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義尋根:徐山文字訓詁萃編》自選了本人30年來在古文字和訓詁考釋方面的有關論文52篇,致力于中國文化思想的尋根。
內容主要有三部分。
第1部分為古文字考釋,著重考釋疑難甲骨文的形體義和本義問題。
第2部分為經(jīng)典文獻詞語的考釋,重點關注《周易》《老子》《莊子》《潛夫論》這四部專書中的訓詁問題。
第3部分為漢語言其他領域的一些問題的研究。
我在蘇州大學教書已經(jīng)30年了,這期間自己的一些學術思考陸續(xù)寫成了以下幾本書:
《雷神崇拜——中國文化源頭探索》(1992),系統(tǒng)地考釋了甲骨文字的原始含義,并以文獻資料相佐證,闡明漢語言的核心語義系統(tǒng)反映的是上古社會對雷神的崇拜,而祭祀雷神的原始方式是燎祭;進而展示了雷神語義系統(tǒng)在語言方面和神話、歷史、藝術、哲學等方面的種種表現(xiàn),說明中國文化的各個側面大都從雷神崇拜這一文化源頭派生、演變而來。
《漢語言的起源》(1998),分析了原始漢語在聲、韻、調三方面的發(fā)生機制和演變規(guī)律,揭示出語音和語義的結合方式,確立了由漢語言諸詞所構成的漢語言譜系的分類原則。
《徐山訓詁文字論集》(2002),主要收錄了自己的碩士學位論文《法言譯注》和博士學位論文《(潛夫論)詞語考釋》。
《人的精神文化原型的發(fā)現(xiàn)》(2002),通過對1996年1月29日以后一周內作者經(jīng)歷的事情(即作者女兒敘述的故事和夢以及作者自我催眠)的研究,明確了人的精神起點始于胎兒期記憶,而胎兒期記憶這一重要的精神一文化原型則構成了縱觀人的歷史的新角度。
《古文字考叢》(2003),收了自己多年來在甲骨文字考釋方面的70余篇論文。
《為了不惑——徐山短詩1000首》(2004),該詩集收了自己1994年至2003年這期間的三行短詩共1000首。
《周易結構與詞義分析》(2007),該書以全新的角度切入《周易》文本,梳理了《周易》在起源和發(fā)展中的各主要環(huán)節(jié)和層次問題,揭示出其中蘊含的看待事物變化的中國智慧。
《文字訓詁稿存》(2007),內容包括古文字的考釋、《潛夫論》并列復詞研究以及經(jīng)典文獻詞語的考釋等。
本書自選了本人30年來在古文字和訓詁考釋方面的有關論文52篇,致力于中國文化思想的尋根。
內容主要有三部分。
第一部分為古文字考釋,著重考釋疑難甲骨文的形體義和本義問題。
第二部分為經(jīng)典文獻詞語的考釋,重點關注《周易》《老子》《莊子》《潛夫論》這四部專書中的訓詁問題。
第三部分為漢語言其他領域的一些問題的研究。
徐山,1955年12月生,江蘇省蘇州市人。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yè)文學碩士,導師是徐復教授。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漢語言文字學專業(yè)文學博士,導師是王繼如教授。1987年起在蘇州大學文學院執(zhí)教,現(xiàn)為中文系教授,漢語言文字學專業(yè)博士生導師。1994年11月在新加坡義安理工學院講學,2001年4月任日本帝冢山學院大學客座教授。著有《雷神崇拜——中國文化源頭探索》《漢語言的起源》《徐山訓詁文字論集》《人的精神文化原型的發(fā)現(xiàn)》《古文字考叢》《周易結構與詞義分析》《文字訓詁稿存》等多種專著,在《中國語文》《語言研究》《古漢語研究》《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等報刊上發(fā)表論文近180篇。
序
釋“帝”:雷神崇拜
儒的起源
釋“交”
釋“介”
附:“進入21世紀的中國文字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國
文字學會第二屆學術年會上的發(fā)言
釋“藝”
釋“念”
釋“會”
釋“爻”
釋“咎”
釋“自(師)”及其相關的一組字
釋“屰、逆、(斥)”
釋“肅”:握筆的心境
“運斤成風”篇旨辨正
“旋其面目”辨正
《法言》小詁
《潛夫論》詞語考釋
釋《潛夫論》中的“項領”一詞
《漢語大詞典》有關《潛夫論》并列復詞的問題
兒童語言的觀察日記
漢字的方向、位置和筆順
論本義域
釋“廉隅
“靡”字無“共”義
“赤”有“裸”義解
狀語形容詞句式的兩種源句
《王力古漢語字典》“部首總論”讀后
談“杳”字的部首歸屬問題
楚帛書的書寫順序及其文本主旨
徐山主要論著目錄(1986-2016)
釋“次”
釋“屯”
釋“孚”
釋“錄”
釋“散”
釋“柔”
釋“侯”
釋“黨”
《周易》六十四卦卦名的命名之由
否定之否定:《周易》“乾”“坤”兩卦爻辭的結局
《周易》爻辭的“君子”人格精神
