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很多學者認為全球化的時間是和現(xiàn)代性的時期(1800年至今)相一致,或者說是和(現(xiàn)代的)資本主義時期(1500年以后)相吻合,或者說是現(xiàn)代世界“西方化”的延伸,但《全球化與文化 全球混融(第二版)》作者采用了更廣闊的視角,從歷史的深度和地理的廣度來探討全球化,比如宗教中的普世主義是否是全球化的*早藍圖?比如歷史上猶太人的遷徙是否是全球化的先期?比如世界歷史上的“希臘化”及其所帶來的文化繁榮是否屬于某種“全球化”?作者認為,全球化無論在時間E還是地理上,都是多場合更廣泛、更深入的人類會晤。
總序
再版序
致謝
導言
第一章 全球化:共識與爭議
共識
爭議
結語
第二章 全球化與人的整合:我們都是移民
全球化的過程是深刻的歷史過程
烏托邦景象:把人類聯(lián)合看作是一個主題
發(fā)展不均衡的全球化
我們都是移民:遷移和人類團結
第三章 全球化與文化:三種范式
文明的碰撞
麥當勞化
融雜:文化之根
未來
小結
第四章 融雜性的全球化
復數(shù)意義上的全球化
全球化與現(xiàn)代性
結構上的融雜
全球化的融合
將融雜理論化
融雜的政治性
后融雜
未來的變化
小結
第五章 融雜,那又如何?
反融雜觀的回擊與識別之謎
融雜的種種變化
反融雜的回應
“融雜唯有作為對本質主義的批評時才有意義”
殖民時代真的如此本質主義嗎?
融雜是一個依賴性的概念
“所有的文化和語言都是混融的”這一斷言毫無價值
融雜對自我認同的程度有著重要意義
融雜的討論表明了西方霸權主義的衰落
世界主義的新文化階層尋求領導權,承載著關于融雜的討論
“當知識分子贊揚跨界時,真正的跨界者——流氓無產(chǎn)者卻活在對界限的持續(xù)恐懼中”
融雜與長期性
對界限的盲目崇拜與生死攸關
不同文化對待融雜態(tài)度各異
融雜的幾種模式
那又如何?
第六章 全球化是相互交織的:東西方相互滲透
東-西方
伊斯蘭與西方
東方化,西方化,再兜回來
第七章 全球混融
參考文獻
索引
《全球化與文化 全球混融(第二版)》:
社會學家馬爾科姆·沃特斯(Malcolm Waters)構想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法則,根據(jù)這個法則,“物質替換地方化,政治替換國際化,象征替換全球化”(Waters,1995,p.156)。這相當難實現(xiàn),因為這個法則忽略了一個問題,即公司層面的微觀經(jīng)濟的力量如何推動了宏觀經(jīng)濟的全球化過程。但是,在這個語境中有意思的看法是,全球化的部分首先是在文化和象征的領域。這是與亨廷頓的論文的看法截然不同的意見,它反襯出了亨廷頓觀點的特異之處:它是一種用傳統(tǒng)的國家安全的術語來表述的關于文化的政治性觀點,文化被政治化了,裝在恰好與地緣政治實體一致的文明的盒子里。很明顯,這里有一個大幅度的滑坡,人們可能會問,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和文化表達的領域里面,國家安全的學說能有什么作為呢?亨廷頓關注文明之間的斷裂處時,他的悲觀主義情緒和對日益加深的種族沖突的擔憂是一致的(參見Moynihan,1993;Kaplan,1996)。
的確,這篇論文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對文明之間沖突的斷言。為什么文化正在成為新的沖突點呢?就亨廷頓對亞洲各社會階層的批判而言,他的體系是一個很好的范例:“他們太強調入與人的區(qū)別!痹谝话阋饬x上,這涉及一種理解文化的特殊方式。比較一下兩個關于文化的觀點:一個觀點是伊曼努爾·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的看法,他認為,“文化是現(xiàn)代世界中意識形態(tài)的戰(zhàn)場”(1991),請注意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被合并在一個簡單的框架中;另一個觀點是,文化是“一個族群區(qū)別于另一個族群的一系列特征”,安東尼·金(AnthonyKing,1991,p.13)也用了一個相似的概念,認為文化是“人類差異性的集體式表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