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建構和想象:中國電影中的國家形象之研究
中國電影因其獨特的建構與想象,成為國家形象建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豐富的影像話語和系統(tǒng)的媒介建構,沉淀為中國國家形象的影像記憶,并凝聚為全球化語境中的中國自我民族史志之一。
中國電影國家形象的想象與建構基于國家形象類地球圈層結構生態(tài)體系模式的建模。它以1978年新時期以來的35年(1978年—2013年)作為時間區(qū)間,以11大國際電影節(jié)獲獎為標準,表現(xiàn)為“人像”(藝術形象、明星形象、導演形象為主)、“族像”(藏族形象為典型)、“空間形象”(以村落形象、縣鎮(zhèn)形象和臺灣形象為構成的區(qū)域形象,以及北京、上海為代表的城市形象為主干)、“符號形象”(以場景符號、語言符號和音樂符號為主)和“產業(yè)像”(由產品數(shù)量、票房、市場占有率和管理體制等構成)為內容的整體建構。 中國電影對國家形象的影像建構凸顯了影像化時代中國國家形象的特殊維度。其中,中國/世界、東方/西方、我者/他者、被凝視/凝視、女性/男性、少數(shù)/主流以及客體/主體是主要的關系模式,同時,權力、認同和傳播是深層的動因所在,而想象和建構則是永恒的命題。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