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共11章: 第一章概論; 第二章電話網; 第三章ISDN和ATM; 第四章IP技術基礎; 第五章寬帶IP網絡; 第六章新型網絡技術和業(yè)務; 第七章智能網; 第八章移動通信網; 第九章衛(wèi)星通信網; 第十章軟交換和下一代網絡; 第十一章網絡管理和規(guī)劃。
沈慶國 1.國內網絡領域知名專家,《通信學報》編委。 2.以前出版的教材:現(xiàn)代通信網絡(第1版)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年4月,1.2萬多冊.現(xiàn)代通信網絡(第2版)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年8月。
第1章 概論 1
1.1 現(xiàn)代通信網絡的現(xiàn)狀、
特征及類型 1
1.1.1 現(xiàn)代通信網絡的現(xiàn)狀 1
1.1.2 現(xiàn)代通信網絡的特征 2
1.1.3 現(xiàn)代通信網絡及交換技術的
類型 4
1.2 電話通信網 6
1.2.1 公用交換電話網 6
1.2.2 專用電話通信網 11
1.2.3 移動電話通信網 11
1.3 數(shù)據(jù)通信網 12
1.3.1 基本概念 12
1.3.2 數(shù)據(jù)通信網特征 13
1.3.3 數(shù)據(jù)通信系統(tǒng)的組成 14
1.4 計算機通信網 15
1.4.1 計算機通信網的產生
過程 15
1.4.2 計算機通信網的組成 16
1.4.3 計算機通信網分類 17
1.5 傳送網 17
1.5.1 傳輸介質 18
1.5.2 準同步數(shù)字體系 20
1.5.3 同步數(shù)字體系 21
1.5.4 下一代傳送網 22
1.6 支撐網 23
1.6.1 信令網 23
1.6.2 同步網 27
1.6.3 管理網 31
1.7 數(shù)字有線電視網 32
1.7.1 簡介 32
1.7.2 光纖同軸混合網 32
1.7.3 通信應用 35
1.8 現(xiàn)代通信網絡的發(fā)展趨勢 35
1.8.1 在寬帶IP網絡中提供
綜合業(yè)務 35
1.8.2 三網融合 35
1.8.3 下一代網絡的發(fā)展趨勢 36
1.9 現(xiàn)代通信網絡中的一些基礎
概念 36
1.9.1 網絡服務質量 36
1.9.2 網絡拓撲結構 37
1.9.3 網絡互連的基本知識 39
小結 40
思考題與練習題 40
第2章 電話網 41
2.1 電話通信網的基本概念 41
2.1.1 電話通信的概念 41
2.1.2 電話通信網的構成要素 42
2.1.3 電話通信網的特點 42
2.1.4 電話通信網的分類 43
2.2 固定電話網 44
2.2.1 固定電話通信網概念 44
2.2.2 電話網的網絡結構 45
2.3 長途通信網 46
2.3.1 國內長途電話網 46
2.3.2 國際長途網 48
2.4 本地電話網 49
2.4.1 本地電話網及其網絡結構 49
2.4.2 電話網中用戶的接入 51
2.5 路由選擇 52
2.5.1 路由的概念及分類 53
2.5.2 路由選擇概述 54
2.5.3 固定等級制選路規(guī)則 54
2.5.4 其他選路方法簡介 56
2.6 編號計劃 57
小結 59
思考題與練習題 60
第3章 ISDN與ATM 61
3.1 ISDN的基本概念 61
3.2 ISDN業(yè)務 62
3.2.1 ISDN基本業(yè)務 63
3.2.2 ISDN補充業(yè)務 65
3.3 ISDN的結構 67
3.3.1 ISDN的網絡結構 67
3.3.2 ISDN用戶—網絡接口 68
3.3.3 ISDN的地址結構 74
3.4 ISDN協(xié)議 75
3.4.1 ISDN協(xié)議結構參考模型 75
3.4.2 用戶—網絡接口協(xié)議 76
3.4.3 ISDN網絡協(xié)議—No.7
信令系統(tǒng) 85
