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棚戶區(qū)
《棚戶區(qū):仿佛童年似乎愛情》為上海70后代表作家走走,重構年少時光的自傳體小說;厮萃昶谠谂飸魠^(qū)的生活和記憶,講述關于迷失和自愈、疏離與融入的時間故事。站在被鏟車推平的童年廢墟里,和少年的那個“我”握手言和。
【作者自述】 我想破解的秘密是我自己身上的軟肋 “為什么我讓愛我的那些男人提心吊膽呢?這問題倒值得好好研究!保腥藨摂U大為人)這個問題我覺得我在新的“棚戶區(qū)”系列里慢慢形成了答案!芭飸魠^(qū)”的第一篇,我對人與人之間的愛是悲觀的,自我與他人之間有著明確的界限。因此,“我”一旦意識到傷害可能存在,“我”就會先去傷害他人。隨時拖著行李箱消失是“我”擅長的,這是為什么“我”會讓愛“我”的人提心吊膽的緣故;到了最后一篇,這種自保的界限開始模糊,“我”接受了作為他者的養(yǎng)母的愛。建立一種穩(wěn)定的關系其實也是在放棄我對我自己的專制。 新的“棚戶區(qū)”系列,很多是從我養(yǎng)母口中聽來的關于我的童年故事。寫這組的時候自己生了場大病,和養(yǎng)母年輕時的大病經(jīng)歷有所重疊,我們兩個都向對方有所敞開……在這一次的系列里,我回看我長成的生命故事,交織進她的人生。其實孩子的人生,也是母親的人生。 不是我重新過了童年,而是我講述的能力提高了,它們隨著我平和的訴說而看似變了樣。今天的我有足夠的寫作能力將事情重新排列組合,使它們符合我需要的結局。但事實上,我不愿意更新自己的童年經(jīng)驗。我明知它在哪里。我現(xiàn)在只是在它周圍種上樹,種上花,我清清楚楚地看著它說謊,但是別人不知道。 在《棚戶區(qū):仿佛童年似乎愛情》中,有一個反復出現(xiàn)的場景——肇嘉浜路上的林蔭道,走走說,“那里是我一個人待的地方!痹谶@部自傳體小說里,走走重構了她的童年時光,回看她長成的生命故事。寫這組作品的時候走走生了場大病,和養(yǎng)母年輕時的大病經(jīng)歷有所重疊,她們兩人都向對方有所敞開……在走走迷失與自愈的故事里,交織進養(yǎng)母的人生。其實孩子的人生,也是母親的人生。這是走走真誠、內心的一部作品,或許也將成為她重要的一部作品。
一九八一至一九九六年,我住在徐匯區(qū)嘉善路上的棚戶區(qū)里。我見證過這一區(qū)域內一家紡織廠的倒閉,那些年,受傷的棚戶區(qū);我見證過那里建筑的幽黯,在記憶與現(xiàn)實交錯之間;二十年后的今天,我再次以文字踏訪棚戶區(qū)。我是一個從小生長在熱鬧、喧囂、雞犬相聞、貧窮卻樂觀的棚戶區(qū)里的孩子,教會學校畢業(yè)的母親究竟是怎樣疏離與融入?
棚戶區(qū)于我,是難以表述的。它是我的家,卻并非我的家園;那些帶著濃重口音的近似上海話,表明他們并非正宗的上海人,但他們相比新上海人,融入得更為透徹與持久。我不能因為它曾經(jīng)的貧窮而避談或漠視。 整個青春期,母親把我關在屋子里,我在窗后看風景。我離它那么近又那么遠。 二十年前,我的鄰居們陸陸續(xù)續(xù)從那片棚戶區(qū)遷出,在當時看起來還荒涼的上海南站那里,他們重新建立了以匯城新村為主的“棚戶區(qū)原住民社區(qū)”。對我來說,他們活動的新?lián)c:上海植物園,是一個十分陌生的地方。但這二十年的時間足以磨掉我母親身上所有的驕傲。她和那些曾經(jīng)的女工們一起,買保健品,跳健康操,打太極拳。 “你總是在編故事”,我母親說。過去是撒謊,現(xiàn)在是虛構。而每次我回家,看見被傳銷、保健品騙子騙得團團轉的母親,既想親近,又想逃避。 也許我寫下的,不會是一個傳統(tǒng)意義上的小說作品。它所具備的真切情感,是散文式的;但它的敘述技巧與觀察角度,仍有著小說的尺度與追求。 其實,今天我在記憶中重構棚戶區(qū),既要面對心靈的距離,又要面對時間的距離。它更像生活的碎片,一方面顯示出現(xiàn)實的凹凸感,另一方面,光芒也在人群的柴米油鹽日常生活中閃爍。 ——走走 我想破解的秘密是我自己身上的軟肋 ——黃德海對談走走 黃德海:在你開始各類題材和文體試驗之前,你的小說中心都是圍繞自己的,所有的事情和感受,都是你感知或觸碰的。我覺得你這部分小說寫得細密流暢,幾乎每一個心理的溝溝坎坎,輕微的變化,由輕微的變化導致的或平和或激烈的行為,都讓人覺得準確,值得信任。在這些小說里,我甚至能看到一個勤奮不倦,甚至有些氣鼓鼓地觀察著自己,也捎帶冷峭地看待著周圍人的女性形象。寫這些作品的時候,你處于一種怎樣的心理或意識狀態(tài)? 走走:寫那些作品的時候我還年輕,和搖滾樂隊混在一起,眼力所見,是對感官和身體的迷戀,是青春的身體敘事。那時如果我有很強的自我意識,也是一種自我保護。每周的樂隊排練,或幾月一次的小范圍地下演出,我看到的是常換常新的樂手的女友們。2003年,我在《收獲》(長篇專號)上發(fā)表了《房間之內欲望之外》,因此契機調進《收獲》,前三年從事圖書編輯出版?梢哉f,我那時才接觸到大量當代中國作家的寫作面貌。我編過閻連科、萬方、陳丹燕等的叢書。再加上自己年紀增長,自戀式的情感慢慢淡化,也很難再沉溺身體,這時才有了焦慮感。可以說,我那時才開始有了小說的技巧意識。