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情偶寄》是清代人李漁所撰寫的一部養(yǎng)生學(xué)經(jīng)典著作,也是“中國名士八大奇著”之首。全書共包括詞曲、演習(xí)、聲容、居室、器玩、飲饌、種植、頤養(yǎng)八個部分,涉及了生活中妝飾打扮、園林建筑、家具古玩、飲食烹調(diào)、養(yǎng)花種植、醫(yī)療養(yǎng)生等諸多方面,多有自己的獨特見解。該書表現(xiàn)了作者高雅的生活審美情趣,堪稱中國古代生活的小百科全書,具有極強(qiáng)的娛樂性和實用價值。
“中華優(yōu)美隨筆”系列叢書收錄了中國歷史上著名學(xué)者、作家的散文隨筆代表作品,包括《浮生六記》《閑情偶寄》《容齋隨筆》《世說新語》《陶庵夢憶》《東坡志林》《小窗幽記》《幽夢影》《閱微草堂筆記》等。本套叢書以經(jīng)典版本為核校底本進(jìn)行注譯及評析,盡量做到全面、準(zhǔn)確、通俗易懂,同時本書搭配精美插圖,采用雙色印刷、精裝裝訂,是不可多得的珍藏佳品。
天下文章,煙波浩渺,卷帙浩繁,我們浸潤其中的,恐怕連百分之一都沒有。現(xiàn)在我們所做的,只不過是“竊得梅花一縷香,圓你喜山愛水意”。
人一生都在學(xué)習(xí)知識,如果自己已經(jīng)習(xí)得的知識是一個圓,那么圓外便是自己未知的世界。不同的人,圓的大小各不相同。一個人所學(xué)的知識越少,見識越窄,越會滿足于現(xiàn)狀而停滯不前;一個人所學(xué)的知識越多,見識越廣,就越能認(rèn)識到自己的無知,并在求知路上不斷探索。學(xué)問永無止境,君等不妨手執(zhí)紙香,鼻聞翰墨,靜下心來,品茗夜讀一番。
《閑情偶寄》便是一部可讀之書!
《閑情偶寄》,是養(yǎng)生學(xué)的經(jīng)典著作。它共包括“詞曲部”“演習(xí)部”“聲容部”“居室部”“器玩部”“飲饌部”“種植部”“頤養(yǎng)部”等八個部分。一般人都知道“頤養(yǎng)部”是談?wù)擆B(yǎng)生的。卻不知道《閑情偶寄》的其他各部分也是在談?wù)擆B(yǎng)生。黃強(qiáng)教授指出:“《閑情偶寄》八部無一不是李漁養(yǎng)生理論的組成部分”,只不過“‘頤養(yǎng)部’總論養(yǎng)生,專論養(yǎng)生,而其他各部分論養(yǎng)生者必備的專門知識”。
《閑情偶寄》是探究快樂生活,探求人生真諦的寶典。經(jīng)過數(shù)年的觀察與研究,本書作者李漁先生才發(fā)現(xiàn),快樂是有階級和等級的。什么是真正的快樂呢?心靈快樂的人必定是懂得知足常樂、適可而止的人。懂得知足常樂,便不會沉迷于名利欲望中無法自拔。懂得適可而止,才能在人生路上收獲成功的快樂。但是,有多少人能輕易放下功名利祿呢?又有多少人擁有了金錢、地位、名譽(yù),卻唯獨失去了快樂呢?如果你想擁有快樂的生活,不妨翻開李漁先生的《閑情偶寄》,去深入了解在幾百年前就已發(fā)現(xiàn)的快樂之道。
《閑情偶寄》語言簡單,易于理解,李漁先生幽默風(fēng)趣,把枯燥的理論講得充滿趣味。這從作者李漁在書前小序中的文字之中可見一斑。試看小序中“聲色者,才人之寄旅;文章者,造物之工師。我思古人,如子胥吹蕭,正平撾鼓,叔夜彈琴,季長弄笛,王維為‘琵琶弟子’,和凝稱‘曲子相公’,以至京兆畫眉,幼輿折齒,子建傅粉,相如掛冠,子京之半臂忍寒,熙載之衲衣乞食,此皆絕世才人,落魄無聊,有所托而逃焉!边@段文字遣詞斷句絕無問題,生僻字基本沒有,讀起來自然就會行云流水,酣暢淋漓。
讀《閑情偶寄》,你不僅會學(xué)到很多關(guān)于養(yǎng)生方面的知識,而且李漁先生懂得享受生活,懂得如何活得更快樂,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你,如果也想活得更瀟灑更開心,不妨向他學(xué)習(xí),盡量多給自己的生活找點樂子。
查看全部↓
李漁(1611—1680年)
