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出版界數(shù)十年,集出版家、評論家、專欄作家多重身份于一身,俞曉群作為一個“愛書、懂書又做書”的出版人,“真懂且愛文化”,他對出版行業(yè)的機敏洞見,點滴萃語匯總成“經(jīng)”,真知灼見俯拾皆是。說人論書,林林種種。同樣的配方,新鮮的材料,實實在在的“干貨”,親切有味,開卷有益。
◎俞曉群搜集兩年多專欄文章結為本集,追憶過往為書往事、閱讀經(jīng)驗與自身的出版經(jīng)歷,盡抒癡書之愛與出版情懷。內(nèi)容耐看,掌故紛多,任性敢寫。猶如江湖百曉生,逸聞軼事,如數(shù)家珍;英雄相見,各顯神通,令人眼花繚亂。你可以把它當作做書“秘笈”,看門道;也可以把它當出版八卦,看熱鬧。
◎全書搭配特色書影若干,書為圖說,相得益彰,為讀者提供了一幅有溫度的情懷地圖。宛如穿越一條“封面”流變的河流,按圖索驥,可讓情懷安放在書本之中。
我一直接受那樣的觀點,即書與其他商品不同,許多時候,它不是越新越好,而是越舊越好,因為新書上市,需要有一個沉淀的過程,被讀者篩選出來的好書,許多年后還有人找、有人買、有人看,往往才是有價值的。
有才華的人總會不安分,跨界的能力常常是才華大小的重要標志。
人生之旅,面上千奇百怪,實則大同小異。智者多思多慮,雙成者是有的,如鐘叔河先生;多成者也是有的,如葉圣陶先生;一事無成者更是滿視野。
編輯要有兩支筆,一紅一藍,紅筆改書稿,藍筆寫文章。寫什么文章呢?每個人的知識結構不同,愛好不同,志向不同,所作所為也會不同。
序
一個“三○后”的想法
沈昌文
我生于一九三一年,是個十足的“三○后”。我具有“三○后”的種種特色。
像我這種“三○后”,最痛恨的是當年國民黨的統(tǒng)治。因為在我十幾歲的時候,親眼目睹那時的通貨膨脹,民不聊生。蔣經(jīng)國、王云五……在我們那時的眼里,都是十惡不赦的壞人。
長大以后參加出版工作,不久就碰到胡適思想批判。那時我還沒有資格做責任編輯。但眼看批判他的文集一本一本出來,相信這胡某肯定是個大壞人。那套書的編輯劉大哥,中午共餐時常給我講些故事,讓我長些知識,是我的一位恩師。一天他說起這套書要改用三聯(lián)名義出書,我聽了莫名其妙,不知上面究竟有什么意圖。因為那時用三聯(lián)名義出的書都是低人一頭的。
改革開放以后,開始慢慢懂得,對事情要全面分析。我們當然不應該把過去認定的壞人壞事都變成好人好事,但好者未必一切都好,壞者不是一切都壞,都要一一具體分析。
我說過,幫我具體認識王云五功過的是俞曉群。我退休以后,在他的領導下,編印“新世紀萬有文庫”,便使我好好地學習一下王云五。我于是懂得,五十年代金燦然前輩他們把“一劃二垂三點捺”改為“劃一垂二點捺三”,有其高明之處,也有不足之處。
曉群兄現(xiàn)在把對民國出版史的研究逐步擴大,他這位“五○后”的這種研究路徑我非常歡迎。
還順便說說,俞曉群現(xiàn)在關于出版史研究的種種構想,我以為都根源于他在二○一二年說過的一句話:“文化是出版的終極目的!睘檫@句名言,我這“三○后”甘愿當他這“五○后”的“粉絲”。
二○一六年五月
肆拾玖
偉大的奧瑪(上)
