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孟子就提出“仁、義、禮、智”,漢朝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古人稱之為“五!薄3U,恒也,其精神可以超過地域和時代而永恒!拔宄!弊鳛橹腥A倫理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于中華倫理的發(fā)展中,它們既是一種道德規(guī)范,又形成一種道德意識和理念,兩千多年來,已經(jīng)成為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構(gòu)成元素,成為全世界華人精神文化的根系所在,牽動、影響和輻射著整個社會道德規(guī)范體系,也提升著整個社會的道德水準。
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文化,融會百家,形成了儒、道、法、墨等思想體系,概括、提煉出理念、價值、規(guī)范、信念構(gòu)成的文化體系,鑄就了中華民族特有的信仰追求、高尚品質(zhì)、思維方式和文明準則。這些豐富的思想遺產(chǎn),經(jīng)過千百年的錘煉,世代相傳,匯集成博大、深厚的文化傳統(tǒng),構(gòu)成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這些核心思想,通過語言、文字,滲透到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維系中華民族繁衍生息、不斷強盛的精神家園。
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孟子就提出“仁、義、禮、智”,漢朝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古人稱之為“五!。常者,恒也,其精神可以超越地域和時代而永恒!拔宄!弊鳛橹腥A倫理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于中華倫理的發(fā)展中,它們既是一種道德規(guī)范,又形成一種道德意識和理念,兩千多年來,已經(jīng)成為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構(gòu)成元素,成為全世界華人精神文化的根系所在,牽動、影響和輻射著整個社會道德規(guī)范體系,也提升著整個社會的道德水準。
“仁、義、禮、智、信”五個字,代表五個核心道德觀,對于確定中華民族文化發(fā)展方向,錘煉民族性格,培育中華精神,起到了重要歷史作用,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價值體系中最核心的因素。
仁: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他首次將整體的道德規(guī)范集于一體,形成了以“仁”為核心的倫理思想結(jié)構(gòu),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等內(nèi)容。仁者,愛人也,即人與人之間要相互關(guān)愛。這就要求我們以立己立人,不吐剛?cè)闳幔藢捄裼焉。只有擁有老吾老幼吾幼之懷抱,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理念,方能實現(xiàn)以人為本、雍容和諧的社會理想。
義:孔子最早提出了“義”。孟子則進一步闡述了“義”,認為“信”和“果”都必須以“義”為前提,把“義”作為儒家最高的道德標準之一。義者,宜也.即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這就要求我們將義作為人的根本特點和價值取向,先義后利,行為處事要公正合理,為人正派,愛憎分明。
禮:春秋時的政治家子產(chǎn)最先把“禮”當作人們行為的規(guī)范?鬃右惨笕说难孕蟹隙Y。禮者,體也,既指周禮的禮節(jié)、儀式,也指人們的道德規(guī)范。進退周旋得其體,乃是正人身之法也。這就要求我們長幼有序,處事有規(guī),不敗人倫,以正為本。禮是中華文化的突出精神,繼承和發(fā)揚禮是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智:儒家把“智”看成是實現(xiàn)其最高道德原則“仁”的重要條件之一。他們要實現(xiàn)“達德”,而要實現(xiàn)“達德”必須經(jīng)過“知”的五個步驟,即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智者,知也,即知曉是非陰陽,文理密察,是為智也。這就要求我們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處事果斷周密。這與我們今天提倡的科學發(fā)展觀相對應(yīng),從道德智慧延伸到科學智慧。
名言·格言
成語·典故
抱誠守真
信誓旦旦
講信修睦
信及豚魚
信而有征
信以為真
信賞必罰
