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
之一
我生之辰,月宿南斗。
牛奮其角,箕張其口。
牛不見服箱,斗不挹酒漿。
箕獨有神靈,無時停簸揚。
無善名已聞,無惡聲已。
名聲相乘除,得少失有余。
三星各在天,什伍東西陳。
嗟汝牛與斗,汝獨不能神。
從出生到死亡,這首《三星行》詩里描繪的行狀,一直籠罩著韓愈的命運……
之?二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之一)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唐穆宗長慶三年(823)孟春,韓愈任吏部侍郎后寫此詩贈與詩友張籍。翌年,韓愈辭世。這是他生命中最后一首詠頌春天的詩……
第一章?我生不辰
夜色像墨一樣涂抹過來,船上的白帆黑了。有水鳥的翅膀剪著亮,然后又像風一樣跌落不知處。十歲的韓愈坐在船首,在蒼茫間突然想起《逍遙游》里的一句話:“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在北方山野的背景里去看這部書,思緒總會被厚重的東西所凝滯,而只有到了這般水天一色的環(huán)境,才容易追上作者靈動高遠的思路。已經(jīng)坐了三天三夜的船。從長安出藍田關,然后從商州至南陽襄陽,此后乘船漢水,一路向東以水流的速度漫游至此。將到武昌地面了,江面變得闊大而無際,如果不是天降沉幕,真不知今夕何夕,找不到時間去哪了。此時正是大歷十二年(777)的春天,長安城內(nèi)宰相元載被皇帝誅殺,其余黨悉數(shù)被鞫,韓愈的哥哥起居舍人韓會雖不是元黨核心人物,但也因之受到牽連,被貶外放為韶州刺史。從小寄養(yǎng)在大哥家的韓愈由是隨哥嫂踏上流徙之路。
韓愈是大歷三年(768)生人。父親韓仲卿官終秘書郎,死在大歷六年(771)。韓愈“三歲而孤”,大他三十歲的大哥韓會自然擔起了撫養(yǎng)小弟的重任。從父親死后到韓會被貶流放,韓愈已在大哥家生活了七年。現(xiàn)在,十歲的韓愈已讀書三載,言出成文,像《逍遙游》這樣的文字已能神會出處,思接千載了。
有一瞬間,韓愈恍惚了。他看見天上的星斗急促地向水面濺落,炫目的光暈映出大江遼遠的輪廓。他驚駭?shù)乜匆姶^像如椽大筆倏地劃向虛無,那些畢剝的響聲傳達出紫毫毛筆掠過紙張墨汁洇出天地的畫面。他睜開眼睛,發(fā)現(xiàn)了夢境的邊緣。起風了,大船像條魚,游向遠方。韓愈覺得自己就騎在魚背上,這是條會延伸擴展的魚,它無際無涯,只要前行,便是它生長的尺幅,因此才會有“鯤之大,不知幾千里也”的喟嘆?梢姇⻊拥拇褪恰跺羞b游》里鯤鵬的原型。船的能動,非神力可為,實在是人力所致,只要勤力奮身,它不僅能動,或許會飛,它既能游弋北海,又能扶搖萬里,垂天之云般的翅膀雖是人的想象,更像人勤力作為的印記。韓愈很驚詫自己的發(fā)現(xiàn)。記得在老家河陽初讀《南華真經(jīng)》時,念至“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句時,覺得其氣魄之大不可想象,而今一到水世界,人也相跟著澄澈,領會深遠許多,可見水真乃靈物也。
“小叔,風大了,俺娘讓你回艙……”
侄子老成從船艙里探出腦袋。
“快看成子,這里的星星好大呀……”
老成被小叔吸引過來。他是韓愈二哥韓介的兒子。韓介乃一介軍佐,前些年染病去世,兒子老成過繼給大哥韓會。雖說二人年齡相仿,情同手足,卻有叔侄之論。
老成偎依著小叔,引頸凝望星空。
今夜星光燦爛。
江上泛舟,舟上看星,水天無隔,心爽氣清。
嫂子鄭夫人見叔侄二人不回,也從艙里出來,手里拿件白袷衣。
“愈弟披上,當心風涼……”
“嫂子快看,我找到自己的星宿了!
循著指引,果見一顆星閃閃爍爍,仿佛正與之低語。
鄭夫人笑起來:“憑什么是你的?我還說是成兒的呢……”
老成笑得厲害,他剛掉了門牙,說話漏風:“就是咧,俺剛才就說,它還是俺的哩……”
韓愈不慌不忙說道:“成兒生在午時,何星之有?嫂子說,俺生時三星在天,月宿南斗。人說地上一個人,天上一顆星,一切皆有定數(shù)。你看月亮初升,三星即位,眼見到了那個時辰,而這顆星不偏不倚,正在南斗的中央,且似今夜突然顯現(xiàn),似在暗示我們之間的特殊關系……”
鄭夫人娘家在古滎之地,鐘鳴鼎食,乃公卿之家。河陽韓氏,累代官宦,詩書名世,也算門當戶對。她生性賢淑,視韓愈及老成比己出還親。公爹去世時,愈弟還不足三歲,生母隱去,是死是活難以知曉,她是從奶媽手中接過愈弟的。據(jù)奶媽說,老爺在世時曾說愈兒生時三星在天,月宿南斗,將來或許不同凡響。只是自己烈士暮年,難以護佑愈兒,少失怙恃,怕愈兒又是苦命之人。眼見公爹已走六七年,韓愈已是翩翩少年,見他又提舊事,心中不僅酸楚,便截住話頭。
“愈弟說得有理。只是江上起風了,你看浪也涌起,快回艙里睡吧,聽艄工講,要是白天,已能望見龜蛇二山了……”
“云開遠見漢陽城,猶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晝眠知浪靜,舟人夜語覺潮生。哈,就是看到龜蛇二山,怕也要一日路程呢!表n愈剛從大哥韓會那里看到盧綸的詩抄《晚次鄂州》,便不僅賣弄起來。
孩子畢竟才十歲,平時書讀得苦,難得有這樣的閑散行旅,隨他們瘋一回吧。想到這里,鄭夫人把衣服給愈弟披上,自己又復回去:“你大哥已經(jīng)睡下,回艙時動靜小點呀……”
早晨醒來,船已泊在黃鶴磯頭。
因是中途停歇,一行人便安步當車,在蛇山上登臨游玩。
江風習習,塔影隱隱。
韓愈和老成邊跑邊背誦崔顥的名詩《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正在興頭,大哥韓會叫住了韓愈:“愈弟,你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
“黃鶴磯頭黃鶴山,黃鶴一去不復返。這是昔日某仙騎鶴小憩之地,故叫黃鶴山,當?shù)厝艘步猩呱健!?/p>
“還有呢?”
“還有崔顥在黃鶴樓上的題詩,還有李白也來過此地,當?shù)毓賳T慕其詩名向其索詩,他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你知道這個官員是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