3.5 ISDN的演進 85
3.6 ATM網絡的基本概念 86
3.6.1 ATM的定義和特點 86
3.6.2 ATM信元 86
3.6.3 ATM網絡的一般通信過程 87
3.6.4 虛信道連接和虛通路連接 88
3.7 ATM業(yè)務 88
3.7.1 承載業(yè)務 89
3.7.2 用戶終端業(yè)務 91
3.8 ATM的參考模型和協(xié)議 91
3.8.1 分層模型 92
3.8.2 多平面模型 92
3.8.3 物理層功能 93
3.8.4 ATM層功能 94
3.8.5 ATM適配層功能 96
3.9 ATM網絡接口和地址結構 101
3.9.1 ATM網絡接口 101
3.9.2 ATM網絡地址結構 102
3.10 ATM網絡交換結構與信令 102
3.10.1 ATM交換機的基本組成 102
3.10.2 交換結構 104
3.10.3 ATM網絡信令的基本概念 106
3.11 ATM網絡性能參數(shù) 107
3.12 ATM網絡流量管理和擁塞
控制 108
3.12.1 流量管理 108
3.12.2 流量控制 108
3.12.3 擁塞控制 110
小結 111
思考題與練習題 111
第4章 IP技術基礎 113
4.1 協(xié)議和體系結構的概念 113
4.1.1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的形成 113
4.1.2 OSI參考模型 113
4.1.3 TCP/IP參考模型 115
4.2 局域網基本知識 116
4.2.1 局域網體系結構 116
4.2.2 以太網 117
4.2.3 無線局域網 121
4.3 廣域網 121
4.3.1 X.25網 121
4.3.2 數(shù)字數(shù)據(jù)網 122
4.3.3 幀中繼 122
4.4 IP 123
4.4.1 IP地址格式和分類 123
4.4.2 域名系統(tǒng) 125
4.4.3 IP數(shù)據(jù)報分組格式 126
4.5 TCP 128
4.6 Internet通信原理 130
4.6.1 Internet網絡結構 130
4.6.2 路由器轉發(fā)原理 131
4.6.3 路由選擇基本知識 132
4.6.4 路由信息協(xié)議 134
4.6.5 開放最短路徑優(yōu)先 136
4.7 IPv6簡介 137
4.7.1 簡化的報頭和靈活的擴展 137
4.7.2 層次化的地址結構 138
4.7.3 即插即用的連網方式 139
4.7.4 網絡層的認證與加密 140
4.7.5 更多的服務質量說明措施 140
4.7.6 對移動通信更好的支持 141
4.8 Internet服務及資源 141
小結 141
思考題與練習題 142
第5章 寬帶IP網絡 143
5.1 寬帶IP網絡的關鍵問題 143
5.1.1 網絡綜合的歷史與現(xiàn)狀 143
5.1.2 寬帶IP網絡服務質量保障
體系 144
5.1.3 業(yè)務提供與控制體系 145
5.1.4 IP網絡安全問題 146
5.2 綜合業(yè)務模型 147
5.2.1 基本概念 147
5.2.2 綜合業(yè)務模型的構成 148
5.2.3 常見的隊列調度算法 149
5.2.4 綜合業(yè)務模型的優(yōu)缺點 150
5.3 區(qū)分業(yè)務模型 151
5.3.1 基本概念 151
5.3.2 轉發(fā)處理等級 152
5.3.3 區(qū)分業(yè)務的調節(jié)算法 152
5.3.4 區(qū)分業(yè)務模型的優(yōu)缺點 153
5.3.5 區(qū)分業(yè)務模型與綜合業(yè)務
模型的互通 153
5.4 IP/ATM網絡互連模型 154
5.4.1 IP技術與ATM技術的異同 154
5.4.2 IP/ATM互連基本方案 155
5.5 標簽交換與多協(xié)議標簽交換 158
5.5.1 基本概念 158
5.5.2 多協(xié)議標簽交換的網絡結構 159
5.5.3 等價轉發(fā)類 160
5.5.4 路徑標識與標簽分發(fā)機制 161