為了排遣這種焦慮感,我讀了大量西方文學作品,還配套閱讀了各種敘事理論書籍,通過在不同的短篇里實驗不同的技巧,消解自己寫什么、怎么寫的惶惑與惘然。那批實驗之作,就集中收在了《961213與961312》中。 黃德海:收入《961213與961312》的《寫作》,很像是你走上寫作道路的自傳。我感興趣的是,“我成為一個作家,那簡直是命中注定”,經(jīng)過了這么多年的寫作,這個初心還在嗎? 走走:這確實是一個接近于自傳的文本。小說的第二段點明了我開始動筆的時間:9月25日下午;陳良宇。所以寫作時間應該是在2006年,那年我28歲(這也是我寫作時一個小小的習慣,會忍不住把時代背景以“硬廣”的方式嵌入其中)。我那時已經(jīng)出版了兩個長篇,其中第二個還在《收獲》(長篇專號)上發(fā)表了,本來應該再沾沾自喜一段時間。但是有一天,我的一個好朋友告訴我,另一個和我同期出道、同時也是我好朋友的女作家認為,我的“成功”來自我販賣自己比較與眾不同的童年經(jīng)歷。這樣的議論讓我痛苦了很長時間,我第一次思考“寫作”和“我”的關系。所以《寫作》這個小說是相當別扭的作品,前半部分仍然忍不住圍繞自己的成長過程描繪了一些晦暗的童年生活,這樣的童年讓“我”感到壓抑,壓抑之際,“寫作”找到了“我”。后半段轉向寫作這件事和“我”生活的互動,相互侵占;小說結尾,想過世俗生活的“走走”成功趕走了寫作者身份的“走走”,但同時,她開始恐懼一個人時的孤單。沒有了寫作,此“走走”無法再在此岸的人間自處。所以我想說的是,“命中注定”的事是一種宿命,而不是初心。無法逃脫是宿命,念念不忘是初心。我一直覺得是寫作選擇了我,借我做一個臨時的載體。 黃德海:“從那天起,我的世界里其他東西都跌進了黑暗,只有一件東西奕奕不舍(生造詞?)地發(fā)著光亮,那就是一種敘述的欲望,它有無數(shù)的變形,令我目不暇接,我想我的一生都會被它牽系住。”如果敘事是生命中唯一的光亮,足以抵擋其他的黑暗嗎?人會不會不時陷入愁悶情緒? 走走:奕奕不舍是生造詞,整部小說中,寫作這件事都被擬人化了,你可以想象它是多么容光煥發(fā)、神采奕奕,是和黑暗對抗的巨大力量。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可以完全信任、與我同在的存在,比任何人世的倫理關系都可靠。我的愁悶即使來自于它,那也是我能自主的愁悶,是我和它互動的結果。而生命中其他一切,都不是我能擁有的。 黃德海:“寫作就是出賣人,這話我經(jīng)常掛在嘴邊!笔浅鲇谙嘈胚是反諷?“為什么我讓愛我的那些男人提心吊膽呢?這問題倒值得好好研究!弊鴮嵙藛枺芯康慕Y果是什么?如果這并非虛構的問題,你怎么回答?或者曾經(jīng)怎么想過? 走走:寫作確實是在不斷地出賣人。寫《她她》那篇,我的好友看了開頭就請求我不要再寫下去了(我一直瞞著她,還是按照自己的初衷寫完了);我先生是法國人,很注重隱私保護,自從在我的文本里發(fā)現(xiàn)自己的身影以來,他基本不再和我聊他的過去,我寫專欄期間他也不和我討論與我專欄有關的問題。當然我出賣得最多的還是自己,從涉及身體的寫作到涉及靈魂的寫作,其實都在不斷出賣。所以你看,寫作又有點像魔鬼梅菲斯特了。 “為什么我讓愛我的那些男人提心吊膽呢?這問題倒值得好好研究!保腥藨摂U大為人)這個問題我覺得我在最新的“棚戶區(qū)”系列里慢慢形成了答案。“棚戶區(qū)”的第一篇,我對人與人之間的愛是悲觀的,自我與他人之間有著明確的界限。因此,“我”一旦意識到傷害可能存在,“我”就會先去傷害他人。隨時拖著行李箱消失是“我”最擅長的,這是為什么“我”會讓愛“我”的人提心吊膽的緣故;到了最后一篇,這種自保的界限開始模糊,“我”接受了作為他者的養(yǎng)母的愛。建立一種穩(wěn)定的關系其實也是在放棄我對我自己的專制。 黃德海:我也看到別的作家說到小說家的不潔和冒犯問題。其實我很懷疑這種對小說的設想,在這樣的聲稱里,小說寫作者很像有某種窺私癖,把別人最隱秘的地方挖掘出來,成就小說。我覺得這里的問題是,當你把別人的生活寫進小說的時候,對對方來說,那個生活就不再是他自己的,而是你小說的世界。能否設想一種小說的方式,在你寫到別人的時候,別人反而更加心安?也就是說,從某種意義上,不是你打探到了對方的隱秘,而在通過寫作對這一隱秘給予安慰?即,小說中寫到的這個人、事可能是虛構的,卻能給予明白此一事情曲折的真實的或虛構的人以切實的安慰,而不是帶來不安?在我看來,寫作也可以是清理自己的情感或郁積,而不是為了處理單純的小說文本(當然,差小說不在此列)。你剛才提到的“棚戶區(qū)”系列作品,我覺得已經(jīng)在做這個嘗試了。你有沒有想過試著把寫作這個系列體會到的東西,變換一下用在此前的作品中,把那些作品再想一遍(僅僅是想,不用重寫)?是不是可以設想,那些曾經(jīng)感覺被出賣的人,會同意你以現(xiàn)在的方式寫他們? 走走:我覺得你所設想的方式是有某種天真在的。我舉《冷血》的例子吧,卡波特一開始是出于寫作者的本能,覺得有東西可挖,于是決定通過研究殺人兇手來寫書。在寫書的過程中他確實安慰到了其中一個兇手貝利,也確實和他產(chǎn)生了真實的感情。但最終快寫到結局時,卡波特明白了,只要貝利活著,他就不能寫完那本書,為了成就文本,他開始拒絕貝利。