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部講述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二方面軍在1934至1936年間征戰(zhàn)并長征的紀實文學作品。紅二方面軍是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主力之一,由紅軍第二軍團、第六軍團及第三十二軍組成,由賀龍任總指揮,任弼時任政治委員。曾在湘鄂川黔蘇區(qū)粉碎國民黨軍多次“圍剿”,是紅軍長征中唯一沒有損失的一支部隊,為后續(xù)革命保存了兵力,取得了豐富的建軍和作戰(zhàn)經(jīng)驗,并造就了大批領(lǐng)導(dǎo)骨干,為中國革命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本書中,作者以自己掌握了解的大量的史料、數(shù)據(jù),用飽含深情的筆觸,真實地描述了紅二方面軍中一個個感人至深的英雄形象和取得的各種勝利,全面地記述了在長征中囊括了紅軍長征的多個紅二方面軍從成立到克服一切難關(guān)走完長征的光輝歷程。
書中既有激烈戰(zhàn)斗的殘酷場景,也有著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為豐厚紅二方面軍的歷史再增加了厚重的一筆。本書較正規(guī)的戰(zhàn)爭史圖書,更多描寫紅二方面軍征戰(zhàn)中一個個的故事,落筆在不同的人物身上,艱辛和傳奇、堅韌和勇敢,為這支威武之師增添了光輝的色彩。
1.紀念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
2.在已出版的以“長征”為題材的書籍中,多數(shù)是描寫關(guān)于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的故事,而專門敘述紅二方面軍長征歷程的書籍并不多見,因此本書的出版為紅軍長征填補了空白,深入挖掘鮮為人知的單支部隊的傳奇經(jīng)歷,也是紅軍長征讀物的另一種拓展。
3.讀者特別是年輕一代通過閱讀本書,可以對紅軍長征歷史有更多的了解,從中汲取豐富知識,傳承中華民族堅忍不拔、艱苦奮斗的美德,弘揚紅軍堅定不移、堅守信念的光榮傳統(tǒng),讓長征精神在新的長征路上繼續(xù)發(fā)揚光大。
紅二方面軍后代賀曉明(賀龍之女)、任遠芳(任弼時之女)、蕭星華(蕭克之子)聯(lián)合推薦
中甸:征服更高更多的雪山
紅二、紅六軍團渡過金沙江后,便沿著金沙江東岸往北走,至格羅灣開始翻越玉龍雪山。
紅二、六軍團渡江后,蔣介石氣急敗壞地乘飛機至金沙江邊的賓川、鶴慶、麗江一帶巡視,立即決定追殲紅二、六軍團于金沙江、大渡河之間,令駐雅江之李韞珩部向康南推進,南北夾攻,截斷紅二、六軍團與紅四方面軍的聯(lián)系。
為策應(yīng)紅二、六軍團渡江,紅三十二軍(原中央紅軍第九軍團,紅一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后改編為第三十二軍)由道孚南下,擊潰敵兩個團后進占雅江,阻止了李韞珩部南進。此時,追擊紅二、六軍團的國民黨軍已經(jīng)疲憊不堪,無法克服藏區(qū)物質(zhì)條件和高原氣候、地形方面的困難,滇軍、湘軍為保存實力也不愿入康遠追,所以都相繼停了下來,改為防堵紅二、六軍團南返。孫縱隊防守金沙江南岸;郭汝棟縱隊防守華坪、永北;樊嵩甫縱隊防守鹽源、鹽邊;川軍李家鈺部防守西昌、會理;原駐川西的蔣系薛岳部防守大渡河之線,對紅二、六軍團與四方面軍采取封鎖態(tài)勢。
至此,敵人南北夾擊紅二、六軍團的計劃徹底破產(chǎn)。
而紅二、六軍團卻要翻越雪山與紅四方面軍會合。