原名仙侶,字謫凡,號笠翁。祖籍浙江蘭溪,明末清初文學(xué)家、戲劇家、戲劇理論家、美學(xué)家。他自幼聰穎,素有才子之譽(yù)。他曾設(shè)立戲班,至各地演出,從而積累了豐富的戲曲創(chuàng)作、演出經(jīng)驗,提出了較為完善的戲劇理論體系,被后世譽(yù)為“中國戲劇理論始祖”“世界喜劇大師”“東方莎士比亞”。他一生著述豐富,著有《笠翁十種曲》《十二樓》《閑情偶寄》《笠翁一家言》等作品。還批閱《三國志》,改定《金瓶梅》,倡編《芥子園畫譜》等,是中國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藝術(shù)大師。
卷一�6�9詞曲部
結(jié)構(gòu)第一�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003
詞采第二�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040
音律第三�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055
賓白第四�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079
卷二�6�9演習(xí)部
選劇第一�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089
變調(diào)第二�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096
授曲第三�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103
教白第四�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110
卷三�6�9居室部
房舍第一�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121
窗欄第二�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133
墻壁第三�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142
聯(lián)匾第四�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154
山石第五�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157
卷四�6�9器玩部
制度第一�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167
位置第二�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189
卷五�6�9飲饌部
蔬食第一�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199
谷食第二�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214
肉食第三�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223
卷六�6�9種植部
木本第一�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243
卷七�6�9頤養(yǎng)部
行樂第一�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263
止憂第二�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287
調(diào)飲啜第三�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293
卻病第四�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301
療病第五�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6�9‖307