我想說的是,文本從誕生開始是有它自己生命的,而且它是貪婪的、吸血的。寫作者是文本的人質。對應到文本里,那些被寫的人,只有自己也來寫,來發(fā)聲,來造成自己的小世界,才有其完整性。我是釣魚者,釣上魚我才完整,我永遠都不可能假裝自己是魚,理解魚,即使我要釣的是我自己。文本先天要控制,和作者爭主控權,它是天然帶著吞噬性的。寫作本身是一種行動,它不是靜態(tài)的觀看他人人生。不造成任何傷害的文本,不成其為文本。 黃德海:你說過,“小說寫作是制造欲望或平息欲望”,可你小說中的人,制造欲望的多,平息欲望的少(平息欲望,不是變成死水一潭)。這或許就是我在讀你這部分小說時,一面覺得很精彩,一面卻有一種未盡之感的原因。如果像你所說,一個人其實永遠不用外在的東西,只要反復釣自己也就足夠了,可你還是需要“他者的故事”,為什么需要? 另外,你說到寫作者是文本的人質,我聽說過很多這種說法,這是要說,對小說中人物的走向,作者也沒法控制吧?可是這里有個問題,你如何確認這個走向只是你自身的寫作慣性還是真的人物的走向?如果無法辨別這個,所謂文本的控制,就有可能是反省不夠。我覺得,只有在反省意義上寫作,文本才慢慢消除它仿佛先天而來的貪婪和嗜血,從而“自保的界限開始模糊”,跟世界建立另外的聯(lián)系。 走走:制造了欲望卻不負責平息,這和我這個寫作者當時的寫作年齡有關。欲望都是自私的,忘記責任的,F(xiàn)實生活中當時我還處于只為自己高興的階段,文本也是充滿欲求的,這種無辜的自私肯定得不到滿足;順著時間線看我的文本,會覺得實際行動的部分越來越少,也就是說,目前我已經(jīng)過了需要通過那些來體驗人生的階段。至于你的未盡之感,我覺得,欲望只對自己有意義,與他人是有距離的,這也許也是為什么沒有一個文本,能讓所有人滿足的緣故。 為什么我需要他者的故事?因為我最開始是想當自己人生的旁觀者,這樣能避免人生的痛苦。但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人生如果沒有他人作為參照,是無法激發(fā)起旁觀時的情緒的。但是他人的故事一旦開始書寫,就會出現(xiàn)一種明確的抵抗。所以我其實只期望自己的寫作精神獲得別人的認可,作品本身我從不抱期望。 黃德海:你不久前寫的“棚戶區(qū)”系列,我覺得是一個很大的變化。在你此前的作品中,只存在一個青春期和青春期過后不久的女孩的童年,她對童年最大的看法是怨懟——如果不是那樣,怎么會有這樣的“我”?這樣一個郁郁寡歡、心思復雜、跟社會格格不入的“我”?如果我們把青春期的問題往童年上歸因,大概誰都會得出這樣的結論。但在“棚戶區(qū)”系列作品中,我看到一個越過了青春期障礙,開始出現(xiàn)一個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復合在一起的童年,這個童年,像你自己說的,“‘我’接受了作為他者的養(yǎng)母的愛。建立一種穩(wěn)定的關系其實也是在放棄我對我自己的專制”。青春期視角下的童年,整個社會仿佛都欠著自己,其實那不過是一種隨突然長大而來的幻覺,等這種對抗性幻覺消散,你對自我的保護也好,你所謂的對自我的專制也好,就慢慢放松了,一個經(jīng)過反思的童年階段出現(xiàn)了。這樣的童年,就可以避免你朋友所說的出賣童年的嫌疑。你想過沒有,你在哪種童年里,自己和被寫的人更多的得到了安慰而不是冒犯?聯(lián)系你前面文本掠奪性和嗜血性的話,你怎么看待這批作品? 走走:應該說,內心活動最接近童年原貌的,肯定是我早期的那些。最新的“棚戶區(qū)”系列,很多是從我養(yǎng)母口中聽來的關于我的童年故事。早期的作品,我只能從我唯一擁有的自己的記憶與情感中去捕捉我以為的事實,所以是向內的寫作。很遺憾我那時太年輕,沒能由此對生命本質有所領悟。我養(yǎng)母身上有很多值得一寫的故事,當年金宇澄說,“你只要寫好你媽媽就夠了”,當時我心氣盛,覺得那是利用題材之便,他說過后我便再也不碰。 寫這組的時候自己生了場大病,和養(yǎng)母年輕時的大病經(jīng)歷有所重疊,我們兩個都向對方有所敞開,我也開始向外的寫作。這一次的系列里,我回看我長成的生命故事,交織進她的人生。其實孩子的人生,也是母親的人生。另外生病本身也讓我意識到,就像我出生后被放棄一樣,在我自己的意識之外,總有其他力量存在。所以寫著寫著,我也明白到:我不只是我以為的一個人。我也和我筆下我曾經(jīng)相處過、曾經(jīng)認識過的任何人,任何不好的但我必須接受的事物一起生活。我們總是和他人一同生活,我們和他人的相處方式塑造了我們,實際上再構了我們?赡苁且驗檎J識到了這一點,這組文本同時向內又向外,有了一種妥協(xié)。 另外,我覺得無論是“棚戶區(qū)”還是早期的那些,其實都談不上安慰或是冒犯,安慰或冒犯,都是基于“自己是與眾不同”這一點,都有某種居高臨下。我只能說,我自己得到了滿足。因為我真誠地描述了和自己有過交集的眾多他人的生活。 黃德海:所謂的內心活動和童年記憶,并不是一個所謂的客觀存在,而是可以被不斷理解的一段經(jīng)驗,你理解到什么程度,這個童年就起什么作用。我從“棚戶區(qū)”系列里看到的,是此前的不少怨憤情緒被清理了,其實等于在寫作中重新過了一次童年,更新了童年經(jīng)驗。