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39 元
叢書名:全國高等醫(yī)學院校中醫(yī)藥類系列教材
- 作者:李義凱, 蔣松鶴主編
- 出版時間:2017/5/1
- ISBN:9787030525260
- 出 版 社:科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R244.1
- 頁碼:x, 227頁
- 紙張:膠紙版
- 版次:2
- 開本:16K
本書內容包括上篇推拿學基礎、中篇成人推拿學和下篇小兒推拿學,共七章。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本教材第二版是“全國高等醫(yī)學院校中醫(yī)藥類系列教材”之一,供全國高等醫(yī)學院校中醫(yī)藥類專業(yè)的本科生推拿學課程教學使用,也可作為全國高等中醫(yī)藥院校本科生和專科生的推拿學教材以及國家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和專業(yè)技術人員資格考試的參考書。
本教材編委會是由全國十余所高等醫(yī)學院校的推拿專家組成。在編寫過程中,查閱了國內目前和以往使用過的多個版本的推拿學教材,借鑒了全國各地的推拿臨床經驗,收集了推拿文獻和科研成果。編寫時注重以中醫(yī)基礎理論為指導,同時兼顧高等醫(yī)學院校中醫(yī)藥類專業(yè)的特點和環(huán)境,對推拿總論、推拿功法、經絡腧穴、成人推拿手法、手法操作練習、常見病治療、小兒推拿等內容作了系統(tǒng)的介紹。
推拿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操作性很強的臨床學科,因此,在學習推拿學時應注重推拿手法的練習和操作。第二版教材的內容緊扣教學需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規(guī)定和教學要求,確定了教材的編寫內容,也增加了新的內容。本教材包括上篇、中篇、下篇和附篇。上篇為推拿學基礎,對推拿學概述,推拿發(fā)展概況、作用機理、治則與治法、常用檢查方法、注意事項和禁忌證,推拿功法和經絡腧穴等內容進行了介紹。中篇為成人推拿學,介紹了成人推拿手法,手法操作練習,骨傷科疾病及內、外、婦、五官科疾病的推拿治療,此外,還增加了諸如纖維肌痛綜合征和耳石病等新的疾病。下篇為小兒推拿學,系統(tǒng)地介紹了小兒推拿概述、推拿手法、特定穴位和常見病治療。為使學生開闊眼界,了解國外的推拿現狀。第二版教材特邀請了日本東京的孫維良教授(原天津中醫(yī)學院)、香港大學專業(yè)進修學院的柯戰(zhàn)兵教授(原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和美國匹茲堡Chatham University Physician Assistant Program的李碩女士,分別撰寫了中國香港地區(qū)推拿、日本推拿和美國推拿概況,分別在附篇一中進行介紹;在附篇二中介紹了自我保健推拿、浴足保健推拿。第二版教材中所介紹的知識符合臨床實際,有利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此外,第二版教材還增加了數字化資源內容(見書中二維碼),以輔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本教材相關內容。有些內容可以作為自學或參考內容。
教材是一個階段性的總結讀物,具有時限性;加之編委會成員來自不同院校,受到不同教育背景和學術流派的影響,以及自本教材第一版出版后,由于各種原因部分編寫人員出現變動等,使得第二版教材部分內容與第一版有所差異,不足之處在所難免,希望各院校在使用過程中給予指正,以便進一步修訂提高。
目錄
總序
第二版前言
上篇 推拿學基礎
第一章 推拿總論 3
第一節(jié) 推拿學概述 3
第二節(jié) 推拿發(fā)展概況
第三節(jié) 推拿作用機理 7
一、疏通經絡,行氣活血 7
二、理筋整復,滑利關節(jié) 7
三、調整臟腑功能,增強抗病能力 8
第四節(jié) 推拿治則與治法 8
一、推拿治則 8
二、推拿治法 10
第五節(jié) 推拿常用檢查方法 12
一、一般檢查 12