自1936年4月25日開始,紅二、六軍團從石鼓至巨甸地段陸續(xù)渡過了金沙江,進入中甸地區(qū),兩軍團分別抵達格羅灣和吾竹地區(qū)進行休整。在休整中,普遍向部隊介紹了藏族地區(qū)的情況,進行了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教育,要求部隊嚴格執(zhí)行各項政策規(guī)定,用實際行動體現(xiàn)中國工農(nóng)紅軍為人民謀利益的宗旨,以取得藏族人民的同情和支持,保證順利通過藏民區(qū),早日與紅四方面軍會合,共同北上抗日。同時,要求部隊為翻越雪山做好思想上和物資上的準備。
玉龍雪山是橫斷山中段的一個支脈,海拔5596米,山上空氣稀薄,積雪終年不化,并且山高谷深,素有“關(guān)山險阻,羊腸百轉(zhuǎn)”之說。紅軍到滇西北的中甸地區(qū),必須翻越這座雪山,別無他路可走。
中甸地區(qū),位于滇西北,屬康藏高原。這里人煙稀少,貧窮落后,當時還是封建農(nóng)奴制社會。居民主要是藏族,一般都信奉喇嘛教。紅軍進入康藏高原后,雖然前無強敵堵截,后無重兵追擊,但由于自然環(huán)境、社會制度、民族信仰、語言文字、生活習慣等不同,再加上與蔣介石和地方軍閥相勾結(jié)的土司、領(lǐng)主武裝的阻攔,翻越雪山、通過藏民地區(qū),便成為一場特殊的戰(zhàn)斗。
29日清晨,紅二軍團前衛(wèi)第四師,以第十二團為先頭部隊,開始向哈巴雪山進軍。哈巴雪山,海拔5300多米,山勢陡峭險峻,終年積雪,從金沙江峽谷到雪山頂峰,儼然幾層天地,從下到上,氣候有春夏秋冬四季感覺。這是在全體紅軍的長征途中所征服的海拔最高的一座雪山,它比夾金山高出1000多米。上山山路達50余公里,下山長達20余公里,是名副其實的“長征之巔”。而且,紅二、六軍團是在4月底、5月初翻越雪山,相比其他紅軍部隊在6月中旬翻越雪山,山上要寒冷得多,可想而知,環(huán)境更為惡劣,困難更為嚴重。
紅四師從格羅灣開始登山,中途曾遇小股藏族反動武裝襲擊,第十二團政治委員朱輝照在戰(zhàn)斗中負傷。擊退反動武裝后,部隊又繼續(xù)前進,經(jīng)過十幾個小時的攀登才翻越了雪山,于30日到達了中甸縣城。隨后,紅二軍團直屬隊和五師、六師,紅六軍團十六師、十七師、十八師也分別于5月1日、3日先后翻越了哈巴雪山,分別到達中甸縣城及其附近地域,以及距中甸縣城50里的南壩一帶。
當時情景,我們可以從一位親身經(jīng)歷了這次長征的紅二、六軍團老戰(zhàn)士的回憶中體驗出來,這是陜西省寶雞軍分區(qū)原顧問譚紹松的回憶記錄:
紅六師供給部通信班共有8名同志,最小的才14歲,最大的也只不過18歲。譚紹松等戰(zhàn)士們雖然年紀小,但是志氣大,在動員會上大家一致表示:雪山再高也沒有我們的志氣高,草地再大也沒有我們的決心大!
要出發(fā)了,夏紹堂部長特地來到通信班檢查著裝。戰(zhàn)士們列隊受檢時,個個頭戴八角帽,身穿灰軍裝,打著整齊的裹腿,腳穿一雙草鞋,精神抖擻。部長從排頭檢查到排尾,對每個人從頭打量到腳,還特地摸了摸干糧袋裝沒裝滿,一再指示行軍途中要愛惜每一粒糧食。他檢查完之后,站在隊列前下達了“報數(shù)”的口令,全班從班長開始報“1”,到副班長報完“8”。
夏部長很滿意,提高嗓門問:“全班八個階級兄弟,一起爬過大雪山,有沒有信心?”
全班異口同聲答道:“有!”
“好,那就跟我走!”夏部長把手用力一揮,走在全班的排頭。全班向右轉(zhuǎn),成一路行軍縱隊跟著他向大雪山進發(fā)了。
玉龍山下,系亞熱帶氣候,荊棘叢生。由于太陽很難照射到被綠色植物覆蓋的土地,所以,長年的落葉、朽木發(fā)出陣陣霉腐的氣息。部隊進入這天然屏障,既隱蔽,又安全。但是,山越爬越高,路越走越窄,云越走越低。大家從云霧之下,爬到云霧之中,再走到云海之上,真有仙女升天的感覺。望下去,滾滾云海把蜿蜒的隊伍切成幾段。望上去,茫茫雪原,
云嶺主峰直插青天。
夏部長指著大雪山說:“同志們,困難的時候快到了,讓我們用革命精神征服它!”
大家也齊聲高呼:“用革命精神征服大雪山!”
