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生活世界的哲學》由四部分組成:“哲學與生活”、“價值哲學與現(xiàn)代價值問題”、“倫理學與道德危機”、“消費及其倫理問題”。這種結構安排既反映了作者進行學術探討的心路歷程,又體現(xiàn)了事物的運行邏輯。
《走向生活世界的哲學》從對哲學與生活關系的一般探討,到以價值哲學為依托研究現(xiàn)代價值問題;而現(xiàn)代價值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便是現(xiàn)代道德危機,這種危機不僅表現(xiàn)于政治領域、日常生活領域,更表現(xiàn)于經濟活動中,對消費現(xiàn)象及其倫理問題的研究,正是這種探討的主要方面。
《走向生活世界的哲學》通過對普遍性、特殊性和個別性等理論課題和現(xiàn)實問題的深入分析,力圖實現(xiàn)思想邏輯與歷史邏輯的統(tǒng)一。
考察問題本身是確證“問題哲學”的理論前提。寬泛地說,問題有認識論的和存在論的兩種。認識論的問題表現(xiàn)為疑惑、疑問,實質是對某些知識的缺乏,其旨趣在于明白某事或某物是什么和怎么樣。存在論的問題則同人的感覺和體悟能力有關,是人對某些矛盾、沖突、境域的困惑。在此意義上,問題就不再是疑惑、疑問,因為他對事物、事情是什么、怎么樣是清楚明了的,而是因其價值理念和生活旨趣無法實現(xiàn)甚至嚴重缺失所得到的苦惱,是痛苦的體驗。因此,存在論意義上的問題不再是問題而是難題,難題是與人的情感、意志和意義直接相關的。問題表現(xiàn)為疑問,難題呈現(xiàn)為追問。一個問題的產生是由于我們知道得太少而極欲知道得太多;一個難題的產生是由于我們知道得太多,而各種知識卻相互矛盾沖突。問題是好奇心的產物,難題則反映了知識的困境。問題尋求的是答案,難題尋求的是解決方案。難題是處境的產物,是在處境艱難、理智困窘的時刻產生的,是在經歷不安、矛盾、沖突時產生的。
屈指算來,從事大學老師這個職業(yè)已有29年的時光;赝麑W術歷程,回顧教學生涯,感慨良多。依照我的體悟,除了用功之外,更重要的是天賦,無論是從教還是著書。從事學術研究是很辛苦的事情,除去那些技術上的環(huán)節(jié)之外,最為重要的是這樣兩點:其一,學術境界。它是為什么而寫的問題。為著功利而想,為著收益而寫,不大可能寫出好作品來。只有說出時代精神,只有表達人們共同心聲的作品才是好作品。其二,學術胸懷。容納百川,向他者學習,才能使自己進步。馬克思為寫《資本論》,深入研讀了1400多種書,做了大量文摘和筆記。很多學者從不愿意承認別人,更不愿向他者學習,自說自話,孤芳自賞,很難進步。
多年來,自我探索著寫了一些不成熟的作品,大體上算作是學術文章,且在學科分類上,歸屬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價值哲學和倫理學。在這部自選集中,依照如上分類,把已發(fā)表過的部分文章分為“哲學與生活世界”、“價值哲學與現(xiàn)代價值問題”、“倫理學與道德危機”和“消費及消費倫理問題”四個部分。在分類名稱的選擇上,刻意突出了學科與問題的關系,如“倫理學與道德危機”,“倫理學”是學科稱呼,“道德危機”是問題判斷。沒有扎實的學科理論與知識支持,對問題的研究就不可能縝密與深入;若無對社會基礎性、根本性和全局性問題的研究,學科也顯得蒼白。總的說來,我的學術領域除了早年寫的一些哲學基本理論文章之外,近年來的思考主要集中在對“錢”的思考,對“權”的研究,對“人”的關注,與此相對應就構成了“經濟倫理學”、“公共管理倫理學”和“人的生活世界”三大學術領域。其間貫穿著由基礎性問題(經濟)到根本性問題(權力)再到終極性問題(人的生活)的內在邏輯!
晏輝,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倫理學與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F(xiàn)主要研究領域為“公民倫理”、“公共管理倫理學”、“當代生活世界”、“婚姻家庭倫理問題”、“企業(yè)文化與企業(yè)倫理”。近年來為校內外多種企業(yè)家研修班、企業(yè)家管理哲學博士研修班開設“國學與現(xiàn)代管理”、“公共管理倫理學”、“企業(yè)家與企業(yè)文化”專題課,計50余次,授課效果良好,深受企業(yè)家歡迎。
自序
第一編 哲學與生活世界
論哲學在場的方式
哲學問題與問題哲學
——論一種可能的哲學觀
流動的“物”
——論唯物史觀之“物”的諸種形態(tài)
辯護與批判
——馬克思人類學范式視野中的市場經濟
第二編 價值哲學與現(xiàn)代價值問題
生活世界:實踐、意義促創(chuàng)與生命體驗
價值的原始發(fā)生與價值哲學的研究方法
過程代價論
虛擬享用:倫理辯護與批判
現(xiàn)代性語境下公共性問題的哲學批判
論精神公共性危機及其重建
第三編 倫理學與道德危機
在公共生活與私人生活之間
——傳統(tǒng)倫理的現(xiàn)代境遇
從德性之美到城邦之善
——論兩種善的邏輯及其通約關系
論作為整體倫理之危機
論勞動之倫理本體地位的消解與重建
第四編 消費及消費倫理問題
消費的合理性與合理消費
附錄:主要學術成果
《走向生活世界的哲學》:
然而這些學科都是對資本之運行過程中之具體領域的研究,無法體現(xiàn)資本之運行邏輯的基礎性、根本性和全局性。如果試圖把握資本的本質以及由它造成的資本意識形態(tài),就必須站在整個人類價值的高度,植根于人類的生存狀態(tài),著眼于資本的運行邏輯,方能發(fā)現(xiàn)資本主義精神。這一點馬克思做到了,而且出色完成了時代賦予他的哲學使命。要而言之,馬克思這種基于具體學科而又超拔于具體學科并最終指向人類生存狀態(tài)的致思范式乃是一種人類學的思維范式。
首先,馬克思把傳統(tǒng)哲學改造成了實踐哲學。這從根本上解決了學理上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爭。其一,從根本上解決了從純粹精神出發(fā)解釋人類全部生活現(xiàn)象而陷入無法正確解釋的難題,“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導致神秘主義方面去的神秘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關于離開實踐的思維是否具有現(xiàn)實性的爭論,是一個純粹經院哲學的問題”。主體、主體性、客體、客體性、主觀、主觀性、客觀、客觀性,等等,都是哲學家用以把握現(xiàn)實世界的哲學范疇,這些范疇本身,連同這些范疇所表象的原生對象原本都生發(fā)于人的現(xiàn)實的物質活動和精神活動,而這些活動都以社會一歷史的方式展開著,表現(xiàn)為人們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活動。舍棄這些活動本身而執(zhí)著于概念游戲,其結果必然是脫離生活的形上之學。其二,用實踐范疇解決唯心主義無法解決的問題,無疑同唯心主義區(qū)別開來,但仍舊沒有從根本上說明人的生活本身,如果不對實踐范疇做深入研究,便停留于舊唯物主義的水平而無實質性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