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尊為清代碑學書家巨擘,其篆書字體微方,接近秦漢瓦當和漢碑額形態(tài),用筆柔中帶剛、老辣遲澀,氣勢高古渾穆、縱橫捭闔。在篆刻上他以小篆人印,強調(diào)筆意,風格雄渾古樸、剛健婀娜,有著“疏處可以跑馬,密處不使透風”的特色。書法篆刻相輔相成。時人對鄧石如的書藝評價很高。
《歷代名家碑帖臨習技法精解:鄧石如篆書臨習技法精解》所選例字出自他的如下名作:《白氏草堂記》《處事論》《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和《千字文》!稓v代名家碑帖臨習技法精解:鄧石如篆書臨習技法精解》收納了以上四幅名作中大部分的例字,并從運筆方法和臨習要點等方面對其進行精解。
篆書于秦代被李斯搜集、整理、研究、統(tǒng)一為小篆。興盛過一段后,在后世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由于難認與不方便書寫,一直趨于式微。直到清代書法界復古潮流的興起,篆書藝術(shù)才迎來了發(fā)展的又一個春天,涌現(xiàn)出一批擅寫篆書并將篆書推向一個個嶄新高度的書法大家,在這一群篆書明星當中鄧石如無疑是其中最為閃亮的一顆。
鄧石如(1743~1805),清代大書法家、篆刻家。漢族,安徽懷寧人。因其在篆書和篆刻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他的藝術(shù)被人尊稱為“鄧派”。初名琰,字石如,后為避嘉慶皇帝諱,遂以字行,后更字頑伯,因居皖公山下,又號完白山人、笈游道人、鳳水漁長、龍山樵長,少即好篆刻,客居金陵梅镠家八年,盡摹梅镠所藏秦漢以來金石善本。遂工四體書,尤長于篆書,以秦李斯、唐李陽冰為宗,后學《禪國山碑》《三公山碑》《天發(fā)神讖碑》,石鼓文以及彝器款識,漢碑額等。稍參隸意,被人稱為“神品”。性廉介,不慕榮華與仕途,曾遍游祖國的名山勝水,以書刻自給。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等作品集傳世。中國核武器研制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素有“兩彈一星”元勛之稱的著名科學家鄧稼先是其六世孫。
仔細分析鄧石如的書法藝術(shù),我們會發(fā)現(xiàn)鄧石如取得了極為重大的成就:他被尊為清代碑學書家巨擘,擅長四體書。其楷書取法六朝碑版,兼取歐陽詢父子瘦硬險絕的體勢,筆法斬釘截鐵,結(jié)字緊密;隸書取法漢碑,結(jié)體緊密,貌豐骨勁,大氣磅礴;行草書主要吸收晉、唐草法,筆法遲澀而飄逸,大字草書氣象開闊,意境蒼茫。但這一切都無法比擬他在篆書與篆刻上取得的成就。他篆書最突出的創(chuàng)造性是以隸法作篆,突破了千年來玉筯篆的樊籬,為清代篆書開辟了一個新天地。其篆書字體微方,接近秦漢瓦當和漢碑額形態(tài),用筆柔中帶剛、老辣遲澀,氣勢高古渾穆、縱橫捭闔。在篆刻上他以小篆入印,強調(diào)筆意,風格雄渾古樸、剛健婀娜,有著“疏處可以跑馬,密處不使透風”的特色。書法篆刻相輔相成。時人對鄧石如的書藝評價極高,稱之“四體皆精,國朝第一”。他之所以會取得這么高的成就,一是因為扎實地繼承了傳統(tǒng),他機緣巧合在金陵梅镠家住了八年,這八年他不必為生計發(fā)愁,心無旁騖鉆研書藝,加之梅镠家所藏書法資料眾多又大大開拓了他的眼界,從多方面滋養(yǎng)了他的書藝——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與千載難逢的機緣是許多書法家都不具備的;二是鄧石如天資高邁,不隨流俗,具有很強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能力,能夠?qū)⑺鶎W的東西進行重新歸納組合、吸收揚棄。
本書所選例字就選自他的如下名作:
《白氏草堂記》,系書家晚年之力作。書于清嘉慶九年,時年書家62歲。有方家評說:此作用筆圓潤流轉(zhuǎn),才條均衡,體勢端整,有沉雄樸厚之風。此屏高近5000px,現(xiàn)藏于日本。
《處事論》,鄧石如書寫的為人處事的的道理,主張“內(nèi)存精明,外示渾厚,此大豪杰之局量”。此書讀來叫人心澄如練。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也稱為《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簡稱《般若心經(jīng)》或《心經(jīng)》,是般若經(jīng)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經(jīng)典,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誦的佛經(jīng)。現(xiàn)以唐代三藏法師玄奘譯本最為流行。鄧石如以渾厚的小篆筆法書此,剛勁古樸。
《千字文》,《千字文》乃梁武帝(502~549)命人從王羲之書法作品中選取一千個不重復的漢字,命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編纂成文。全文為四字句,對仗工整,條理清晰,文采斐然。許多書法家都寫過此內(nèi)容,鄧石如以其獨具特色的篆書筆法書之,別有風味。
下面試對他的小篆技法加以分析:相對于其他字體對筆法要求的豐富,篆書在筆法上簡單得多,其每一筆都要求起筆逆鋒、行筆中鋒、收筆回鋒,而“把中鋒行筆運用到極致”,是檢驗篆書水平高低的一大關(guān)鍵。鄧石如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將隸書筆法糅合到篆書的書寫當中,大膽地用長鋒軟毫提按起伏,大大豐富了篆書的用筆,特別是其晚年的篆書,線條圓澀厚重,雄渾蒼茫,使得線條具有“折釵股”的視覺效果,在貌似漫不經(jīng)意當中飽含韌性與張力,這種高質(zhì)量的線條是他多年錘煉的結(jié)果。寫好篆書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結(jié)體,常規(guī)篆書特別是小篆的結(jié)體是偏長的,鄧石如將這一特點又進一步加以強化與夸張,使得結(jié)體更加修長,飄飄然有迎風飛舉之態(tài),筆畫間上部緊湊而下部疏朗,符合黃金分割律的原則,使得字形俊逸瀟灑、卓爾不群,筆畫與結(jié)構(gòu)兩者結(jié)合使字體臻于化境,開創(chuàng)了清人篆書的典型,對篆書一藝的發(fā)展作出了不朽貢獻。
對鄧石如篆書技法的分析雖然概而言之只有這短短的幾點,但是知易行難,要想切實領悟與靈活運用還需要學習者狠狠地下一番功夫才有可能做到——我們現(xiàn)在雖然未必有鄧石如客在梅镠家八年衣食無憂、心無旁騖的學習鉆研書藝的優(yōu)越條件,但是完全可以學習他苦心孤詣、面壁圖破的執(zhí)著精神,如此學習方可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