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引人入勝的哲理書。 全書9大篇、108論,林林總總,洋洋灑灑,幾乎包羅了老年人生的萬象,而貫穿其中的主旨是:用作者親身的經(jīng)歷和體驗,告訴老年朋友如何從人生感觸走向人生感悟。 《快樂老年》的作者袁志發(fā)同志,是全國政協(xié)委員、《光明日報》原總編輯, 人生閱歷造就了他的人生感悟,現(xiàn)在他把自己的人生感悟毫無保留的寫下來,去感悟與自己有相同或相似閱歷的朋友。關愛老年,不僅要做到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安,老有所為,老有所樂,還要幫助老年人“老有所悟”。對于相當一部分老人來說,僅有物質(zhì)生活的充盈并不等于幸福和快樂。在思維方式、生活方式越來越多元的社會環(huán)境下,他們還需要精神上的充實,想得開,想得通,想得遠,想得深。從這個意義講,《快樂老年》給了這部分老年朋友一把“開心”的鑰匙。
快樂萬歲(再版前言)
從“人生感觸”走向“人生感悟”(代序)
人生的韻律(緒論)
老年與事業(yè)篇
論老年
論退休
論起點
論臺階
論年齡
論生命
論生死
論未來
論目標
論寫作
論潛力
論境界
論徹悟
健康與快樂篇
論健康
論快樂
論幸福
論運動
論旅游
論娛樂
論幽默
論孤獨
論獨處
論美麗
論憂慮
論偏見
論充實
論意念
養(yǎng)生與養(yǎng)心篇
論養(yǎng)心
論心態(tài)
論心境
論心力
論童心
論心窗
論公平
論平常
論失落
論失意
論委屈
論抱怨
論猜疑
論嫉妒
論豁達
論從容
論休息
家庭與生活篇
論家庭
論婚姻
論敬老
論兒女
論教子
論生活
論熱情
論不幸
論煩惱
論傾吐
論糊涂
論忍讓
論財產(chǎn)
情感與性格篇
論情感
論情緒
論人情
論人緣
論消沉
論消極
論憐憫
論固執(zhí)
論性格
論恐懼
論自殺
友誼與知人篇
論友誼
論交友
論苛求
論真我
論知入
論知己
論秘密
論自欺
論吹捧
論人心
論回憶
論成功
論往事
論反思
論命運
論遺憾
論滿足
晚節(jié)與情操篇
論答卷
論晚節(jié)
論檢點
論口碑
論人格
論尊嚴
論虛名
論名利
論得失
論自重
論自謙
論私心
感悟與忠告篇
論忠言
論逆境
論失敗
論危機
論理智
論沉默
論金錢
論選擇
論擁有
論用人
在微笑中仰望生命(代跋)
《快樂老年(修訂版)》:
人生的韻律
(緒論)
袁志發(fā)
為了便于讀者了解《快樂老年(修訂版)》的主旨與內(nèi)容,我寫下這篇發(fā)端的話,作為《快樂老年(修訂版)》的緒論。
一、人生有韻律
詩詞有韻律,人生也有韻律。
詩詞的韻律指的是平仄格式和押韻規(guī)則,人生韻律涵蓋的是生命價值及生存藝術。
詩詞有韻律才有品位,人生有韻律才有意義。
讓詩詞富有韻律是少數(shù)文人的事情,讓人生富有韻律是每個人的追求。
無論詩詞之韻律還是人生之韻律,其實質(zhì)都是一種和諧。
幸福的人生應當是和諧的人生,有韻律的人生。
我們需要著力思考的是,怎樣才能使自己的人生變得和諧,怎樣才能使自己的生活富有韻律。因為人生旅途中能夠讓你的生活走調(diào)變味,以至于失衡變態(tài)的事情太多太多。
二、關于得與失
這是一個連幾歲小孩都會遇到的問題,有多少人不正是由于喜歡得到而害怕失去,經(jīng)常處于被折磨之中的嗎?
其實,得與失原本就是和諧而有韻律的。
你看,大地奉獻了泥土和水分,草木才奉獻了鮮花和果實;農(nóng)民付出了汗水,土地才報以豐收;樹梢翩翩起舞,難道不是風的給予嗎?魚兒活蹦亂跳,難道不是水的給予嗎?
人要想得到些什么,就必須準備失去些什么。在許多情況下,失去本身就是一種得到,得到是另一個意義上的失去;得到的越多,失去的也可能越多;失去的越多,得到的也可能越多。所以,人既不要因得到而滿足,也不要因失去而惋惜。因得而失,因失而得,或得而復失,失而復得,都是常有的,也均是正常的。
人特別要記住的是,勿不勞而獲,勿貪得無厭。否則,你的生活就會失去和諧,你的人生就會失去韻律。
三、關于喜與憂
喜怒哀樂,乃人生中的常事,但它也最能影響人的心緒。因憂而導致心理失衡者有之,因喜而損害人生韻律者也有之。人尤其要切忌大喜大悲,因為無論大喜或大悲,都不利于保持心靈的安靜。
入應當經(jīng)常意識到,喜中有憂,憂中有喜。當好事落在你身上時要看到憂的影子,當壞事降臨時要看到喜的希望。生活中絕對的好事與絕對的壞事都是不多見的,而且,在一定的條件下,二者都會相互轉(zhuǎn)化。
所以,人既不要期望有喜無憂,也不要擔心有憂無喜,要相信,在多數(shù)情況下,喜與憂都是結(jié)伴而行的。正因如此,即使好事連連,也要注意做到喜之有度;即使壞事多多,也要善于看到光明的一面。
人最應警惕的是,既不要讓好事沖昏了頭腦,也不要讓壞事嚇昏了頭腦。因為在這兩種情況下,人最容易失去理智,使和諧的生活變得紊亂,使美麗的人生失去韻味。
四、關于大與小
生活中有許多事情,乍一看很大,可多少年以后再看,其實很小。仔細想想,曾經(jīng)讓你煩心的一些所謂的大事,在今天看來,還不都是一些不足掛齒的小事嗎?這些小事讓你悲傷過、嘆息過,但如今不都成了很有意思的回憶了嗎?
有些事情,之所以當初讓你覺得很大,或許是缺乏心理準備,也許是因為承受能力不強,更可能是由于你對自己還缺少應有的自信。它從反面提示我們,某件事終究是大,還是小,這與當事人是否成熟有很大的關系。對一個成熟老練的人來說,即使大事也是小事,而對一個幼稚淺薄的人來說,即使小事也會成為大事。
世界上最廣闊的不是海洋,也不是天空,而是人的胸懷。你的胸懷有多大,你心中的世界才有多大;你的心力有多強,“抗震”能力才會有多強。人要不為小事所困擾,關鍵是要擴展自己的胸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