密針線 原典 編戲有如縫衣,其初則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湊成。剪碎易,湊成難,湊成之工,全在針線緊密。一節(jié)偶疏,全篇之破綻出矣。每編一折,必須前顧數(shù)折,后顧數(shù)折。顧前者,欲其照映,顧后者,便于埋伏。照映埋伏,不止照映一人、埋伏一事,凡是此劇中有名之人、關(guān)涉之事,與前此后此所說之話,節(jié)節(jié)俱要想到,寧使想到而不用,勿使有用而忽之。吾觀今日之傳奇,事事皆遜元人,獨于埋伏照映處,勝彼一籌。非今人之太工,以元人所長全不在此也。若以針線論,元曲之最疏者,莫過于《琵琶》。無論大關(guān)節(jié)目背謬甚多,如子中狀元三載,而家人不知;身贅相府,享盡榮華,不能自遣一仆,而附家報于路人;趙五娘千里尋夫,只身無伴,未審果能全節(jié)與否,其誰證之?諸如此類,皆背理妨倫之甚者。再取小節(jié)論之,如五娘之剪發(fā),乃作者自為之,當(dāng)日必?zé)o其事。以有疏財仗義之張大公在,受人之托,必能終人之事,未有坐視不顧,而致其剪發(fā)者也。然不剪發(fā),不足以見五娘之孝。以我作《琵琶》,《剪發(fā)》一折亦必不能少,但須回護(hù)張大公,使之自留地步。吾讀《剪發(fā)》之曲,并無一字照管大公,且若有心譏刺者。據(jù)五娘云:“前日婆婆沒了,虧大公周濟(jì)。如今公公又死,無錢資送,不好再去求他,只得剪發(fā)”云云。若是,則剪發(fā)一事乃自愿為之,非時勢迫之使然也,奈何曲中云:“非奴苦要孝名傳,只為上山擒虎易,開口告人難!贝硕Z雖屬恒言,人人可道,獨不宜出五娘之口。彼自不肯告人,何以言其難也?觀此二語,不似懟怨大公之詞乎?然此猶屬背后私言,或可免于照顧。迨其哭倒在地,大公見之,許送錢米相資,以備衣衾棺槨,則感之頌之,當(dāng)有不啻口出者矣,奈何曲中又云:“只恐奴身死也,兀自沒人埋,誰還你恩債?”試問公死而埋者何人?姑死而埋者何人?對埋殮公姑之人而自言暴露,將置大公于何地乎?且大公之相資,尚義也,非圖利也,“誰還恩債”一語,不幾抹倒大公,將一片熱腸付之冷水乎?此等詞曲,幸而出自元人,若出我輩,則群口訕之,不識置身何地矣!予非敢于仇古,既為詞曲立言,必使人知取法,若扭于世俗之見,謂事事當(dāng)法元人,吾恐未得其瑜,先有其瑕。人或非之,即舉元人借口,烏知圣人千慮,必有一失;圣人之事,猶有不可盡法者,況其他乎?《琵琶》之可法者原多,請舉所長以蓋短。如《中秋賞月》一折,同一月也,出于牛氏之口者,言言歡悅;出于伯喈之口者,字字凄涼。一座兩情,兩情一事,此其針線之最密者。瑕不掩瑜,何妨并舉其略。然傳奇一事也,其中義理分為三項:曲也,白也,穿插聯(lián)絡(luò)之關(guān)目也。元人所長者止居其一,曲是也,白與關(guān)目皆其所短。吾于元人,但守其詞中繩墨而已矣。
譯 文
編戲就像縫衣服一樣,起初是把整塊的布料剪碎,然后是把剪碎的布料縫成衣服。把布剪碎十分容易,再縫合成衣服就很難了?p合的功夫,全在于針線緊密;一處偶然的疏忽,整篇戲曲的破綻就顯露無疑。每編一折戲,都必須既要照顧到前面幾折,又要照顧到后面幾折。照顧前面幾折,是為了能讓后面的能照應(yīng)前面的;照顧后面幾折,是為了使前面幾折能為后面做好埋伏。照應(yīng)和埋伏,不只是照應(yīng)、埋伏一個人、一件事,這個戲中有名字的所有人和涉及的所有事,以及此前和此后說的所有話,樣樣都要想到。寧可使想到的不用照應(yīng),也不要使應(yīng)該照應(yīng)的被忽略。我看到現(xiàn)在的一些傳奇,各個方面都不如元代作者,僅僅在埋伏照應(yīng)方面比元代作者強(qiáng)一些。并非現(xiàn)在的作者太工巧,而是元代人所擅長的并不在此。若用縫衣服的針線來做比喻,元曲中最粗疏的莫過于《琵琶記》,情節(jié)無論大小,乖違荒謬的地方很多,比如,兒子中了狀元已經(jīng)三年,而家人卻不知道;趙伯喈入贅相府,享受所有的榮華富貴,卻不能派遣一個仆人,而是請路人給家人帶信;趙五娘千里尋夫,只身一人,無人做伴,不清楚她能否保全節(jié)操,誰能為她證明?諸如此類,都是特別明顯地有違常理和人倫的地方。再從小的情節(jié)來看,比如,趙五娘剪頭發(fā)的事,是作者杜撰的,以當(dāng)時的情節(jié)發(fā)展來看必定不會發(fā)生這樣的事。這是因為有仗義疏財?shù)膹埓蠊趫,他受人之托,一定會忠人之事,不可能坐視不管,而讓五娘剪發(fā)的事情發(fā)生。然而不剪發(fā)便不足以表現(xiàn)五娘的孝心,即便是我來寫《琵琶記》,《剪發(fā)》這一折也絕對不能少,但是我一定會照應(yīng)回護(hù)張大公,使情節(jié)留有余地。