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等單位聯(lián)合主辦。講座目前初步分為四個主題:儒家思想與經(jīng)典、中國古代史、中國古代科技發(fā)明、中國古代文學。講座每期分為十二講,邀請相關領域?qū)I(yè)名家學者,圍繞同一個主題進。講座目前已經(jīng)舉辦兩期,受到社會相關領域?qū)W者與愛好者的廣泛好評,影響也較大,在光明網(wǎng)同步現(xiàn)場
精選了《尚書》中的精華部分,按照原書的順序分為虞書、商書、周書三部分。由于《尚書》原文字句較為晦澀難懂,為了便于讀者理解,我們特別設立了題解、注釋、譯文三個輔助板塊。斷句參酌諸家,擇善而從;對字詞的注釋力求簡明,不做繁征博引;譯文主要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力求文從字順、流暢自然,幫助讀者吸收《尚書》中的智慧精華。同時,
本書內(nèi)容分爲兩個部分。*部分是研究我國古代的基本族群。本書在考古文化以及?Z言?W的基?A上研究了基本族群的問題。?Y論是我國古代的基本族群爲夏族、戎族?c胡族。同?r論?C了商朝出自戎族,而周朝出自胡族。第二部分在基本族群的基?A上研究夏、商、周的起源。?Y論是夏族起自黃帝、炎帝,其起源地在甘?C東部的隴山地區(qū),然後
本集刊定期以專輯形式發(fā)布中國古代史、中外交流史新研究成果,注重國際性、前沿性、專業(yè)性,提倡創(chuàng)新、實證的文風,拒絕空浮和陳舊的學風,尤其注重新問題?新史料?新角度,即陳寅恪所提倡的“入流”。本集刊定位是中國古代史青年學者成果發(fā)布平臺、學術風向標。本集刊的研究領域為中國古代史、中外交流史,且主要采用歷史實證研究方法。
春秋和戰(zhàn)國是大變革下思想空前解放的時代,是英雄輩出的時代。如果說,春秋戰(zhàn)國的霸主都是不世出的大英雄,則幫助這些霸主治理國家的那些杰出的政客便是圣賢,讀懂了這些霸主,尤其是讀懂了這些政客,也就讀懂了整個春秋戰(zhàn)國大時代。本書通過對管仲、商鞅、李斯、百里奚等先賢人物的描述,揭示那一段段反手為云、覆手為雨的英雄故事。
《周禮》是十三經(jīng)中*一部詳言制度之書,是書體制宏大,內(nèi)容博富,因寄托了儒家社會政治制度的諸多理想,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自漢代以來,總與歷史上的政治變革聯(lián)系在一起,歷代研究者、議政者不勝枚舉,研究論著層出不窮。本書從宋代《周禮》研究與時代社會互動的角度,將宋代《周禮》學史劃分為六個階段,依次進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