巧詐不如拙誠
抱柱之信
退避三舍
徙木立信
一諾千金
一飯千金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故事·傳說
烽火戲諸侯
天帝殺龍,
樊遲學信禮
曾子殺豬
桐葉封弟
完璧歸趙
司馬穰苴
廣納賢才
千金買馬骨
石奢以身殉法
孔子認錯
魏文侯守約
柳季與岑鼎
季札掛劍
侯贏重一言
董狐直筆
孫武斬姬演兵
樊於期守信
真誠王吉
郭汲守信赴約
情同朱張
孔僖上書自訟
公沙穆賣豬
光武帝不殺董宣
以信治軍
蘇章勸友自首
范式篤信
信守諾言的魯肅
嵇康托孤
曹操斷發(fā)
赤兔之死
樂羊子妻
明山賓賣牛
東床袒腹
耿直高允
卓公行千里如期
皇甫績守信求責
唐太宗誠信之道
陸元方誠信賣宅
李勉葬銀
張說拒作偽證
李固言誠實為官
種世衡冒雪赴約
裴度還帶
孫伏伽誠言直諫
少年梁顥
忠信司馬光
宋江看瓜
晏殊誠信為官
誠信狀元王拱辰
黃裳還珠
張去華燒契約
進士娶盲女
查道吃棗留錢
溫公還錢
馮俊趕考
商人妙選接班人
曾彥休妻
劉若宰不改祖籍
張孝基還財
梁國志教子
詹谷誠信守諾十年
《信/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叢書》:
烽火戲諸侯 周宣王死后,其子宮涅繼位,是為周幽王。當時周室王畿所處之關(guān)中一帶發(fā)生大地震,加以連年旱災(zāi),民眾饑寒交迫、四處流亡,社會動蕩不安,國力衰竭。而周幽王是個荒淫無道的昏君,他不思挽救周朝于危亡,奮發(fā)圖強,反而重用佞臣虢石父,盤剝百姓,激化了階級矛盾;對外又攻伐西戎而大敗。這時,有個大臣名褒坰,勸諫幽王,周幽王非但不聽,反而把褒坰關(guān)押起來。
褒坰在監(jiān)獄里被關(guān)了三年,褒坰族人千方百計要把褒坰救出來。他們聽說周幽王好美色,正下令廣征天下美女人宮,就借此機會尋訪美女。終于找著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姑娘并將其買下,教其唱歌跳舞,并把她打扮起來,起名為“褒姒”,獻與幽王,替褒坰贖罪。
幽王見了褒姒,驚為天人,非常喜愛,馬上立她為妃,同時也把褒坰釋放了。幽王自得褒姒以后,十分寵愛她,一味過起荒淫奢侈的生活。褒姒雖然生得艷如桃李,卻冷若冰霜,自進宮以來從來沒有笑過一次。幽王為了博得褒姒的開心一笑,不惜想盡一切辦法,可是褒姒終日不笑。為此,幽王竟然懸賞求計,誰能引得褒姒一笑,賞金千兩。這時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個主意,提議用烽火臺一試。
烽火本是古代敵寇侵犯時的緊急軍事報警信號,由國都到邊鎮(zhèn)要塞,沿途都遍設(shè)烽火臺。西周為了防備犬戎的侵擾,在鎬京附近的驪山(今陜西臨潼東南)一帶修筑了20多座烽火臺,每隔幾里地就是一座。一旦犬戎進襲,首先發(fā)現(xiàn)的哨兵立刻在臺上點燃烽火,鄰近烽火臺也相繼點火,向附近的諸侯報警。諸侯見了烽火,知道京城告急,天子有難,必須起兵勤王,趕來救駕。虢石父獻計令烽火臺平白無故點起烽火,招引諸侯前來白跑一趟,以此逗引褒姒發(fā)笑。
昏庸的周幽王采納了虢石父的建議,馬上帶著褒姒,由虢石父陪同登上了驪山烽火臺,命令守兵點燃烽火。一時間,狼煙四起,烽火沖天,各地諸侯一見警報,以為犬戎打過來了,果然帶領(lǐng)本部兵馬急速趕來救駕。到了驪山腳下,卻發(fā)現(xiàn)連一個犬戎兵的影兒也沒有,只聽到山上一陣陣奏樂和唱歌的聲音,原來是周幽王和褒姒高坐臺上飲酒作樂。周幽王派人告訴他們說,辛苦大家了,其實沒有什么事,只不過是大王和王妃放煙火取樂。諸侯們始知被戲弄,懷怨而回。褒姒見千軍萬馬招之即來,揮之即去,如同兒戲一般,覺得十分好玩,禁不住嫣然一笑。周幽王大喜,立刻賞虢石父千金。
周幽王為進一步討褒姒歡心,又不顧老祖宗的規(guī)矩,廢黜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冊封褒姒為后,立褒姒生的兒子伯服為太子,并下令廢去王后的父親申侯的爵位,還準備出兵攻伐他。申侯得到這個消息,先發(fā)制人,聯(lián)合繒侯及西北夷族犬戎之兵,于公元前771年進攻鎬京。周幽王聽到犬戎進攻的消息,驚慌失措,急忙命令烽火臺點燃烽火。烽火倒是燒起來了,可是諸侯們因上次受了愚弄,這次都不再理會。
烽火臺上白天冒著濃煙,夜里火光燭天,可就是沒有一個救兵到來,使得周幽王叫苦不迭。鎬京守兵本就怨恨周幽王昏庸,不滿將領(lǐng)經(jīng)?丝奂Z餉,這時也都不愿效命,犬戎兵一到,勉強招架了一陣以后,便一哄而散,任犬戎兵馬蜂擁入城。周幽王帶著褒姒、伯服,倉皇從后門逃出,奔往驪山。途中,他再次命令點燃烽火。烽煙雖直沖九霄,卻還是不見諸侯救兵前來。犬戎兵緊緊追逼,周幽王的左右一路上也紛紛逃散,只剩下一百余人逃進了驪宮。周幽王采納臣下的意見,命令放火焚燒前宮門,以迷惑犬戎兵,自己則從后宮門逃走。逃不多遠,犬戎兵又追了上來,一陣亂殺,只剩下周幽王、褒姒和伯服三人,他們早已嚇得癱軟在車中。犬戎兵見周幽王穿戴著天子的服飾,知道這就是周天子,當場將他砍死,又從褒姒手中搶過太子伯服,一刀將他殺死,只留下褒姒一人做了俘虜(一說被殺)。至此。西周宣告滅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