兩年前,臺灣出版家吳興文來到我辦公室,他將一本《魯拜集》放到我手上,引起我出版該書的欲望。尤其是桑格斯基為《魯拜集》制作的特裝版《偉大的奧瑪》,它隨著泰坦尼克號沉入海底,更加激發(fā)了我的好奇心。但我也知道,早在十九世紀,英國就有人嘆息:“《偉大的奧瑪》啊,總會有厄運相隨。”那么,厄運何來呢?我的這一番追隨,是否也會遇到厄運呢?下面,容我一一道來:
《魯拜集》是一本奇異的詩集。他產(chǎn)生于十二世紀的波斯,一位算學家、哲學家奧瑪·海亞姆之手。那詩句浪漫而華貴,傾訴著人世間及時行樂的快慰。他輕視神的妄想世界,主張人要自由自在地生活。結果海亞姆的放蕩不羈惹怒了教會,認為那是一些“亡命之詩”,文字像蛇一樣邪惡,充滿了罪惡感。海亞姆感到了生命的威脅,他來到麥加,向神禱告,決心不再寫那樣的東西。
其實也不必再寫了,現(xiàn)有的存在,已經(jīng)決定了奧瑪?shù)膫ゴ!尤其是十八世紀,又一位偉人愛德華·菲茲杰拉德出現(xiàn)。他發(fā)現(xiàn)波斯文化中海亞姆的詩集,并且將它們譯成英文。菲氏翻譯不單是再現(xiàn),更是偉大的再創(chuàng)作,一個“死亡與享樂的混合物”,隨著優(yōu)美的詩句流淌出來,《魯拜集》很快引人關注,吸引著藝術家們蜂擁而至,畫家為它畫插圖,裝幀家為它做版式,出版家不斷推出各種版本。
二十世紀初,英國最優(yōu)秀的裝幀設計家桑格斯基,同樣沒能逃過《魯拜集》的誘惑。他深深迷戀波斯的藝術風格:濃密的藤蔓盤繞,紫色葡萄的醉意,低垂著長長羽毛的孔雀,羽翎上閃亮的斑點,不就是人們夢中的滿天星斗,或魔鬼的笑意么?桑格斯基一生追求,要把它們刻畫到《魯拜集》封面上。他先做一只孔雀的版本,羽翎鑲上寶石;再做兩只孔雀的版本,版面鑲滿寶石;當他做到三只孔雀時,裝幀藝術的表現(xiàn),漸臻登峰造極,每一顆寶石的色澤與鑲嵌,都有了生命的感覺,一塊塊真皮拼接的畫面,像上帝創(chuàng)造女人皮膚一樣,不斷走向極致!此時,藝術已經(jīng)化為一種誘惑,讓桑格斯基與波斯人思想吻合……我想象,每當夜幕低垂時,每一塊寶石,都是一只魔鬼的眼睛,閃啊閃,五光十色。天堂中的那一條蛇也來了;還有一把波斯古琴;還有一個白森森的骷髏頭,被鑲嵌在書的封三上:斷落的牙齒,深陷的眼窩,原本恐怖的存在,四周卻鋪滿妖艷的罌粟花!
英國人為桑格斯基的《魯拜集》——《偉大的奧瑪》陶醉!美國人立即開出八百英鎊高價購買。但是,當奢華走向極端時,上帝驚動了,天使與魔鬼都來圍觀。厄運像夢中的微風一樣,無聲無息,悄悄降臨:去美國拍賣,由于稅收的爭議,未能入境;回英國拍賣,遇上經(jīng)濟危機,只以四百多英鎊賣給美國人;書被裝上去往美國的郵輪,又趕上工人罷工,郵輪停運;最終這本《偉大的奧瑪》,被裝上那艘著名的泰坦尼克號;幾天后,書隨著大船沉入海底;三個月后,設計者桑格斯基為了救人,也不幸溺水身亡,時年只有三十七歲。
船沉了,書落入海底,桑格斯基也去了。就這樣,一點點積小厄成大厄,常言“自古才命兩相妨”,真是這樣么?誰知道呢!關鍵是《魯拜集》的誘惑還在,厄運還在繼續(xù)相隨。
伍拾
偉大的奧瑪(中)
桑格斯基去世之后,他的合作伙伴薩克利夫,收藏好桑氏留下的燙金版、黑白玻璃板底片和設計圖樣,不再做《魯拜集》。但他兩年后制作濟慈的《詩集》,封面嵌滿珠寶,以一千四百英鎊售出。十年后,他拍賣一百二十多本昂貴的書,大多被美國人購買。
