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小說形象流變新論--從中西文化之個切入》在中西文化之“個”的跨文化視野下,從魯迅與中西文化之“個”的事實關(guān)系入手,通過文本細讀和史料實證的方法,以魯迅三部小說集為對象,集中探討了魯迅小說人物形象的演變路徑,指出《吶喊》是西方文化之“個”的文學彰顯,《彷徨》是中西文化之“個”的文學彷徨,而《故事新編》則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個”的文學新生。這一演變規(guī)律的探索客觀呈現(xiàn)了魯迅各部小說集的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展示了魯迅焦慮的文化身份和中國近現(xiàn)代政治的相關(guān)問題。
《魯迅小說形象流變新論--從中西文化之個切入》針對日本學者伊藤虎丸在研究魯迅時所使用的“個”的概念,以魯迅的三部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為中心,從東西方文化的視角,將小說中帶有“個”的精神的人物形象置于發(fā)展變化的鏈條上加以考察,全面而系統(tǒng)地論述了“個”的概念在魯迅小說中的“流變”!皞”是中國近代轉(zhuǎn)型期的一個關(guān)鍵詞,魯迅早在留日期間就曾在多篇文章中論及這一概念,是較早對此予以關(guān)注和研究的中國近代思想家之一?梢哉f,“個”是魯迅早期思想的一個重要起點,也是貫穿他一生的核心概念之一。因此,本書的切入點和選題本身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導論
第一節(jié) “個”和“主體人物形象”的界定
一、“個”之新說
二、“主體人物形象”的界定
第二節(jié) 先行研究綜述及問題的提出
一、先行研究綜述
二、先行研究的問題
三、解決方案
第一章 魯迅與中西文化之“個”的事實相遇
第一節(jié) 魯迅與中國傳統(tǒng)之“個”的事實接觸
一、魯迅與中國神話傳說中的英雄
二、魯迅與禹、墨
三、魯迅與會稽非圣先賢
四、魯迅與魏晉名士
五、魯迅與否定現(xiàn)實的鬼怪
第二節(jié) 魯迅與西方文化之“個”的事實接觸
一、魯迅與進化論的代表人物
二、魯迅與尼采
三、魯迅與摩羅詩人
第二章 《吶喊》:西方文化之“個”的小說化彰顯
第一節(jié) 從文化的“超人”到小說的“狂人”
一、“超人”的內(nèi)涵
二、“超人”的小說演變
三、“狂人”的隱匿
第二節(jié) “超人”視域中的“末人”世界
一、何謂“末人”
二、“末人”的初步演化:孔乙己和成年閨土
三、男性“末人”的高峰
四、知識分子“末人”的變遷
第三節(jié) 從反抗強權(quán)的“精神界戰(zhàn)士”到“真的人”
一、反強權(quán)的“精神界戰(zhàn)士”
二、打造“真的人”
三、“真的人”與“超人”的匯合
第三章 《彷徨》:彷徨的中西文化之“個”
第一節(jié) 女性“末人”和“我”
一、女性“末人”的集大成
二、“我”的被解構(gòu)
三、“我”向愛姑游移
第二節(jié) “真的人”視域下的“偽士”
一、“偽士”的原欲
二、“偽士”的表面西化
三、“偽士”的兄弟情誼
第三節(jié) “狂人”的煉獄和回還
一、“狂人”的煉獄
二、“狂人”的重現(xiàn)和變異
三、“狂人”審視下的群像
第四節(jié) 西方之“個”與魏晉名士的交織
一、《孤獨者》的產(chǎn)生
二、《孤獨者》中的西方之“個”
三、《孤獨者》中的中國傳統(tǒng)之“個”
四、中西之“個”在《孤獨者》中的交織和改編
第四章 《故事新編》:中國傳統(tǒng)之“個”的文學新生
第一節(jié) 兩種英雄的建構(gòu)
一、“后英雄”及其矛盾處境
二、多元文化織就的復仇英雄
第二節(jié) “民族脊梁”的重建
一、“墨子”的現(xiàn)代性激活
二、國家領(lǐng)導者的新生
第三節(jié) 永不寬恕的“偽士”
一、“偽士”的始祖
二、挖“壞種祖墳”的歷史和現(xiàn)實邏輯
第五章 魯迅小說“個”的文化原點、路線圖及相關(guān)問題
第一節(jié) 文化原點和魯迅的文化接受邏輯
一、“個”的兩個文化原點
二、魯迅的文化接受邏輯
第二節(jié) “個”的路線圖和魯迅的文化身份
一、“個”的流變路線圖
二、魯迅的文化身份
第三節(jié) “個”與政治理性及相關(guān)研究的反思
一、“個”與中國近現(xiàn)代政治的動態(tài)關(guān)聯(lián)
二、魯迅小說“個”研究的政治性反思
第四節(jié) 個體生命烏托邦的詩意敞開
結(jié)語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