比如你寫作過程中意識到的,“我不只是我以為的一個人”。“我們總是和他人一同生活,我們和他人的相處方式塑造了我們,實際上再構了我們!睂懽鳎褪邱Z養(yǎng)這些他人以及自己,跟這些人“建立感情聯(lián)系”。對我來說,這才是真正的“向內寫作”,認知他人,認識自己,進一步梳理自己的來路。這不是一種好的寫作方式嗎? 走走:其實我不覺得早年的怨憤有什么不好。我今天也沒法自信地說,我真的放下了那一個個瞬間,一幕幕我從未遺忘過的場景。如果你覺得我清理了,不是我重新過了童年,而是我講述的能力提高了,它們隨著我平和的訴說而看似變了樣。今天的我有足夠的寫作能力將事情重新排列組合,使它們符合我需要的結局。但事實上,我不愿意更新自己的童年經(jīng)驗。我明知它在哪里。我現(xiàn)在只是在它周圍種上樹,種上花,我清清楚楚地看著它說謊,但是別人不知道。 我覺得很難描述這種說謊的比喻。我描述了他人的生活沒錯,因為我無視了那部分自己。我沒有掩蓋,但我現(xiàn)在是以“其實并沒有發(fā)生什么”的態(tài)度在說。這其實也是一種說謊。寫這一組的幾個月里,我自己的精氣神不算強悍,而且我真的想去了解自己的生命。也許這個階段的文本改行茹素?我沒有感覺到它對我的掠奪和壓榨。也許是因為我明白了生命狀態(tài)就是與他人、他物共存,所以我必須努力和他們/它們建立起責任關系,我學著善待我養(yǎng)母,也善待我身體,焦慮感有所減輕。當然這也使我懷疑:它們到底是散文還是小說呢? 黃德海:你關于文體的擔憂,我覺得是過慮了,或者這種擔憂根本上是一個誤解。我們現(xiàn)在太容易把自己歸為某種文體的寫作者,好像小說天生跟隨筆有差別,隨筆又跟論文有差別,論文又跟什么什么有差別。我覺得這是后置的概念影響了寫作,寫作應該沒有這么多條條框框,一個介于虛構和非虛構的作品,一個不知道是散文還是小說的東西,只要是一種嘗試【隨筆(essai)一詞的本義】,那就是好作品,至于屬于小說,屬于散文,屬于隨筆,跟寫作者本身無關。對我來說,我才不管一個作品該歸入哪一類,它只要給了我啟發(fā),我受益良多,這就夠了。“努力和他們/它們建立起責任關系,學著善待養(yǎng)母,也善待我身體,焦慮感有所減輕”,我覺得這就是好的寫作。 走走:希望你說的是對的,這也會給我的寫作一點鼓勵。對現(xiàn)階段的我來說,重要的是看清這個時代“永恒的當下”,目前我的力量還有所欠缺,所以只能靠時間空間的轉換來消解掉一些寫作能力的問題。從這個角度繼續(xù)深化,將良知、敏銳呈現(xiàn)出來,是我可以走下去的一條路。另外我覺得遺憾的是,直到目前為止,我很多文本只停留在嘲諷、批評階段,還沒有寫出自己的世界良圖。我認為美好的、干凈的、正直的心理空間,應該是什么樣的風貌呢?這也許也和你批評我的,“取法乎中,僅得其下”有關。如果能“取法乎上”,我也許也會呈現(xiàn)出不一樣的寫作視野。
走走,專業(yè)文學編輯、業(yè)余小說人。著有長篇小說《房間之內欲望之外》《我快要碎掉了》《怪獸》等多部;另有中短篇小說集《961213與961312》《天黑前》等。
一、1981—1996
一直到十八歲,去大學住讀之前,我都住在徐匯區(qū)的一處棚戶區(qū)里。 二、那天下午 二十歲時我的家已經(jīng)被拆遷到了上海南站,有天晚上我回家的時候,有對中年夫妻候在那兒。他們的開場白很短:我是他們的女兒。 三、謊言 從我記事開始,我就記得她常常帶我走出家門,右轉再右轉,走上大木橋路,再走到相接的肇嘉浜路。她喜歡那里的林蔭大道。她說樹是最安靜的。 四、謎 忘記是哪一年,哪一月,星期幾了!旌芾,我穿著棉鞋,低著頭,專找結了層薄冰的地面踩,“咔”一聲,或者,“嚓”一聲。 五、夏日 十六歲時我有了男朋友。我們從冬天開始談戀愛,到了春天,我打算把他帶回家。 六、久別 過去的兩個多月里,我?guī)缀趺刻於荚诖采隙冗^。要靜養(yǎng),醫(yī)生說。自從去年十二月底做完手術,我做到了“盡量不想不愉快的事”。 七、小伙伴 我把頭靠在沙發(fā)靠背上,仰頭看著他,覺得這個故事的走向基本已定: 我不會再換男朋友了。 八、無花果 我十歲生日那天,她在我家門前的花壇里種下一根無花果扦插枝,當時只有半根筷子那么長。
二、那天下午
嘉善路曾經(jīng)是條寧靜的街道,它嵌在肇嘉浜路與建國西路中間。通往肇嘉浜路的那一段,之前的廠區(qū),現(xiàn)在的尚街loft時尚街區(qū),是整條嘉善路最寬的地方。整個八十年代,那段路上幾乎沒有什么樹。過了那一段,路更像是小街,分岔、錯落。第一個岔路旁,有座小房子,那里就是我家了。 一九八一年春天,我被帶到那里。我的母親從我的脖子上取下一張卡片,上面有我的生日。二十歲時我的家已經(jīng)被拆遷到了上海南站,有天晚上我回家的時候,有對中年夫妻候在那兒。他們的開場白很短:我是他們的女兒。 三歲之前的事,我一件也記不起來了。 知道自己是被領養(yǎng)的,是我十歲那年。我沒吱聲。有天我跟著班上的男同學逃課,去了郊區(qū)的寺廟玩,黃昏時才想到要回家。因為慌亂,公共汽車沒坐到站就下了,離家還有一站路。夜幕即將降臨的時候,我一個人拖著書包在肇嘉浜路林蔭大道里走,后來我開始奔跑,書包盲目地在屁股后面顛動著,前方已經(jīng)陷入昏暗,兩邊的樹也只有輪廓隱約可辨。我跑出街心花園,看見我母親站在路口。