此時,薩克利夫的侄子斯坦利·布雷來到公司學徒,大約十年后,他偶然在公司保險柜中,發(fā)現(xiàn)那本《偉大的奧瑪》原始資料。布雷知道桑格斯基的悲劇故事,他在好奇心驅使下,打開了那個“所羅門的銅瓶”。藝術的幽靈飄蕩出來,迅速占滿布雷的身心。即使他知道父輩們的告誡,那本書一直有厄運相伴,布雷還是在命運之神引導下,決心按照這些資料,將泰坦尼克號上那本《魯拜集》再現(xiàn)出來。他瞞著叔叔,利用業(yè)余時間,在家中整整做了七年,終于再現(xiàn)了那本《偉大的奧瑪》。
三只孔雀,一千零五十顆寶石,精致的工藝,幾乎與桑格斯基的手藝分毫不差!見過的人,都會驚呼:“My God!”是啊,我的上帝,接著“二戰(zhàn)”爆發(fā)了!德軍的炮火,炸毀了安放那本書的銀行,在高溫之下,收藏在鐵箱中的《偉大的奧瑪》,紙張化為灰燼,羊皮封面化作黑乎乎的一團,只有一顆顆寶石還在。布雷忍著悲傷的心情,將它們挑揀出來,他是一個極其堅強的人,絕不會向厄運低頭。果然在他人生旅途的最后幾年,他又用那些寶石,再次裝點出一本《偉大的奧瑪》,現(xiàn)存于大英圖書館中。
時間來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有一位二十幾歲的英國青年羅勃·謝潑德開始學習書籍裝幀藝術。歷經(jīng)二十幾年,他見過許多珍貴的經(jīng)典書籍,但羅勃還是最崇拜當年桑格斯基設計的《偉大的奧瑪》。此時的歐洲,布雷等前輩紛紛離世,傳統(tǒng)書籍裝幀行業(yè)已經(jīng)衰落,羅勃卻出手闊綽,收購了幾家百年老店的品牌和遺存資料,其中就包括桑格斯基那家公司。那么,羅勃是靠什么財力來支撐自己這樣的舉動呢?前些天我們請羅勃來中國做講座,與他聊到這個話題,羅勃只是說,這確實是富人做的事情。從他的言談中,可以透露出兩點信息:一是一直陪伴他的楊小洲覺得,羅勃是一個“富二代”,他本人生活講究,注重細節(jié);他父親是生產(chǎn)威士忌的老板,很支持他的藝術追求。二是羅勃是一位歐洲古舊書鑒定專家,在中國做講座期間,他曾經(jīng)對兩本《魯拜集》進行鑒定,所言分毫不差,甚至能說出,某個版本是在哪個書店買的,哪家書店僅存一本云云!
言歸正傳。上面說到羅勃收購桑格斯基的公司,不久,當年布雷打開保險柜,看到《偉大的奧瑪》制作文件時的那一幕,又在羅勃身上發(fā)生了!結果,羅勃也毫不猶豫地打開“所羅門的魔瓶”。不過這一次,他沒有急于再造那本《偉大的奧瑪》,而是運用電腦技術,將那些一百年前的黑白照片加以分析、涂色,最終將那本書金碧輝煌的封面,又完完整整地再現(xiàn)出來。
本世紀初,在翻閱資料的基礎上,羅勃寫出一本書《隨泰坦尼克沉沒的書之瑰寶》。為了懷念前輩,羅勃的書采取復古的主題:他專門鑄造鉛字,沿用傳統(tǒng)的鉛字印刷;書中的彩圖,采用特殊紙張,另行印制,然后手工粘貼在書頁上;正文的字體、印刷油墨、紙張出處等等,都有說道。這本書的紀念版僅印一千冊,編號在歐洲與美國上市,凡購買者,隨書贈送一張圖畫,就是羅勃用電腦再現(xiàn)的那張《偉大的奧瑪》封面,對開本原大!