釋“月幾望
釋”往來井井
《周易》爻辭的押韻特點
《談今本(周易)的語料問題》商榷
《詩經(jīng)》“如月之恒”句義辨正
《老子》“故去彼取此”和“以此”辨正
《老子》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文脈梳理
以無知為知——《老子》“知不知”辨正
《老子》含有“不、無”否定詞的句子價值取向
“有馬者借人乘之”辨正
說“風馬牛不相及
“難”與“外戶”辨正
《莊子》的分析
附:“中國文學史百年研究(1904-2004)國際研討會”上的發(fā)言
“運斤成風”篇旨辨正
“旋其面目”辨正
《法言》小詁
《潛夫論》詞語考釋
釋《潛夫論》中的“項領”一詞
《漢語大詞典》有關《潛夫論》并列復詞的問題
兒童語言的觀察日記
漢字的方向、位置和筆順
論本義域
釋“廉隅”
“靡”字無“共”義
“赤”有“裸”義解
狀語形容詞句式的兩種源句
《王力古漢語字典》“部首總論”讀后
談“杳”字的部首歸屬問題
楚帛書的書寫順序及其文本主旨
徐山主要論著目錄(1986-2016)
《探義尋根:徐山文字訓詁萃編》:
本文對《莊子·內篇》七篇逐篇逐節(jié)進行了分析。莊子用和胎兒期記憶密切相關的虛空記憶的特征指導個人、人際關系、人和自然的關系,以實現(xiàn)個人自由和社會和平的人類福祉。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這樣評論莊子:“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于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余萬言,大抵率寓言。作《漁父》《盜跖》《胠篋》,以詆訛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段防厶摗贰犊荷W印分畬,皆空語無事實。然善屬書離辭,指事類情,用剽剝儒、墨,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洗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莊子把老子思想中的虛空記憶特征發(fā)揮得淋漓盡致,道家和儒家、墨家之間的對立在莊子那里尤為顯著。由于莊子本人是虛空記憶的成功實踐者,其精神狀態(tài)自由放縱,不拘形跡,所以寫出的文章風格也是汪洋恣肆,潑墨自成。
莊子的行文手段,正如《莊子·天下》篇中所概括的三言“卮言、重言、寓言”。有關“三言”問題,《寓言》篇中有詳細論述!霸⒀允,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十九,藉外論之。親父不為其子媒。親父譽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罪也,人之罪也。與己同則應,不與己同則反;同于己為是之,異于己為非之。重言十七,所以已言也,是為耆艾,年先矣,而無經(jīng)緯本末以期年耆者,是非先也。人而無以先人,無人道也;人而無人道,是之謂陳人。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因以曼衍,所以窮年!
所謂“寓言”,即莊子不直接稱贊自己所言極是,所以借用他人的口吻。而借他人之名講出的話中,如有不當,則“非吾罪也,人之罪也”。假托他人來議論,至少有兩大長處,一是當別人所言和莊子自己的主張相同時,就可以應和,二是如果兩者不同時,莊子則可以再借用另外的人來駁斥,從而巧妙地達到非莊子思想的目的。換言之,莊子自己的思想以及和自己相對立的被駁斥的思想都假托他人說的話即“寓言”來展開,其中的是是非非,剝去假托之名,是不難從中分離出來的。
所謂“重言”,即重要的言論!爸匮浴睘槟觊L的人(“耆艾”)所言。由于年長的人閱歷廣泛,所說的話分量是重的,其意義是重要的,這樣便可以用來制止其他人的無意義的言論(“所以已言也”)。然而,如果年長的人卻無新見,沒有過人之處,只能算是陳舊之人。莊子拉來歷史上有名聲的人,讓他們說話,其中一部分是符合莊子思想的重要的話,而有一些則徒有“重”之名,即所言不重.這里不難看出莊子對歷史人物如孔子的調侃味。
所謂“卮言”,前人詮釋存在的問題最多!墩f文》:“卮,圜器也。一名觛。”卮即酒樽義,“卮言”當和喝酒有關。卮言者,酒言也,即酒酣之言。其言也狂,其言也真!柏囱匀粘觥,當為莊子不斷地道出酒言之義,從中亦可看到莊子的嗜酒程度和酒對抵達虛空記憶的作用!昂鸵蕴炷摺保米匀坏姆蛛H調和是是非非!耙蛞月,所以窮年”,即除去一切桎梏、面具,以自由活潑的真態(tài)去度過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