在我們回家的路上,她的拖鞋啪嗒啪嗒,一直有動靜。我抬起頭又低下,不想與她對視。她打開門又關上,屋子里只有我和她,她又一直沒說話。我覺得,她肯定馬上就要撲向我扇我?guī)紫铝,就像那鞋子一下一下不斷拍打著地面。但她只是向我點了點頭。逃過一頓打使我松了口氣。 很多年以后她解釋,告訴了我真相的鄰居找她說了說,她因為害怕我從此離家出走而不敢對我大叫大喊。害怕使她忘記了懲罰我,第二天一早還去菜場買來一只雞。殺雞的地方就在門一側的空地上,雞脖子那里流下的血滴進搪瓷碗里,泛著油光。我站在一邊看,等著收集雞毛,好做成一只毽子。雞毛輕飄飄地落下幾根,粘在地上。 為什么鄰居要在那一天告訴我那些事?就因為我在放學路上推了她孫女一下?我記得我一邊聽一邊手指在口袋里劃拉,沒摸到一分錢。三分錢就可以買一小包鹽津棗。但我似乎從口袋縫里摸到了一粒。我將它摳出來,小心地捏到另一只手里!澳愫臀覌屓フf!蔽覍δ抢咸糯舐暫。 “是嘛,真好玩,我終于和別人不一樣了!笔O挛乙粋人在閣樓上時,我對自己小聲說。我從小圓鏡里端詳自己,看到了自己的一頭鬈發(fā)!疤焐艿念^發(fā),前環(huán)金后環(huán)銀!笔旰笠粋自稱是我媽的人這么對我說。但是那一天,我只是詫異地看著鏡子里的自己。我還翻出了我母親的照片,用筆在其中一張正面照上畫了畫,只想看看我們有什么不同。我想告訴誰。我用指甲掐自己,因為我不由自主地想笑但是我又很想有一副悲痛的表情。 最后我站到了窗前,將窗戶向里打開。窗前立著一棵無花果樹。窗戶外面我母親豎著釘了粗粗的木條。過去我總是爬樹,從閣樓窗戶翻進屋子。觀察那些木條和思考自己的離奇身世之間,立刻產(chǎn)生了一種不可思議的默契。于是我的表情漸漸消失,就這么站在窗前。 望出去的窗外是我家對面的兩間房子。和我視線齊平的那間閣樓,未來幾年我將常常偷偷凝視。我的書桌就在窗邊,一直到高考前,我經(jīng)常將腳擱在書桌上,人向后仰去,來回搖動靠背椅,打量著對面的那扇窗戶。那里有一個黑色頭發(fā)的男孩子,比我大八歲。他被叫來輔導我數(shù)學的時候,我聽母親的話,大聲叫他“向哥哥”。在他面前,我總是像小孩子一樣樂于獻寶。我喜歡拿所有水果糖出來,遞給他,而他每次都會在接過一顆時說“謝謝”。 “他怎么不去考大學呢?”高考前我問自己。我那時對技校生還沒有什么了解。他從岔路那頭走來的樣子像是跳著舞步,和他相比,左邊鄰居家那個最小的兒子,壯得都有點笨手笨腳了。 那天我的視線飛快掃過他住的閣樓,極目遠眺起來。在岔路的另一頭,是一家經(jīng)常霧氣騰騰的棉紡織廠。這會兒我百度了一番,才知道那是上海百達針織廠的后門。門衛(wèi)默認我們這些鄰居混進早班下班的工人中間,去那里的澡堂洗澡。大學畢業(yè)后,我進了外企,開始在外面租房子住,我對租賃房的唯一要求是,得有個像樣的浴缸。我喜歡先清洗自己,再刷干凈浴缸,最后放上一缸水把自己泡在里面。那些年,我甚至發(fā)明出一種心理療法。想要忘記什么事的時候,就把浴缸塞子撬起一點,水流得很慢很慢,我閉起雙眼,想象那個不愉快的部分,已經(jīng)隨著流水很慢很慢地流走了。浴缸里的水越來越少,感到冷的同時重新感覺到自己。可惜的是,租了十幾年房子,所有浴室的窗子都是霧蒙蒙的磨砂玻璃,對著走道。而我想對著一棵樹,那對著在風里上下?lián)u曳的樹葉安慰我自己的愿望,至今沒能實現(xiàn)。 而和那些上了年紀的女人站在一起,看著她們把臉盆放在地上,蹲在那里搓毛巾搓內衣褲,讓我在那些年里時常情緒低落!澳莻女人洗了好多衣服。”我告訴我母親。我認為這是一種貪小便宜的行為。但她其實也這么做。她用土黃色的臭肥皂洗我們的襪子和內褲,然后用鵝黃色的香肥皂洗我們倆。她似乎懶得理我,用一只手夾著臉盆,走在我后面,邁著小步,走得十分緩慢,好像終于洗得干干凈凈不能再讓身體熱出一滴汗了。事實上我母親做什么都慢騰騰的,她從未給我織過一件我能穿的毛衣,每次她織完,我已經(jīng)再也穿不下了,只好織了又拆。她不像我。我過馬路時總是急匆匆,直接走成斜線。因為向哥哥說了,第三邊小于兩邊之和。 那天晚些時候,我們也一起去了澡堂。在熱水龍頭下我站了好長時間。“我的親生媽媽會不會已經(jīng)死了?她是不是被埋在了某個小山包上?一定是她的婆婆虐待她,他們重男輕女,把我送走,于是她悲痛地腳一滑,掉下了山,或者根本就是她自己跳下去的。”我母親并沒看出我有什么異樣,她和我出了澡堂往家走的時候,天空正在慢慢變暗。為什么我會想到小山想到巖石?那段時間我看了什么故事書?一到家我就上樓按亮臺燈!疤爝沒黑呢”,我母親在樓下喊。 閣樓上有張小床,我在床上躺了一會兒。我決定要表現(xiàn)得非常痛苦,于是我開始哼哼起來。這樣哼哼讓我感到很舒服。窗外時不時傳來鄰居家的響動,像是噼里啪啦起油鍋的聲音,或者叫小孩回家的聲音!拔乙呀(jīng)被領養(yǎng)多久了?”想弄清楚這件事,讓我忘記了繼續(xù)哼哼。 那天傍晚我沒有像以后經(jīng)常會做的那樣,站在窗口看著對面向哥哥回家。所以我沒有看到那一幕。那天向哥哥推著自行車,走得很慢很慢。他旁邊走著一個豐滿的女孩,由于背包放進了車兜里,她就只有手在那里擺來擺去了。他們倆經(jīng)過了岔路口,向哥哥沒有朝家的方向向右打彎,而是筆直地,不緊不慢地,朝著肇嘉浜路方向走去了。女孩的頭發(fā)是黑色的,穿著一條布褲子。