伍拾壹
偉大的奧瑪(下)
時間來到二〇一四年十月,兩位中國人來到倫敦一家書店,其中一位叫吳光前,另一位叫楊小洲。他們受我之托,調(diào)研歐洲書籍裝幀現(xiàn)狀,順路了解一下那本《偉大的奧瑪》。
話說此前,我從董橋文章中,知道一些泰坦尼克號上那本《魯拜集》的故事,若隱若現(xiàn),愈發(fā)激動了我的好奇心。小洲是藝術家,他的藝術沖動與單純,在今日世俗社會中,已不多見。幾年中他設計出版幾本“山寨”西方書裝的書,極具奇思異想。他知道我對《魯拜集》等西書裝幀有興趣,大為興奮,不提任何要求,一定要加盟進來;我也為他的熱情與才氣感動,一定要他進來加盟。于是有了上面?zhèn)惗貢昴且荒弧?
兩位推開店門,還未開口,迎面看到,一張對開本展開的封面圖片——《偉大的奧瑪》!這這這……小洲一時激動,有些眩暈。立即開口要買,店員說:“不賣。”問:“為什么?”店員拿出了羅勃·謝潑德《隨泰坦尼克沉沒的書之瑰寶》一書說:“買這本書,可以贈送此畫。”那書是編號、簽名、八開本,全書不足百頁,薄薄一冊售二百英鎊。無奈,他們只好買下書,小心翼翼地將那幅封面畫裝入畫筒中。記得兩位回國后,進入我辦公室,先將那個畫筒遞上來,我后來想,他們當時一定想說,花二百英鎊買了一幅《偉大的奧瑪》的封面畫,附贈一本書!大幅的封面鋪開,幾乎覆蓋了整個茶幾,一眼望去,確實讓人大呼驚艷。但是,當我們平靜下來,細細翻讀羅勃的書之后,再度受到震動。我們一致承認,羅勃不愧為西方傳統(tǒng)書籍裝幀大家,他的那本書,從內(nèi)容、材料到印裝,實在地道好看,是我們這些同道需要追隨的楷模!
于是小洲開始與那家書店聯(lián)系,尋找羅勃,聯(lián)系版權。從去年年底啟動,小洲率領他的夫人兼翻譯,還有出版社曹巧麗等人,經(jīng)過兩個多月忙活,總算把書做出來了。我又提出,三月請羅勃來中國做講座、簽售,就講《偉大的奧瑪》的故事。結果又一陣忙活,羅勃答應會來,時間定在三月十八日,在北京、上海兩地做講座。時間一天天逼近,我們的宣傳一點點升溫,到了羅勃上飛機的那一刻,我與幾位同事還擊掌相慶,認為萬事俱備,只等明早接機。正在此時,小洲接到羅勃用手機發(fā)來的郵件,他因為沒辦簽證,無法登機!
這這這……此時小洲再次感到眩暈,血壓也升上來。無數(shù)胡思亂想,一并涌上心頭。難道是我們動靜太大,又引來天使與魔鬼的圍觀?難道是羅勃騙了我們,他不是跨國公司的老總,不然他怎么會不知道要簽證呢?難道他平時回復郵件很慢,不是因為很忙,而是在拖延?接著小洲自己的那本小書《倫敦的書店》出版,也遇到麻煩,遲遲難以上市;這邊我們還要忙著推掉一切活動安排,向合作伙伴說抱歉,說好話,說羅勃還會再來。我心中暗想,難道那傳說中的厄運,真的尾隨而來?
結果到了愚人節(jié)前夕,羅勃終于來了。老先生六十三歲,每天睡五個小時,依然精神抖擻地工作。在中國的三天時間里,他在復旦大學、國家圖書館和中國外文局做了三場講座,簽了一千多冊書,還在臨行前觀光故宮兩個小時。我們交流順暢,談了很多極好的意向。最終我問他:“我們可以聯(lián)手制作中文版《偉大的奧瑪》么?做此事,會有厄運伴隨么?”他笑著說:“當然可以。當然不會有厄運,制作《偉大的奧瑪》的布雷,就活到九十幾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