5.5.5 多協(xié)議標簽交換發(fā)展與應用 163
5.6 IP/SDH和IP/DWDM 165
5.6.1 基本概念 165
5.6.2 IP/SDH原理 166
5.6.3 IP/DWDM 167
5.6.4 傳統(tǒng)光網絡向自動交換光
網絡的演進 170
小結 172
思考題與練習題 172
第6章 智能網 173
6.1 概述 173
6.1.1 智能網概念的提出 173
6.1.2 智能網的基本概念 174
6.1.3 智能網的演進 175
6.2 智能網概念模型 176
6.2.1 業(yè)務平面 176
6.2.2 全局功能平面 178
6.2.3 分布功能平面 179
6.2.4 物理平面 180
6.3 智能網應用協(xié)議 183
6.4 智能網業(yè)務 184
6.4.1 固定智能網業(yè)務 184
6.4.2 移動智能網業(yè)務 186
6.5 智能網的發(fā)展 187
6.5.1 Internet與智能網 187
6.5.2 下一代網絡與智能網 188
小結 190
思考題與練習題 190
第7章 移動通信網 191
7.1 移動通信概述 191
7.2 系統(tǒng)結構 193
7.2.1 網絡結構 193
7.2.2 編號計劃 196
7.3 無線接口 198
7.3.1 空中接口部分關鍵技術 198
7.3.2 空中接口協(xié)議模型 202
7.3.3 空中接口實例—GSM
空中接口 202
7.4 交換技術 206
7.4.1 移動通信中的交換 206
7.4.2 移動呼叫的一般過程 208
7.4.3 移動通信中的網絡安全 210
7.5 漫游管理 213
7.5.1 漫游的分類 213
7.5.2 漫游舉例 214
7.6 GSM移動通信系統(tǒng) 215
7.6.1 GSM概述 215
7.6.2 移動交換信令 216
7.7 CDMA移動通信系統(tǒng) 218
7.7.1 CDMA系統(tǒng)概述 218
7.7.2 CDMA系統(tǒng)的關鍵技術 220
7.8 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tǒng) 223
7.8.1 3G系統(tǒng)概述 223
7.8.2 3G標準化及網絡結構 224
小結 227
思考題與練習題 228
第8章 軟交換和下一代網絡 229
8.1 下一代網絡技術概述 229
8.1.1 下一代網絡的產生 229
8.1.2 下一代網絡的內容和特點 230
8.1.3 下一代網絡的功能分層結構 231
8.2 基于軟交換的網絡結構 233
8.2.1 軟交換的基本概念及特點 233
8.2.2 基于軟交換的下一代網絡系統(tǒng)組成 234
8.2.3 軟交換的主要功能 235
8.3 軟交換設備 236
8.3.1 綜合接入設備 237
8.3.2 媒體網關 238
8.3.3 信令網關 239
8.3.4 SIP終端與SIP服務器 240
8.4 軟交換的主要協(xié)議 241
8.4.1 媒體網關控制協(xié)議 241
8.4.2 H.323協(xié)議 242
8.4.3 會話啟動協(xié)議 243
8.5 軟交換的路由技術 245
8.6 軟交換的組網技術 246
8.6.1 軟交換組網方案 246
8.6.2 軟交換網絡中的各種終端的
編號 247
8.6.3 軟交換組網中若干問題 248
8.7 軟交換技術的發(fā)展與應用 250
8.7.1 軟交換優(yōu)缺點 250
8.7.2 軟交換應用情況 250
8.8 IMS的出現(xiàn)與下一代網絡的
發(fā)展 252
8.8.1 IMS的由來 252
8.8.2 IMS的體系結構 252
8.8.3 接口描述 256
8.8.4 IMS的編號 257
8.8.5 IMS的通信流程 258
8.8.6 IMS的應用及下一代網絡的未來發(fā)展 260
8.9 基于全IP的寬帶移動網絡 262
8.9.1 移動網絡的長期演進計劃
LTE/SAE 262