二、基本檢查 12
三、頭面部檢查 12
四、胸腹部檢查 13
五、脊柱部檢查 13
六、骨盆部檢查 15
七、上肢部檢查 16
八、下肢部檢查 17
第六節(jié) 推拿的注意事項和禁忌證 20
一、推拿的注意事項 20
二、推拿的禁忌證 21
第二章 推拿功法 23
第一節(jié) 推拿練功的作用 23
一、預防保健,益壽延年 23
二、調和氣血,平衡陰陽 23
三、扶正祛邪,療傷祛病 23
四、調理臟腑,疏通經絡 2
第二節(jié) 推拿練功的要領 25
一、身體的調節(jié) 要領 25
二、呼吸的調節(jié) 要領 25
三、意念的調節(jié) 要領 26
四、應以松靜入手 26
五、練習注意事項 26
第三節(jié) 常用功法 27
一、少林內功 27
二、易筋經 37
第四節(jié) 其他功法 42
一、抓壇子 42
二、拋沙袋 43
三、擰棒子 43
四、卷吊磚 43
五、鐵牛耕地 43
六、揉鐵球 44
七、握力器 44
第三章 經絡與腧穴 45
第一節(jié) 經絡與腧穴 45
一、經絡 45
二、經絡系統(tǒng)的組成 45
第二節(jié) 常用腧穴 51
中篇 成人推拿學
第四章 成人推拿手法 59
第一節(jié) 擺動類手法 59
一、一指禪推法 59
二、法 61
三、揉法 62
第二節(jié) 摩擦類手法 62
一、摩法 62
二、擦法 63
三、推法 64
四、搓法 64
五、抹法 64
第三節(jié) 振動類手法 65
一、振法 65
二、抖法 65
第四節(jié) 擠壓類手法 66
一、按法 66
二、點法 66
三、掐法 67
四、撥法 67
五、捏法 67
六、拿法 68
七、捻法 68
八、踩蹺法 68
第五節(jié) 叩擊類手法 68
一、拍法 69
二、擊法 69
三、彈法 70
四、啄法 70
五、合掌指擊法 70
第六節(jié) 運動關節(jié) 類手法 71
一、搖法 71
二、拔伸法 72
三、扳法 74
第七節(jié) 中國脊柱推拿 74
一、概述 74
二、中國脊柱推拿的概念及臨床應用 75
三、頸部脊柱推拿手法 75
四、胸部脊柱推拿手法 77
五、腰部脊柱推拿手法 78
第五章 手法操作練習 80
第一節(jié) 仰臥位 80
一、頭面部操作程序 80
二、胸部操作程序 81
三、腹部操作程序 82
四、上肢部操作程序 82
五、下肢前側操作程序 83
第二節(jié) 俯臥位 83
一、頸肩部手法程序 83
二、腰背部手法程序 84
三、下肢后側部手法程序 85
第三節(jié) 坐位 85
一、頭部手法程序 85
二、頸項部手法程序 86
三、肩背部手法程序 86
第六章 常見疾病治療 88
第一節(jié) 骨傷科疾病 88
一、落枕 88
二、頸椎病 89
三、胸椎小關節(jié) 紊亂癥 91
四、斜方肌筋膜炎 92
五、岡下肌筋膜炎 93
六、小圓肌筋膜炎 94
七、肩關節(jié) 周圍炎 95
八、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 96
九、喙突炎 97
十、肱骨外上髁炎 98
十一、旋后肌綜合征 99
十二、三角纖維軟骨復合體損傷 100
十三、腕管綜合征 101
十四、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 102
十五、屈指肌腱鞘炎 103
十六、髖關節(jié) 滑膜炎 104
十七、梨狀肌綜合征 105
十八、臀中肌筋膜炎 106
十九、闊筋膜張肌筋膜炎 107
二十、臀上皮神經損傷 108
二十一、股外側皮神經炎 109
二十二、膝關節(jié) 內、外側副韌帶扭傷 110
二十三、膝關節(jié) 創(chuàng)傷性滑膜炎 112
二十四、膝關節(jié) 退行性骨關節(jié)炎 113
二十五、踝關節(jié) 扭傷 114
二十六、跟痛癥 116
二十七、急性腰扭傷 117
二十八、腰背筋膜炎 118
二十九、腰椎間盤突出癥 119
三十、腰椎退行性骨關節(jié)炎 121
三十一、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 122
三十二、退行性腰椎滑脫癥 123
三十三、強直性脊椎炎 124
三十四、外傷性截癱 126
第二節(jié) 內、外、婦、五官科疾病 127
一、頭痛 127
二、眩暈 129