一九八八年,已經(jīng)有很多女青年穿起了牛仔褲。她們都去華亭路那里買。那條布褲子,隨著她步子的起落,膝蓋處一拱一拱的。向哥哥自己低著頭,沒有注意到她走得比他隨意多了,還左顧右盼著。她的臉很白,大眼睛下面有幾粒小雀斑。十二年以后,另一個男人在麻將桌上挑逗了她,她漫不經(jīng)心地摸著牌,手指尖卻繃得更修長了,翹翹著。她如此地專注,根本不會想其他什么事的對不對。她反正不會過什么壞日子的。很難想象她會讓自己不好過。也就幾個月工夫,她扔下了四歲的女兒和遠在某個山區(qū)做技術人員的向哥哥。 但是那時候,誰知道會有人將拐跑她呢?他們就在黃昏里這樣走著,一會兒幾乎并排而行,一會兒他在她前面,一會兒她又超過他,像是故意要讓他看看她屁股那兒起的波紋褶子。向哥哥一定思考過要去哪兒。因為他們一直走了五站路,走到了徐家匯的上海第六百貨商店。 在此之前,不知什么原因,女孩走著走著,突然伸了一個懶腰。她把兩條胳膊伸得長長的,隨便什么人都會感到她很自在的。但是在商店門口,她卻不自覺地換了一副膽怯的小女孩面孔。倒是向哥哥,四面環(huán)顧,裝出那種傻氣的瀟灑。售貨員走上前來時,他向她轉過身去,而她在那一瞬間十分吃驚。 據(jù)說,在那里,他用偷來的自己父母的錢,為女孩買了一根最細的金項鏈。他一定是計劃了很久,因為那天他約女孩出門時,只是問她,愿不愿意和他去散散步。 她說:“好呀!笔前,為什么不呢?向哥哥算得上英俊,他同樣白白的臉上,因為兩個人相互的靠近而興奮,發(fā)紅?梢磺猩钥v即逝。 他們繼續(xù)向前走著,真是不快也不慢。 其實我對領養(yǎng)這件事沒什么所謂。我和班上幾個好朋友說了說,懷著好奇的心理等待著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她們對我特殊的好不過持續(xù)了一兩天。有一位給我?guī)Я艘恢蝗怵z頭,上第一節(jié)課之前,我們擠在一起坐著,我吃了肉餡,她吃了饅頭皮。她問我是否知道自己的親生父母在哪里時,我也不明白為什么要撒謊。我說他們都病死了。之后,我立刻覺得愧疚,于是我問她,我有一小卷果丹皮,要不要嘗嘗。她剝開塑料紙,掰了一點兒。過了一會兒她站起來,說那只饅頭是她奶奶買給她的,對我擺了擺手就往后面幾排她自己的位置走去。 但是我開始想象他們的死。教室門沒關嚴,可以望見走廊,雖然能看見的空間很小。我就望著那道縫出神。突然,一切都變得合情合理了。即便放在今天,我,一個三十六歲的女人,拒絕要孩子,也變得合情合理了。如果是我母親催我,我就停止說話,開始收拾東西。至于我丈夫,我干脆就進自己臥室,往床上一躺。年輕時我不那樣,我會大喊大叫。結果一個關于孩子的爭吵上面疊加著另一些爭吵。并不是孩子本身讓我覺得厭煩,而是,而是。 我還迷上了照鏡子。常常功課做著做著,不由自主地掏出小鏡子,我到底是想看出什么呢。與此同時,我急不可耐地想長大。逃課事件發(fā)生后,我母親隱隱約約的慌亂讓我感覺到,我可以運用我的領養(yǎng)身份,改變一些什么。這個家,原本應該是個陌生的環(huán)境呀。我不過是一個寄居在那里的小孩,一個不需要做家務的田螺姑娘。大概就是從那時候起,我和寫作這件事之間有了第一次微妙的聯(lián)系。一個有雙重身份于是想擁有更多身份的人,如果她沒有分裂出多重人格,如果她不想到處去裝腔作勢,那就只有寫小說這一種可能了。一直到什么時候,我終于不再強迫自己利用這一身份? 現(xiàn)在讓我想想,那天的放學路上發(fā)生了些什么。從平江路小學走回家,要穿過幾條橫馬路,下午三點多,我和那個小姑娘沒有走上中間的林蔭大道,而是選擇了與它平行的貼著居民住宅的另一邊。那里開著一家店,賣文具、橘子水、桃板、鹽津棗。我身上沒錢,她買了鹽津棗,她一定會分給我?guī)最w的,但我那天連著打了幾個噴嚏,就在我打噴嚏時,我的體內好像打出了一個洞,它需要那些像鼻屎一樣的小小粒填充,于是我伸手抓了一大把塞進嘴里。在她試圖搶回去時我推了她一下,她跌倒了,歇斯底里哭起來。幾年前我回家看我母親時見到一個胖女人在挑西瓜,短發(fā)、圓臉,穿著西裝短褲,露著粗壯的大腿,腳上穿著印有小熊的拖鞋。我離她幾米遠,一邊挑著葡萄一邊時不時望她一下。歇斯底里沒能讓她變得更苗條一些。 好吧,回憶是沒有時間概念的。我母親一邊洗著葡萄一邊告訴我,她還沒結婚,還和父母住一塊兒!岸憧忌洗髮W后就沒再回家住過。”我回答她:“這可能是因為我太想有自己的家,結果成了在很多地方都住過!彼鼈兌贾皇俏掖^的地方。話題又回到她身上。每次我母親在路上碰到她,喊她一聲,她總是嚇一跳似的回過頭來!鞍,某某某媽媽!”她當然不會知道我現(xiàn)在的筆名,她根本不可能想到,我還會把她寫出來。然后她會說,“啊,這么早”,或者,“啊,這么晚”。她只念到中專畢業(yè),過早地從事了文秘這一不需要動腦的職業(yè)。 我現(xiàn)在認為,我對自己的苛刻與不滿,都必須歸咎于那天下午,我推了她那么一下。 比如我沒有方向感,常常迷路;對居有定所沒感覺;對錢也沒有概念,不,不是對數(shù)字沒概念,而是對未來;有一段時間我總是愿意看那些虐心的糟心的電視劇,有關各種悲慘的身世;念高中不久我就開始聽打口碟,早死的那些音樂人讓我一次又一次感傷,卻仍然無動于衷地做著各種考題……我就是依靠這些我和我父母的區(qū)別,來判斷我原生的基因。 