我在讀《剪發(fā)》一折的曲辭時發(fā)現(xiàn),并沒有一個字照應(yīng)回護(hù)張大公,而且仿佛還有諷刺他的心思。據(jù)趙五娘說:“前些日子婆婆死了,多虧張大公周濟(jì),F(xiàn)在公公又死去,沒有錢出葬他,不好再次去求大公,只能把頭發(fā)剪了。”如果真是這樣,那么剪發(fā)這件事,就是五娘自愿為之,而不是情勢逼迫她這樣做;那為何曲辭中還要說“不是奴家苦求孝名流傳,只因上山擒虎容易,開口求人難”這樣的話呢?這兩句話雖然說是常言,誰都能說,只是不適合趙五娘來說。是她自己不肯告訴別人自己需要幫助,為什么又要說“告人難”呢?看這兩句話,難道不像是怨恨大公的言辭嗎?然而,這兩句話還可以算是她私底下說的,或許可以免于照應(yīng)。等到她哭倒在地上,大公看到她,許諾送錢送米資助,以供(出葬的)衣服和棺木,那么此時五娘應(yīng)該有說不完的感激贊揚的話了,為何曲辭中還要說:“只怕奴家死了也沒有人埋,誰來償還你的恩情債?”那么試問:五娘的公公死后是誰出錢埋葬的?婆婆死后又是誰出錢埋葬的?面對出錢埋葬自己公婆的人,還說自己身死沒有人埋,這是將大公置于何地呢?而且張大公出錢相助,是崇尚大義,而不是貪圖自己的私利啊!“誰還恩債”這句話,不是幾乎把大公一筆抹殺,給大公的一片熱心上潑冷水嗎?這樣的詞曲,幸好是出自元代人,如果出自我們這輩人,那必定會被眾人嘲笑,不知道該置身何地了!我并不敢輕視古人,既然我要為詞曲立論,就一定要讓人知道怎樣取法;倘若拗不過世俗之見,認(rèn)為各個方面都要效法元代作家,我恐怕還沒有學(xué)到它的優(yōu)點,就先學(xué)到了它的缺點。有人可能非難我,說我舉元代作家的不足來說事,卻不知圣人千慮,必有一失;圣人做的事,仍有不能完全效法的,何況別的人呢?《琵琶記》中能拿來效法學(xué)習(xí)的地方原本有很多,我列舉它的長處來掩沒它的不足之處,比如《中秋賞月》一折中,面對同樣一輪明月,牛氏之口所說的每一句都是歡樂喜悅;蔡伯喈之口所說的每個字都透露出凄涼之感;同處一座,卻有兩種情緒,兩種情緒都來自于同一種事物,這就是其針線最密之處!杜糜洝疯Σ谎阼ぃ尾灰黄鹆信e出其瑕瑜的大略呢。然而,作傳奇是一件事,其中的內(nèi)容分為三項:曲詞,念白,前后穿插聯(lián)絡(luò)的情節(jié)。元代作者所擅長的只占其中一項,就是曲詞,而念白和前后穿插聯(lián)絡(luò)的情節(jié),元代作者并不擅長。對于元人的作品,我們只需要遵守其曲詞創(chuàng)作的法則就行了。
評 析
密針線是一個極妙的比喻?梢詳(shù)一數(shù)世界名牌服裝的縫線,每一寸縫幾針的數(shù)目都是相同的,并且絲毫不差。這也印證了李漁的“編戲如縫衣”的理論。“縫衣”有一個“剪碎”“湊成”的過程,然而,“湊成之工,全在針線緊密”,不然“一節(jié)偶疏,全篇之破綻出矣”。
其實,這個道理普遍適用。無論是工作,做事,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過程,每個過程的完成都需要當(dāng)事人用心地設(shè)計,精心地去做。這就是說工作的好壞都是一點一滴積累而成的。個人的名譽(yù)也是一事一事地樹立起來的。
廳壁
原 典
廳壁不宜太素,亦忌太華。名人尺幅自不可少,但須濃淡得宜,錯綜有致。予謂裱軸不如實貼。軸慮風(fēng)起動搖,損傷名跡,實貼則無是患,且覺大小咸宜也。實貼又不如實畫,“何年顧虎頭,滿壁畫滄州”,自是高人韻事。予齋頭偶仿此制,而又變幻其形,良朋至止,無不耳目一新,低回留之不能去者。
因予性嗜禽鳥,而又最惡樊籠,二事難全,終年搜索枯腸,一悟遂成良法。乃于廳旁四壁,倩四名手,盡寫著色花樹,而繞以云煙,即以所愛禽鳥,蓄于虬枝老干之上。畫止空跡,鳥有實形,如何可蓄?曰:不難,蓄之須自鸚鵡始。
從來蓄鸚鵡者必用銅架,即以銅架去其三面,止存立腳之一條,并飲水啄粟之二管。先于所畫松枝之上,穴一小小壁孔,后以架鸚鵡者插入其中,務(wù)使極固,庶往來跳躍,不致動搖。松為著色之松,鳥亦有色之鳥,互相映發(fā),有如一筆寫成。良朋至止,仰觀壁畫,忽見枝頭鳥動,葉底翎張,無不色變神飛,詫為仙筆;乃驚疑未定,又復(fù)載飛載鳴,似欲翱翔而下矣。諦觀熟視,方知個里情形,有不抵掌叫絕,而稱巧奪天工者乎?