三、不寐 130
四、高血壓 131
五、感冒 132
六、咳喘 133
七、胃痛 134
八、胃下垂 135
九、脅痛 136
十、呃逆 137
十一、腹瀉 138
十二、便秘 139
十三、肥胖癥 140
十四、癃閉 141
十五、遺精 143
十六、陽痿 144
十七、中風后遺癥 145
十八、消渴 146
十九、郁病 147
二十、慢性疲勞綜合征 148
二十一、痿病 149
二十二、痛經 151
二十三、月經不調 152
二十四、慢性盆腔炎 153
二十五、絕經期綜合征 154
二十六、產后身痛 156
二十七、乳癰 157
二十八、乳癖 158
二十九、近視 159
三十、斜視 160
三十一、鼻炎 161
三十二、乳蛾 161
三十三、失喑 162
三十四、纖維肌痛綜合征 163
三十五、耳石病 165
下篇 小兒推拿學
第七章 小兒推拿 169
第一節(jié) 概述 169
一、小兒推拿發(fā)展概況 169
二、小兒生理病理特點 169
三、小兒推拿特點 170
第二節(jié) 推拿手法 170
一、推法 170
二、揉法 171
三、按法 172
四、摩法 172
五、掐法 172
六、捏脊法 173
七、運法 174
八、搗法 174
第三節(jié) 特定穴位 174
一、頭面頸項部穴位 174
二、胸腹部穴位 177
三、腰背骶部穴位 180
四、上肢部穴位 182
五、下肢部穴位 191
第四節(jié) 常見病治療 194
一、腹瀉 194
二、便秘 195
三、嘔吐 196
四、發(fā)熱 197
五、咳嗽 198
六、厭食 199
七、疳積 200
八、腹痛 201
九、夜啼 202
十、驚風 204
十一、流涎 205
十二、鵝口瘡 206
十三、遺尿 207
十四、腦性癱瘓 207
十五、小兒橈骨頭半脫位 210
十六、先天性髖關節(jié) 脫位 211
十七、臀肌攣縮 212
十八、小兒肌性斜頸 213
十九、分娩性臂叢神經損傷 214
二十、生長痛 215
附篇一 中國香港地區(qū)及美國、日本推拿概況 217
第一節(jié) 中國香港地區(qū)推拿概況 217
一、中國香港地區(qū)按摩與推拿 217
二、中國香港地區(qū)推拿教育和培訓 217
三、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政府對推拿按摩行業(yè)的規(guī)管 218
四、中國香港地區(qū)推拿現狀 218
第二節(jié) 美國推拿概況 218
一、美國的推拿 218
二、美國按脊教育和前景 219
三、美國推拿現狀 219
第三節(jié) 日本推拿概況 219
附篇二 221
第一節(jié) 自我保健推拿 221
一、頭面部保健 221
二、頸肩部保健 222
三、軀干部保健 222
四、上肢保健 223
五、下肢保健 22
第二節(jié) 浴足保健推拿 225
一、浴足特色療法 225
二、注意事項與禁忌證 226
《推拿學(第2版)/全國高等醫(yī)學院校中醫(yī)藥類系列教材》:
第二節(jié) 推拿發(fā)展概況
推拿是人類掌握最早的醫(yī)療方法之一,是人類祖先在生產勞動和生活實踐中,對傷痛的本能自我防護的產物。人們?yōu)榱藴p輕或緩解病痛,會不自覺地用手撫摸、按摩或拍打損傷病痛部位及其周圍部位。當使用這些本能的推拿手法使疼痛緩解后,人類逐漸體會或認識到某一種手法的作用,并隨著經驗的積累而形成原始的推拿經驗。經過不斷的總結和提高,使得原始本能的推拿行為發(fā)展到自覺的醫(yī)療行為,從單個或某幾種手法發(fā)展到多個手法的運用,手法的種類也日漸豐富,成為古代的推拿醫(yī)術。我國在上古神農時代就已經運用按摩技術治療疾病,而世界各國的古代文明也是如此。
,
我國按摩的最早文字記載是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有“拊”“摩”“搔”等按摩手法的名稱。《素問·異法方宜論》記載有“中央者,其地平以濕,天地所以生萬物也眾,其民食雜而不勞,故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蹺,故導引按蹺者,亦從中央出也”。這里的“中央”,就是古代殷商地,現今河南安陽一帶。