還有什么嗎?沒有什么還有了。 但如果,沒有過那一天。想必我會待在一個不一樣的地方,擁有與現(xiàn)在迥然不同的人生,感覺也會和眼前、當下的這種感覺不一樣。 所以為什么那天下午我要伸出手去! 事情也許可以追溯到那天之前的那個晚上。 那天之前的那個晚上我本來睡得很好,無夢?煲胨臅r候窗外的無花果樹葉沙沙地響了起來,起風了。我到底有沒有聽到警車的聲音?我只記得后半夜,整條弄堂里的人似乎都醒了。我母親拉開了窗簾,她交叉著雙臂站在那里往外看。警笛應該在抓到人后,才變得刺耳?我坐起來,想要一杯水喝。但是我喊了兩次,我母親還站在那里,臉部半明半暗。我也想起床看看,但她阻止了我。警笛聲似乎在遠處消失了,隔壁老女人的哭聲飄了出來。我越來越困,有什么東西好像卡了一下殼。 第二天早晨六點半,我母親幫我拿來干凈的襪子,把窗簾全部拉到一邊。我問她夜里發(fā)生了什么,她告訴我,左邊鄰居家那個最小的兒子被抓走了。這下,弄堂會顯得很大了。不管我們是在跳橡皮筋,還是在扔沙包,只要看見他走過來,就會躲開,躲到一邊去。他面目英俊卻總是兇狠地緊繃著。有一次我們在路口相遇,但他其實只是看了我一眼就走開了。我不明白為什么他讓我覺得不舒服,似乎那兩道濃眉下面隱藏著一些嚇人的東西。 他因為偷盜被抓,據(jù)說還是團伙作案。我坐在那里,既迷糊,又好奇,吃著一根油條,喝著一碗粥,我母親還幫我敲了個咸蛋。這下我們可以自由地玩了,可以在岔路里奔來奔去,可以爬樹摘桑葉,可以在雨天穿著套鞋在水坑里用力踩。我背上書包,一出門,就聽到隔壁他養(yǎng)的那條狼狗,不知被誰揍了,呻吟著發(fā)出嗚咽聲。那嗚咽聲像是一道電流,串起很多竊竊私語的聲音。整條弄堂都在竊竊私語地傳遞著他深夜被抓的消息。我回過頭去看,人們還是挎著籃子挎著包,并沒有竊竊私語,只有他們的衣服在沙沙作響。無花果樹葉也在沙沙地響個不停。烏云在頭頂逼近了,卻并沒有下起雨。 那天下午,我伸出手去,推倒了一個女孩。 現(xiàn)在再去回想那一天,我怎么也想不起來那一天是怎樣過的。反正日子過得如此之快,就像電影里的日子一樣。你走進一個教室,一個一個老師進來,把你一直帶到放學,最后那聲鈴一響,立刻就把你推出了校門。也許是因為那天的烏云實在太多了,它讓眼前的一切顯得昏暗,那個籠罩在昏暗里的小店,看起來空空蕩蕩的,看起來需要一些尖叫,一些哭喊。而我的小伙伴,她那時就有一張圓圓的臉,鼻孔也有點大,她平時說話尖聲尖氣,每句話結尾時總是像個小鉤子一樣揚上去——你再碰我一下我就告訴老師了-啊——仿佛空氣里站著個老師,要等老師點頭后她才能繼續(xù)說下去。她尖叫起來,我要告訴我奶奶-啊。她輕盈地從地上爬起來,輕盈地在我前面跑了起來。而我拖在后面,沉重得就像被拉得長長的影子一樣。 你這個小赤佬!她奶奶堵在岔路口,你媽媽不打你我就要來打你了! 她自己滑倒的。 到底是路上揀來的小孩,無規(guī)無矩。 我不相信你說的,一個字也不信。我說。 我母親比我大三十歲,這樣算起來,領養(yǎng)我的時候她三十三歲。我見過她那前后的一張黑白小照片,她開心得笑出一張大嘴。而我在所有照片里,連微笑都很少。對著鏡頭,我的嘴張不開,只是雙唇拉長一些。這個區(qū)別也許能看出,幾乎不太可能來親近我。而我母親很喜歡聊天,她談論左鄰右舍,或者說說她自己的什么事,她總是嘰嘰咕咕地在那兒說,以至于我沒必要再說什么。這是現(xiàn)在,每周一次,我和她唯一能夠親密的方式。 十一歲,我五年級,考上市二中學的小初一。那年夏天拿到錄取通知書后,我母親和我聊了聊。一是告訴我,她要離婚了;二是說了說,我被領養(yǎng)那件事。 對我親生父母的情感。先是氣憤,憤怒隨后消失,而后是一種厭惡,如此強烈,就像我看到飛蛾翅膀上的粉開始抖起來。接著厭惡也隨之而去,我感到一股八月暑氣的厭倦。其實我還是那個我,不知該怎么辦。我母親問我,你想去散散步嗎?我們走到肇嘉浜路上。天熱,林蔭大道上,忽略知了的叫聲,可以算得上靜悄悄。在一個園子前面我看到一個男人,他像是很怕冷,三十幾度的天,他穿了長袖襯衫和長褲,手插在口袋里,靠在圍住園子的欄桿上,看著我和我母親。我母親對他點頭,他揮手回應,竟然變戲法一般從口袋里掏出一盒“紅寶”橘子水。橘子水很熱也很甜。 就像畫家會模仿自然作畫一樣,我也是在絮叨完我的過去后,才在其中尋找一些遙遠和若有若無的東西。然后憑藉那些殘缺的印象,那些對閣樓老虎窗幽靈的想象,試圖超越記憶。所以回憶過去的人都是為了使自己這個回憶者開心。我就曾虛構出苦兒三毛一樣的童年,順便加上一兩次神奇的經(jīng)歷作為陪襯,那時我對自己的了解如此之少,因此沒法簡單寫出那些年。我母親看過我那些書但她一言不發(fā)。直到有一天我開始寫別人,我才意識到,要是把人和人都寫得很相似,都像別人書里的某個人,那就沒有一個像真的了。我有沒有仔細端詳過那些人?就像現(xiàn)在,我要描述這個后來成為我第二任繼父,又早早因為胰腺癌去世的男人,比我想象出一個他,要難多了。 我想不起來他買過什么東西給我母親。大概他不知道什么東西適合她。冬天他給我買郵票首日封,夏天他給我買紫雪糕?瓷先ヒ唤z不茍,總是穿著一模一樣的白襯衫,白襯衫上的每?圩佣伎凵。秋天周末的下午,我母親幫我洗頭發(fā),我們沒有吹風機,我就濕著頭發(fā)坐在屋前的椅子上。他會遞給我“新長發(fā)”的糖炒栗子。