若四壁盡蓄鸚鵡,又忌雷同,勢必間以他鳥。鳥之善鳴者,推畫眉第一。然鸚鵡之籠可去,畫眉之籠不可去也,將奈之何?予又有一法:取樹枝之拳曲似龍者,截取一段,密者聽其自如,疏者網(wǎng)以鐵線,不使太疏,亦不使太密,總以不致飛脫為主。蓄畫眉于中,插之亦如前法。此聲方歇,彼喙復(fù)開;翠羽初收,丹晴復(fù)轉(zhuǎn)。因禽鳥之善鳴善啄,覺花樹之亦動亦搖;流水不鳴而似鳴,高山是寂而非寂。座客別去者,皆作殷浩書空,謂咄咄怪事,無有過此者矣。
譯 文
廳堂的墻壁不應(yīng)該太樸素,也忌諱太奢華。名人的字畫,自然是不可少的,但也應(yīng)當(dāng)濃淡得宜,錯落有致。我覺得把字畫裱成圖軸不如直接貼在墻上?紤]到畫軸被風(fēng)吹動會損壞了名人的手跡,直接貼在墻上就不必有這個擔(dān)心了,而且大大小小的字畫都適合這樣做。直接貼在墻上又不如直接畫在墻上,顧愷之曾經(jīng)在滄州滿壁作畫,這自然是高人的風(fēng)雅韻事。我書房里面曾經(jīng)仿照過這個方法,又變化了形狀,朋友來到看見了,無不感覺耳目一新,流連不忍離去。
因為我生性喜歡養(yǎng)鳥,卻又極討厭用鳥籠,這事很難兩全。于是終年苦苦思索,終于悟出了一個好辦法。我請來四位名家高手,在廳屋的四面墻上畫滿各種顏色的花草樹木,又加上繚繞的云煙,再把我喜愛的鳥養(yǎng)在盤曲的老樹干上。畫是假的,鳥卻是真的,怎么能喂養(yǎng)呢?我說這不難,要養(yǎng)就先從養(yǎng)鸚鵡開始。
從來養(yǎng)鸚鵡的人一定要使用銅架,我把銅架三面去掉,只留下鸚鵡立腳的一條,和喝水啄食的兩條管子。先在所畫的松枝上,鉆一個小孔,再把銅架掛上去,一定要把它插牢固了,使鸚鵡在跳動時,銅管不至于搖動。松樹是著了顏色的松樹,鳥是有了顏色的鳥,互相映襯,有如一筆畫成的。好朋友來我家里,抬頭看壁畫,突然看到枝頭有小鳥在跳躍,葉子底下有翅膀在扇動,無不神飛色變,驚嘆為神筆,沒等他們回過神來,鳥又開始飛翔鳴叫,仿佛想要從墻上飛下來。再仔細(xì)觀察,才看明白其中的情形,哪有不拍掌叫絕,贊稱巧奪天工的呢?
如果四面墻上養(yǎng)的都是鸚鵡,為了忌諱雷同,其間一定兼養(yǎng)一些其他的鳥。鳥兒當(dāng)中畫眉是最擅長鳴叫的?墒丘B(yǎng)鸚鵡的籠子可以除去,想要養(yǎng)畫眉的籠子也可除去,這可怎么辦呢?我又想了一個辦法:找一根像蜷曲的樹枝,截取一段,枝葉密集的地方,聽其自然,稀疏的地方用鐵絲編成網(wǎng),不要讓它太稀也不要太密,總之鳥飛不出去就可以了。像前面所說的把它插在墻上,把畫眉鳥養(yǎng)在里面。這只鳥的叫聲剛停下來,那只鳥又開始鳴叫了;這里小鳥剛剛收起翅膀,那兒小鳥又探出頭來。由于小鳥喜歡叫喜歡啄,讓人覺得花樹似乎也在搖擺不定,流水不發(fā)出聲音好像也在流動而發(fā)出聲音,高山本是寂靜的好像也不那么安靜。離去的客人,無不驚嘆不已,都說這真是怪事,沒有什么比這更奇妙的了。
評 析
在廳屋的四面墻上畫滿各種顏色的花草樹木,加上繚繞的云煙,再把鳥養(yǎng)在盤曲的老樹干上。畫是假的,鳥是真的,這可以說是妙造自然了。有情致的人一定會嘆服李漁的神奇想法吧,是不是看過這篇文章,都會有動手改造自己的居室的沖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