總結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導引養(yǎng)生學成就的《引書》,介紹了幾種推拿方法用于骨傷科疾病的治療,如顳頜關節(jié)脫位的口內復位法、落枕的仰臥位頸椎拔伸法、腸澼(痢疾)的腰部踩踏法和腰部后伸扳法以及喉痹的頸椎后伸扳法。出土于長沙馬王堆的《五十二病方》,介紹了10余種按摩手法以及藥摩和膏摩,其中以摩法運用記載最多。我國第一部按摩專著《黃帝岐伯按摩十卷》就是秦漢時期成書的!秲冉洝酚涊d了很多按摩方面的內容,如確立了手法醫(yī)學的正式學科名稱——按摩,闡述了按摩手法的作用機制,提出了按摩手法的適應證和禁忌證以及膏摩的使用等!督饏T要略〉首次提到了“膏摩”一詞,并將其與針灸和導引等療法并列。介紹了對四肢重滯的患者可用導引、吐納、針灸和膏摩等方法進行治療。書中還詳細介紹了手法“救自縊死”的操作方法,其急救手法包括了胸外心臟按摩術、按腹人工呼吸法、頸椎牽引、四肢關節(jié)屈伸法等。對此急救手法的評價是“此法最善,無不活也”,由此可見,這套急救手法的成熟與有效。這也是世界醫(yī)學史上救治自縊死的最早文獻記載。
魏晉隋唐時期,特別是到了唐代,中國封建社會進入了全盛時期,推拿也進入了新的時期。按摩有了明確的治療范圍,膏摩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開始設有按摩?疲辛税茨?漆t(yī)生。如隋代設有按摩博士一職,到唐代又設立了按摩科,按摩醫(yī)師有了系列職稱。按摩教育步入正軌,進行有組織的教學活動。據《唐六典》記載隋代太醫(yī)署按摩科設有按摩博士20人,按摩師120人,按摩生100人。到了唐代,按摩科設置按摩博士1人,按摩師4人,是教學人員;按摩生15人,為在校學生;在按摩師和按摩生之間增加了按摩工這一層次,人數為16人,是直接為宮廷服務的推拿臨床人員。隋唐時期按摩科的設立,統(tǒng)一了以前對手法醫(yī)學的混亂命名。諸如按蹺、消摩、案扤和按蹻等手法醫(yī)學的異稱都已被“按摩”這一稱謂所取代,按摩成了手法醫(yī)學的法定名稱。隋唐時期按摩的治療范圍也逐漸擴大,如《唐六典》記載,按摩可除八疾“風、寒、暑、濕、饑、飽、勞、逸”!锻馀_秘要》說:“如初得傷寒一日,若頭痛背強,宜摩之佳”。《諸病源候論》說:“……相摩拭目,令人目明”!吨夂髠浼狈健ぞ茸渲袗悍健氛f:“救卒中惡死……令爪其病人人中,取醒”。隋代太醫(yī)巢元方所著《諸病源候論》中記載了大量的自我推拿手法,其中對摩腹法進行了較為詳細的介紹。唐代孫思邈的《千金方》對當時的按摩療法與按摩養(yǎng)生法也作了總結。書中以較大的篇幅論述了兒科疾患的推拿治療,特別是膏摩法的應用。唐代王燾的《外臺秘要》中保存了前人諸多的推拿資料,如記載了許多脊柱推拿手法和脊柱按壓工具,將腳掌背屈拉長小腿后部肌群,以使痙攣的肌肉放松;治療大小便不通的挼腹通便法;等等!断墒诶韨m(xù)斷秘方》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骨傷科專著。該書首次將推拿手法系統(tǒng)的應用于骨傷科疾病的治療中,這對正骨手法和骨傷科推拿學派的發(fā)展有很大影響。
宋金元時期,推拿臨床運用的范圍更加廣泛,并在此基礎上產生了豐富的診療理論,使按摩治療作用的認識得到不斷深化。雖然宋代太醫(yī)院取消了按摩?,但按摩仍作為一個獨立學科,并取得了很大的發(fā)展!妒備洝分忻鞔_提出對按摩手法要進行具體分析,而后才能正確認識按摩的作用和在臨床上的應用。該書還記載了許多膏摩方,以及用中指熨目法和掌心熨目法治療目昏暗和目暗,開推拿治療眼疾之先河。對于“凡墜墮顛撲,骨節(jié)閃脫,不得人臼,遂致磋跌者”,強調用按摩手法復位;對骨折者“急須以手揣搦,復還樞紐”,最后“加以封裹膏摩”!度彘T事親》介紹了按摩具有汗、吐、下三法的作用。手法助產在宋代得到了系統(tǒng)的發(fā)展。成書于1098年的《十產論》最早描述了因異常胎位引起的各種難產以及各種相應的矯正異常胎位的按摩手法,特別是首次介紹了治療胎位異常之難的轉胎手法。這些發(fā)展使得宋代醫(yī)生龐安時用按摩法催產獲得“十愈八九”的療效。元代危亦林的《世醫(yī)得效方》記載了利用自身體重牽引復位的各種方法,即以身體下墜力來替代拔伸手法,如髖關節(jié)脫位的倒懸復位法和脊椎骨折的懸吊復位法。宋代還有《按摩法》和《按摩要法》各一卷,可惜均已亡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