8.9.2 全IP移動網絡 263
8.9.3 移動IP 264
8.10 下一代網絡業(yè)務開發(fā)接口 267
8.10.1 Parlay概述 267
8.10.2 Parlay網關的作用及組成
結構 268
8.10.3 基于Web服務的Parlay X 270
8.10.4 Parlay應用及Telco 2.0
出現(xiàn) 271
小結 272
思考題與練習題 273
第9章 衛(wèi)星通信網 274
9.1 衛(wèi)星通信概述 274
9.1.1 衛(wèi)星通信的定義及特點 274
9.1.2 衛(wèi)星通信的發(fā)展歷程 275
9.1.3 衛(wèi)星通信網絡的組成及通信
線路 276
9.1.4 通信衛(wèi)星的構成 279
9.2 衛(wèi)星通信多址連接方式 281
9.2.1 頻分多址(FDMA) 281
9.2.2 時分多址(TDMA) 282
9.2.3 碼分多址(CDMA) 283
9.2.4 空分多址(SDMA) 284
9.2.5 信道分配方式 285
9.3 VSAT衛(wèi)星通信系統(tǒng) 286
9.3.1 VSAT的基本概念及特點 286
9.3.2 VSAT系統(tǒng)分類 287
9.3.3 VSAT衛(wèi)星通信系統(tǒng)組成及工作原理 288
9.4 衛(wèi)星移動通信系統(tǒng) 290
9.4.1 衛(wèi)星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組成 290
9.4.2 衛(wèi)星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分類 292
9.5 衛(wèi)星通信的對抗與防護 292
9.5.1 通信對抗與干擾基本概念 293
9.5.2 常見衛(wèi)星通信抗干擾技術 295
9.5.3 提高衛(wèi)星防御能力的措施 297
小結 298
思考題與練習題 299
第10章 新型網絡技術和業(yè)務 300
10.1 新型網絡技術概述 300
10.2 交換層次的多樣性 301
10.2.1 二層交換優(yōu)缺點 302
10.2.2 三層交換 302
10.2.3 四層交換 304
10.2.4 應用層交換 306
10.3 新型組網技術 308
10.3.1 基于策略的組網技術 308
10.3.2 軟件定義網絡(SDN) 309
10.3.3 NDN:基于內容而非地址的
數(shù)據(jù)轉發(fā)技術 310
10.4 云計算 314
10.4.1 云計算基本概念 314
10.4.2 云計算體系結構 315
10.4.3 支撐云計算的數(shù)據(jù)中心組網結構 316
10.4.4 云計算服務模式 317
10.5 新型業(yè)務 318
10.5.1 基于P2P覆蓋網絡的
通信業(yè)務 318
10.5.2 移動互聯(lián)網業(yè)務 322
10.5.3 M2M業(yè)務 323
小結 325
思考題與練習題 325
第11章 網絡管理和規(guī)劃 326
11.1 網絡管理一般原理 326
11.1.1 網絡管理參考模型 326
11.1.2 網絡管理功能 327
11.2 Internet網絡管理 329
11.2.1 TCP/IP網管框架 329
11.2.2 SNMP v1/v2/v3 330
11.2.3 RMON 331
11.3 電信管理網 332
11.3.1 TMN概要 332
11.3.2 TMN功能體系結構 333
11.3.3 TMN物理體系結構 336
11.3.4 TMN優(yōu)缺點及TMN的
應用 338
11.4 通信網規(guī)劃和設計 339
11.4.1 通信網規(guī)劃概述 339
11.4.2 規(guī)劃方法 340
11.4.3 典型通信網規(guī)劃和設計 342
小結 345
思考題與練習題 346
附錄 英文縮略語 347
參考文獻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