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學三論》是弗洛伊德繼《夢的解析》之后對人性探討中*富創(chuàng)見和*永恒的貢獻之一,記載的是弗洛伊德對人類性欲的本質及其發(fā)展過程的研究理論。
在書中,弗洛伊德運用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結合自己對病例的分析研究,在性的問題上得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論體系。他在研究性的問題時,將其劃分成性的對象、性的目的、性的表現(xiàn)方式等方面,由此總結出了自己對性變態(tài)、幼兒性欲和青春期性欲的變化的獨到看法,開辟了全新的性學研究領域。他還在書中就在學校加強兒童的性知識、性觀念的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此外,弗洛伊德還在書中就男性在愛情中選擇對象的原則和性無能、處女的禁忌給予了鞭辟入里的心理學詮釋。弗洛伊德的這些觀點并非淺嘗輒止的紙上談兵,而是他經(jīng)過多年的醫(yī)學研究得出的性學成果,可謂是為人類的性啟蒙教育打開了一扇亮窗!讀起來令人恍然大悟又回味無窮!
本書是弗洛伊德代表作品之一,在弗洛伊德的原著書名為《性學三論》,新譯本對內容稍作編排,將弗洛伊德依據(jù)性學三論而展開的兩性情愛論作為本書另一重點內容,故而將書名定為《性學三論與愛情心理學》。
為了能夠使讀者更好地讀懂弗洛伊德在書中傳達的精神思想,譯者在翻譯此書的過程中,既保留了弗洛伊德原汁原味的思想理論,又字字斟酌,翻譯出*適宜中國讀者閱讀的文字。
作為編者,我們很高興看到弗洛伊德性學研究的光輝在全球各地扎根生長,并影響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發(fā)育。同時,我們在裝幀設計上也極力追求簡約精致,以期真正讓閱讀成為一種精神享受,為廣大讀者提供品質閱讀。
第二版序
弗洛伊德
1909年10月于維也納
我深知,這本小冊子仍然還有許多不當和模糊之處,假如把我最近五年的研究成果加進去,這當然是一個十分誘人的做法,但我并不愿這樣做,因為這樣一來就破壞了本書的完整性及其歷史意義。在重新發(fā)表之際,我只是將原文稍加修改,并添加了幾個注釋。我認為這樣就足夠了。事實上,我寧愿本書作為一本古董出現(xiàn),因為再版一本書,其目的就在于使其中那些新穎的題材得到大家的接受,而其中的缺點則能由更好的作品取代。
第三版序
弗洛伊德
1914年10月于維也納
近十多年來,我一直在關注著本書造成的影響以及它為讀者們所接受的程度。在第三版發(fā)行之際,我愿再補充幾句,以消除讀者的某些誤解和不可能滿足的期望。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本書所提供的發(fā)現(xiàn)完全是來自日常的醫(yī)學觀察,而其中那些以精神分析原理得到的發(fā)現(xiàn)則較具有理論的深度和科學的重要性。事實上,除了以精神分析法為指導而建立的理論外,《性學三論》一書不可能包括其他內容。無疑,本書還未能擴展成一部完整的性學理論專著,對性生活中許多重要問題本書也尚未涉及,希望讀者不要誤認為作者對此一無所知,或認為這些東西毫不重要才把它們刪掉。
不管是題材的選擇還是材料的安排,本書都以精神分析的觀察為依據(jù)。綜觀全書,它對各種宿因的輕重處置也是極不同的。它特別強調的是偶發(fā)因素,而先天性體質則僅被作為背景看待;至于種族進化因素與個體的發(fā)展因素相比,后者更被強調。在心理分析中,偶發(fā)因素常常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分析所及的東西,則是人的內在心理動機。比較起來,先天性體質因素則不那么重要,這種因素必須經(jīng)過激發(fā)之后,才會有所表現(xiàn),而且對體質因素的較全面探討,已超出了精神分析學的能力。
個體發(fā)展史與種族進化史之間的關系同樣如此。個體發(fā)展可以被視為種族進化的重現(xiàn),但后者永遠不受新近經(jīng)驗的影響。種族進化中的一些傾向原是種族遠古經(jīng)驗的積淀,此外還應加上個體新近的經(jīng)驗,即偶發(fā)因素的總和。