我覺得理所當然。我們一起吃飯,他喝一兩瓶啤酒。我看著我母親每天給他燙襯衫,燙褲子,燙得褲縫清晰可見。我看著他們封上閣樓門,把我留在閣樓上。我聽到窗簾被拉上。日后我看別人描寫的青春期一點都不驚訝。因為我也是這樣長大的,但當時,我卻什么都沒有感覺到。我所感覺到的,大概都不曾發(fā)生過。那讓我不安,讓我對自己不滿的某種審視的眼光。另一種眼光。 后來我給那對中年夫妻打開門,給他們從冰箱里拿了兩瓶雪碧。女人說,她已經(jīng)是胃癌晚期!拔蚁雭砜纯茨恪!币婚_始我很好奇他們怎么找到的我。被我母親抱走那天,他們就在馬路對面。他們想生個兒子。他們現(xiàn)在有一個兒子了。只需我叫一聲“爸媽”。我問我母親怎么辦!澳阕约簺Q定,”她說,“不過她快要死了,你叫一聲,也沒什么損失! “你的生日我們還記得,陰歷三月二十,大清早,雞叫頭遍,就在屋里生下了你,你奶奶接的生!迸苏f。我這才知道,自己不是雙魚座,是金牛座。 “你手術后我再叫你吧!蔽艺f。我突然覺得,她到了醫(yī)院里,切除掉腫瘤,不會發(fā)生什么事的。 幸好衛(wèi)生間里的洗衣機在震動。因為我們四個人無話可說。衣服洗完了,我和我母親把衣服取出來。當我們忙來忙去的時候,他們打算走了。我把他們喝光的雪碧罐子扔進垃圾桶,打開電視機,并沒有什么節(jié)目想看。我母親示意我把音量開小點!拔覀冏吡!彼麄兊吐曋貜椭,好像我聽不懂他們在說什么似的。 一直到深夜,我母親都穿著拖鞋走來走去,收拾著一些小玩意,把書架擦了又擦,把過期的藥全都扔掉,還翻出了我中學時的作文本。然后她走進我房間,我抬頭望去,她居然流了眼淚。她拿著一本相冊在我的床上坐下,我坐起了一些,她開始講述我三歲時的事。 她說她買完菜回來,在肇嘉浜路街心花園那里,聽到有孩子在哭叫,她走過去,在我面前蹲下來,我還是在那兒繼續(xù)哭來哭去。她發(fā)現(xiàn)我脖子上有一張卡片,就取了下來,放進她裝著零錢的口袋里,大概在給我報完戶口后,那張卡片就找不見了。 “我給你削了蘋果吃,你咬了幾口,說沒有山芋好吃。然后你開始躁動起來,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來。我把酸奶遞給你,你也不肯接。你看上去那么吃驚,好像很害怕我似的。過了一會兒,你又突然來拿我的瓶子,你喝了一口,但是很快吐到了地上,你說它餿了,一邊還長長地嘆了口氣。我接過瓶子,你說,你想要爸爸媽媽了。我們就是你的爸爸媽媽呀,我說。這肯定讓你很迷惑。后來我發(fā)現(xiàn),你常常獨自靜靜地看黑色的小火表。你告訴我,你在上課。我開始教你讀書,你慢慢忘記了過去。你像個小狗,整天圍著我轉來轉去。有段時間,我經(jīng)常會問你,爸爸好還是媽媽好?你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我沒法不問! 中年女人告訴我們,我有兩個姐姐一個弟弟。大姐比我大七歲,二姐比我大三歲,我比弟弟大三歲。輪到我大姐帶我時,她就把我背去教室。 “我給你買過很多玩具。你只喜歡七巧板。你碰都不碰那些洋娃娃?梢坏┯袆e的小孩想玩那些洋娃娃,你就決不放手,你死抱著它們不放。一開始我覺得,這是你自私的占有欲在作怪,就想說服你,把東西讓給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有時我會奪走那些洋娃娃。后來我看到一本書,書上說,這也可能是因為害怕。你害怕屬于你的東西不在了,那樣你就不知道,自己又該屬于誰。” 我母親沒有看我,說話都是對著相冊說。 我能感到她的驚慌。 我自己開始掙錢以后,總是買很多很多東西。只有這樣,我才不會把任何東西放在心上,我對任何東西都不再有感覺。即便某件東西再也找不到了,放那東西的地方卻不會空著。我也不會意識到,有些地方,本來已經(jīng)空蕩蕩了。于是我慢慢變成另外一個人,一個看上去不計較、灑脫的人。對人也是如此。我對和我一起生活的人沒什么要求,不會去橫加干涉對方的任何決定。我希望他們不受任何拘束。他們離開,也無非是從我眼前飄然而過。我從來就不想有什么結果。總是有人指責我不夠愛。的確如此,每當我開始投入、失控,我就說服自己,退出來。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沒有什么專門給你,只屬于你。你不可能走到底的,你只能讓它從身邊過去。 我母親帶我看的第一部電影是《牧馬人》,看電影的時候,我告訴她,我去過那里。她一下子呆了。后來我查了查,電影是一九八二年上映的,這么說起來,四歲的時候,我還記得一些我的家鄉(xiāng)。但我的家鄉(xiāng)不是張賢亮筆下的西北牧場。也許田與田,土地與土地,看上去都差不多。那時,哪里的農(nóng)村不荒涼呢。我再沒看過那部電影,F(xiàn)在我最喜歡看的電影是災難片、怪獸片?础陡缢估返臅r候我想,導演小時候,一定有過類似的恐懼。那種周圍世界突然崩裂,裂成另外什么東西的恐懼。 四歲開始,每年我生日那天,我母親帶我去拍照。我的站姿看上去幾乎一模一樣!澳憧茨阕兞!蔽夷赣H一邊說,一邊指著我的一張照片。第七張,我十歲那年生日時照的。 ……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