話音一落,大家緊了緊腰間的小包袱,擦了擦臉上的汗水,一個緊跟一個朝雪線以上爬去。沒有上山前,放眼眺望玉龍山,白雪皚皚的主峰坐落在綠油油的群山之中,怪美的。
然而,當勇士們爬上雪山的時候,料想不到的困難出現(xiàn)了:嚴寒、雪崩、大風、缺氧等,一起襲來。紅軍勇士們只穿著草鞋踏著冰冷的終年積雪行軍,常常是一腳踩下去,淺的沒及腳背,深的沒及大腿。冰雪灌進褲腿后,立即被體溫融化成雪水順腿流下又凍成冰凌,將腿、腳磨得鮮血直流。凜冽的寒風,將棉衣一吹就透,大家只得把破絨毯拿出來裹在身上,然而還是邊爬邊發(fā)抖。
經(jīng)過大風口時,先頭部隊就有連人帶裝備被刮下雪坡的,結(jié)果連人都沒尋見。戰(zhàn)士們有幾次不是被大風刮倒,就是失足被埋在雪地里。每當這時,夏部長總是把戰(zhàn)士一個一個地拉起來,鼓勵戰(zhàn)士們:“只能攀登,不能停留;只能向前,不能回頭!”
越往上爬,空氣越稀薄。由于氧氣不夠用,我們每個人的呼吸越來越困難,心都快跳出來了,胸口像壓了一塊大石頭,悶得臉發(fā)腫、頭發(fā)漲、眼冒金花,每爬一步都要付出很大代價。就在這時,不幸的事情發(fā)生了:戰(zhàn)友高義林在前面走著走著,忽然倒在雪地里。我趕緊上去喊他:“小高,你怎么啦?”
夏部長和全班同志都圍了上來,只見他兩眼發(fā)怔,臉色發(fā)青,無力地躺在那里。大家把他扶起來,急忙給他喂水,他不喝。給他喂炒面,他不吃。摸摸他的脈搏,微弱得幾乎要停止了。但他用盡全身力氣,對大家說:“夏部長,袁班長,小譚,小劉,我不行了,你們走吧!”
此時,夏部長和我們拼命地呼喚著小高的名字,全班抱成一團大哭起來。
一會兒,譚紹松忽然想起了什么,立即擦干眼淚,問夏部長:“我們還有什么辦法救小高嗎?”
戰(zhàn)士們期待著夏部長會給我們一個好的回答。夏部長端詳著小高,又摸摸他那停止呼吸的胸口,然后搖搖頭,告訴我們:“不行了!”
這時,班長袁開懷著對階級兄弟的深厚感情建議:“夏部長,同志們,我們把小高抬下山去吧!”
夏部長想了想,又搖搖頭對大家說:“抬不下去了,就地安葬吧!”
聽到就地安葬這句話,大家更加泣不成聲。一個好好的戰(zhàn)友,幾分鐘前還和全班戰(zhàn)友并肩爬山,立志北上抗日,幾分鐘后卻離開了大家,誰舍得把他一人留在大雪山?但是,只憑全班的力量戰(zhàn)勝惡劣環(huán)境,把小高的遺體抬下去,又談何容易!于是,大家懷著沉痛的心情,選了一條較好的絨毯,將小高的遺體包好,朝著正北的方向,用潔白的雪掩埋好。然后,大家肅立在小高的墓前,脫掉軍帽,深深三鞠躬,仿佛都在說:“小高,我們北上了,你跟著我們走吧!”