本書的獨特經(jīng)驗在于,它不但完全以精神分析研究為基礎,還小心地避免涉及種種生物學發(fā)現(xiàn)。我總是注意避免涉及一般的性生物學或某些動物研究中的見解,因為本書只想以精神分析法來探討人類的性功能,我的目的在于弄清,心理學研究究竟能為人類性生活的生物學知識投下多少曙光。必須提出,在我們的研究中,其實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二者的聯(lián)系和一致之處。當然,當精神分析推導出的某些重要見解或發(fā)現(xiàn)與生物學存在分歧時,我也無需收回自己的見解。在第三版里我加上了不少新的材料,但我在這里不再像前一版那樣加以特別注明。目前,本學科的科學進展還是相當緩慢的。當然,若不想與最近的精神分析文獻脫節(jié),本版仍需要添加某些新的材料。
第四版序
弗洛伊德
1920年5月于維也納
大戰(zhàn)結束后,世界各地對精神分析的研究興趣仍方興未艾,這的確使人十分欣慰。但人們對這個理論的各組成部分并未持平等相待的態(tài)度。精神分析學中的某些純粹心理學課題及其發(fā)現(xiàn),如潛意識、抑制作用、沖突的致病能力、病態(tài)帶來的好處、癥狀發(fā)生機制等,正日益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重視;甚至那些與我們觀點不同的人,也不得不注意它們。然而對這一理論的其他組成部分(它們的要義已包含在這本書中),即那些與生物學相交叉的部分,人們的反對之聲卻有增無減;甚至那些一度對精神分析學極感興趣和極熱情的人,也放棄了精神分析的見解,轉而尋找在正常人和病人的心理生活中起作用的其他一些限制性因素或意圖。
但不管怎樣,我絕不愿承認精神分析的這一部分比其他部分更遠離事實。發(fā)現(xiàn)事實的真相乃是心理分析的職責。我的記憶以及我不時對材料所做的重新檢查使我確信,這一部分理論同樣是建立在小心而又不偏不倚的觀察上面的。為什么人們對我理論中的各個部分不能等同視之?對其中某一部分很樂于接受,而對另外一部分則堅決反對?其原因很明顯。研究者往往偏重以極大的耐心和高超的技巧去追溯人類的性生活,甚至一直追溯到病人出生的那一年;然而醫(yī)學實踐又常要求療效迅速。這種事是不易做到,況且,只有施行精神分析法的醫(yī)師才能有機會接近這樣的知識,從而不再使自己的判斷受偏見與好惡的影響。假如人們早能學會如何去直接觀察兒童,這三篇論文就無需再寫。
此外,我們還應記住,這本書的某些部分堅持性欲乃是人類取得的一切成就的源泉,以及性欲觀察的擴展從一開始便是精神分析學遭到反對的最強烈的因素。那些喜歡高喊刺耳口號的人們,常常批評精神分析學的泛性主義,甚至無聊地攻擊它以性來解釋一切。若不是我們早已深知情感因素能使人混淆事實和健忘,我們一定會對此感到驚異不已。早在很多年之前,哲學家叔本華就已闡明了人類活動如何受性行動的影響。我想,大多數(shù)讀者還不至于把這篇轟動文壇的文章忘得如此干凈。至于說到性欲觀念的擴展(就是分析兒童及其所謂的性倒錯之后的必然結果),任何一個自視高明、對精神分析不屑一顧的人都應回憶一下,精神分析學在對性欲這一詞的意義擴展之后,它同神圣非凡的柏拉圖所說的愛欲(eros)在意義上是多么接近。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是奧地利精神病醫(yī)師、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chuàng)始人。1873年入維也納大學醫(yī)學院學習,1881年獲醫(yī)學博士學位。18821885年在維也納綜合醫(yī)院擔任醫(yī)師,從事腦解剖和病理學研究。然后私人開業(yè)治療精神病。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1899年出版《夢的解析》,被認為是精神分析心理學的正式形成。1919年成立國際精神分析學會,標志著精神分析學派最終形成。1930年被授予歌德獎。1936年成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38年奧地利被德國侵占,赴英國避難,次年于倫敦逝世。他開創(chuàng)了潛意識研究的新領域,促進了動力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和變態(tài)心理學的研究和發(fā)展,奠定了現(xiàn)代醫(yī)學新模式的基礎,為20世紀西方人文學科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