大家擦干了眼淚,掩埋好同伴的遺體,又踏上前進的征途。在這漫漫的長征路上,又有五位戰(zhàn)友先后不幸長眠在大雪山上。
紅二、六軍團長征途中翻越玉龍雪山時,紅六軍團十六師師長周仁杰的舊傷復(fù)發(fā),左臂腫得像碗口一般粗,疼痛難忍。經(jīng)軍團衛(wèi)生部部長戴正華檢查,傷口紅腫是過去負傷時被打碎的骨頭渣子作怪,在高山寒冷、氣溫反差大的環(huán)境下發(fā)炎化膿。由于當時藥品奇缺,左臂可能保不住,否則將危及生命。周仁杰一聽就急了,作為紅六軍團十六師師長,只有一只胳膊怎么帶兵打仗?他堅決不同意截肢。左說右說,戴正華決定親自為周師長做引流清創(chuàng)手術(shù)。在沒有麻藥可用的情況下,戴部長一刀下去抽出來,膿血從刀口處沖出來老高,濺得在一旁扶著周師長的劉金龍醫(yī)生滿身都是。此時,周師長轉(zhuǎn)過頭去,咬緊牙關(guān),只聽到一陣刀子、鑷子等金屬碰撞的聲音,傷口鉆心般地疼痛,汗珠混著膿血嘩嘩地流下來,當年關(guān)云長刮骨療毒的場景也不過如此。
手術(shù)清除了傷口里的膿血,碎骨頭渣也被一一夾出來了,由于戴部長高超的醫(yī)術(shù)和精心治療,周師長的左臂居然奇跡般地保住了。他當時冒著失去生命的巨大風險拒絕截肢,把帶兵打仗看得比生命還要重要。紅軍指戰(zhàn)員正是憑著這樣一種執(zhí)著,征服了各種各樣的困難。
紅二軍團的先頭部隊100余人因凍、病犧牲在雪山上。
在中甸,全軍及時總結(jié)了第一次翻越雪山的經(jīng)驗,因為后面還將有二十幾
座雪山,等著紅二、六軍團的勇士們?nèi)フ鞣?br /> 有記錄說,中甸屬康藏高原,中甸縣(今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境內(nèi)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有不少終年積雪的雪山,紅二、六軍團在云南境內(nèi)共翻越了哈巴雪山、翁上甲子小雪山、翁水咱浪大雪山三座雪山。
紅二、六軍團在中甸休整后,于5月5日分為兩路先后北上。紅二軍團由左路向尼西方向進入四川得榮,在云南境內(nèi)沒有再翻越雪山。紅六軍團由右路向格咱方向進入四川鄉(xiāng)城,途中翻越了兩座雪山。從中甸出發(fā)前,賀龍、任弼時一再叮囑,要認真總結(jié)翻越哈巴雪山的經(jīng)驗教訓(xùn),上雪山之前須帶足飲水、干糧、辣椒、生姜等,準備好足夠的衣物、裹好腳,減少非戰(zhàn)斗減員。
。翟10日,由于準備較充分,紅六軍團先頭部隊順利翻過翁上甲子小雪山,到翁上上、中、下各村寨宿營。11日,紅六軍團主力部隊也越過翁上甲子小雪山。
5月12日拂曉,六軍團前衛(wèi)部隊翻越第三座雪山翁水咱浪大雪山。當天大雪紛飛,盡管已有經(jīng)驗并做了充分準備,還是有一些紅軍戰(zhàn)士犧牲在雪山上。紅軍指戰(zhàn)員以剛強的意志經(jīng)受了饑餓和嚴寒,于下午抵達鄉(xiāng)城縣拉吾村宿營。
5月13日,紅六軍團主力部隊也翻越了翁水咱浪大雪山。
紅二軍團先后翻越了藏巴拉雪山、沙佐拉雪山、多涅拉雪山;紅六軍團先后翻越大雪山、齊格雪山、容甲雪山、卡瓦洛日雪山。接連翻越了如此眾多的雪山,在云貴高原的“長征之巔”,英雄的紅二、六軍團挑戰(zhàn)了人類高原生存的極限,創(chuàng)造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史上的之最。
紅二、六軍團的長征路,其中從滇西北金沙江至川西甘孜行程1890公里,除哈巴雪山外,還翻越了藏巴拉雪山、沙佐拉雪山、多涅拉雪山、翁上甲子小雪山、翁水咱浪大雪山、齊格雪山、容甲雪山、卡瓦洛日雪山等八座雪山。
在迪慶烈士陵園,現(xiàn)安葬著長征時犧牲在這里的紅軍將士,其中有紅二軍團第四師參謀長高利國(1936年4月27日在戰(zhàn)斗中犧牲)、第五師參謀長湯福林(1936年5月7日在戰(zhàn)斗中犧牲)等。另外,還有多座不知姓名的烈士墓。
羅海曦,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戰(zhàn)略學教授
大校軍銜研究生導(dǎo)師
兼任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常務(wù)理事、軍事心理學專業(yè)委員會副會長,北京國防經(jīng)濟研究會理論部主任、戰(zhàn)略研究所研究員、國防大學國防經(jīng)濟研究中心理事、國防大學心理戰(zhàn)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中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井岡紅軍人物研究分會會員等。
公開出版專著、譯著(含合作)18部,發(fā)表論文、譯文130余篇。參加全國黨校教材《當代世界軍事和中國國防》寫作組撰寫工作和全國重大課題《鄧小平國防理論》的編委和撰寫工作。其中《國防理論》獲全軍科研二等獎,《鄧小平新時期國防建設(shè)思想研究》獲全軍優(yōu)秀政治理論教材特別獎。
任電視專題片《東江縱隊》軍事顧問,《世界百年空戰(zhàn)揭秘》《影片“建黨偉業(yè)”中的故事》《影片“建國大業(yè)”中的故事》《心理戰(zhàn)縱橫談》主講人。
第一章“十送紅軍”的歌聲中
一、“五斗江”:跨出長征第一步003
二、寨前圩:紅六軍團領(lǐng)導(dǎo)機關(guān)宣告成立006
三、“任蕭王”:紅六軍團的領(lǐng)導(dǎo)核心010
四、湘鄂贛·萬載:紅十八師/ 紅十八軍的故鄉(xiāng)017
五、湘贛·永新:紅十七師/ 紅八軍的故鄉(xiāng)021
六、“突圍、突圍”:中央紅軍長征的先遣隊028
七、“受命”:紅六軍團“西征”的直前準備038
第二章這支隊伍“洪湖岸邊是家鄉(xiāng)”
一、洪湖:水網(wǎng)游擊戰(zhàn)中成長的部隊050
二、洪家關(guān):這里也有個“紅四軍”053
三、巴東:“神兵”戰(zhàn)勝了“神兵”056
四、公安:紅二軍團的成立060
五、黔東蘇區(qū)·楓香溪:為長征中第一次會師打造的落腳點068
第三章五千里流星趕月
一、田莊圩:把追剿的敵軍甩在后邊074
二、新田:紅軍西征攻占的第一座縣城075
三、小源村:渡湘江作戰(zhàn)的決策078
四、陽明山:聲東擊西新篇章079
五、蔣家?guī)X:“鐵軍師”逃跑了086
六、清水關(guān):瑤家歌手詠唱的長征089
七、全州:湘江天塹奈我何092
八、清水江:民族團結(jié)的頌歌095
九、甘溪:浴血奮戰(zhàn)沖破重圍099
第四章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期間的第一個會師
一、木黃:來自兩個戰(zhàn)略區(qū)的紅軍會師了109
二、南腰界:英明的戰(zhàn)略決策113
三、永順:兩軍團融為一股戰(zhàn)略力量119
四、龍家寨:“老百姓個個是紅軍”123
五、浯溪河:湘西攻勢的重拳129
六、梵凈山:黔東特區(qū)的浴血奮戰(zhàn)132
第五章三戰(zhàn)三捷,大炮為證
一、湘鄂川黔:反“圍剿”斗爭的基礎(chǔ)138
二、大庸:反“圍剿”斗爭的決策143
三、陳家河:扭轉(zhuǎn)戰(zhàn)局的“第一捷”150
四、桃子溪:雨夜窮追不舍得勝利154
五、忠堡:圍點打援奏“大捷”158
六、板栗園:敵人的信心徹底崩潰了160
第六章你們在哪兒?把我們都弄糊涂了
一、石門:第二次“突圍”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探求170
二、劉家坪:又是一次成功的調(diào)虎離山175
三、便水:迎回獨立奮戰(zhàn)的紅十八師182
四、鴨池河:偵察兵建奇功,紅軍巧渡河188
五、將軍山:“黔西”新家的建立191
六、烏蒙山:妙招頻出的回旋戰(zhàn)198
第七章千里回旋奪金沙
一、盤縣:為什么要放棄根據(jù)地?209
二、金沙江:這一次是搶渡216
第八章 雪山上的佳話與荒原草地的臉龐
一、中甸:征服更高更多的雪山241
二、香格里拉:民族團結(jié)的贊歌247
三、稻城:晨風中的哈達250
四、甘孜:“紅軍是一家人”256
五、阿壩:更加漫長的草地行軍265
第九章擴紅擴紅,越來越壯大的隊伍
一、錫礦山:“無產(chǎn)階級工人團”的誕生273
二、晏福生:政委參加了自己的“追悼會”278
三、張振漢:紅軍長征隊伍中的國軍中將283
四、薄復(fù)禮:跟隨紅軍長征的傳教士288
五、周素園:堅信馬克思主義的同盟會員298
六、女紅軍們:九死一生的巾幗英雄302
第十章大會師,奔赴抗日前線
一、哈達鋪:走出草地第一仗310
二、將臺堡:長征勝利的大會師316
三、富平:整軍訓(xùn)練奔赴抗日前線321
結(jié)語:他們創(chuàng)造了長征史上的諸多個“第一”327
附錄:紅二、六軍團/ 紅二方面軍長征大事記342
后記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