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皇帝寶座的覬覦者》講述了在玄宗統(tǒng)治時期,當時正是太平盛世,誕生了輝煌絢爛的唐代文化,而安祿山在這一時期忽然出現(xiàn),很快攀上權力頂峰,覬覦皇帝寶座而舉起叛亂大旗,隨后卻又在歷史舞臺上迅速消失。本書描述了在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以外,作為配角的安祿山的故事和他的一生。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亂,標志著大唐盛世開始走向衰落。
在中國的歷史上,我們也許很難再找出另一個像安祿山那樣對王朝的走向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并極具特點的“胡人”來。而有關其生平事跡的史料記載并不詳細可靠又使得“安祿山”的形象更多了一份模糊和傳奇的色彩。
應該說,歷來的中國學者針對安祿山以及安史之亂的系統(tǒng)研究展開得并不充分。盡管最近的幾十年,隨著對粟特人等內亞民族研究的深入,以及相關出土墓志等新材料絡繹不絕的刊布,上述專題已取得了顯著的進展,特別是在縱向上不斷推進。但總體看,面上的優(yōu)秀研究仍是頗為有限的。
相反,在國際漢學界,包括東鄰日本,早在半個多世紀前就出現(xiàn)了兩部非常優(yōu)秀的著作:一部是1955年出版的著名漢學家蒲立本的《安祿山叛亂的背景》,另一部更通俗的就是日本關西大學教授藤善真澄于1966年出版的《安祿山——皇帝寶座的覬覦者》。
藤善真澄的這部著作出版于50年前,盡管就今天的學術研究視角而言,其史觀略顯陳舊,但在幾乎無任何出土碑志等材料的條件下,這部著作差不多網羅了當時可見的有關安祿山的全部傳世史料,并結合相關研究,基本完整勾勒了安祿山跌宕起伏的一生,對其叛亂的經過也講述得頗為周詳。書中有關盛唐長安繁華景象的描寫,利用了當時中日學者的新研究成果。而作為一位東鄰學者,也能留意到安史之亂對當時日本的影響。
沐浴在聚光燈下的主角奪人眼球,而配角的演技總被人忽視。這是因為讓舞臺變得有趣的配角總是容易被人遺忘。歷史就像舞臺,若把玄宗和楊貴妃作為主角,安祿山便是配角。因為主角演出的浪漫故事最后是悲慘結局,結果就有了遭遇謾罵譴責的仇敵角色。然而能為玄宗和楊貴妃的浪漫故事增添色彩的也只有他。
安祿山活躍的唐中期,是玄宗治世的后半期,差不多是東大寺大佛完成前后。當時,唐得惠于太平治世,豪華絢爛的文化之花正在怒放。安祿山就在此時忽然出現(xiàn),轉瞬間構筑勢力,覬覦皇位,揭竿而起,又倏忽地消失了。本書正是描繪了他這波瀾壯闊的一生。
關于安祿山的史料,有唐代姚汝能撰寫的《安祿山事跡》三卷,新、舊唐書的列傳以及《資治通鑒》等,大部分都是關于叛亂的記錄,關鍵的關于他自身生活中的故事少之又少。
在叛亂期間,安祿山攻陷洛陽后便一步未動,戰(zhàn)斗幾乎都借由部下之手開展。他的行動讓人匪夷所思,幕間休息的時間過長,寫書時筆者便陷入困窘,很是困惑。萬不得已,為填補此空白,就讓許多配角登場了。關于這點,在全書的開頭致以深深的歉意。
著者
1966年3月
藤善真澄(1934—2012),1934年生于鹿兒島市。1964年,京都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東洋史學專業(yè)修士課程畢業(yè)。經過同大學博士課程,先后任神戶女子大學副教授、關西大學教授,獲京都大學文學博士。著有《安祿山和楊貴妃——安史之亂始末記錄》、《道宣傳的研究》、《中國佛教史研究——從隋唐佛教的角度》、《諸蕃志》(譯注)、《亞洲的歷史和文化Ⅱ》(編著)、《浙江和日本》(編著)、《福建和日本》(編著)等。
前言
第一章 薩姆加迪(Tamghaj)之國
唐的建國
唐的時代
太宗李世民登場
平庸的第三代君主:高宗
令人恐懼的女人:武后
武周革命
韋后和安樂公主
第三位女杰——太平公主
第二章 開元之治
公私倉廩豐足
整備書庫和優(yōu)待地方官
姚崇和宋璟
感情用事的皇帝——玄宗
朋黨的激化
李林甫的勝利
第三章 安祿山的崛起
不幸的混血兒
安祿山的登場
節(jié)度使祿山
偽裝的忠誠
第四章 《長恨歌》的世界
傾國美女
楊貴妃與祿山
花之都——長安
宿敵楊國忠的出現(xiàn)
李林甫之死
叛變之路
第五章 祿山舉兵
洛陽壕溝深幾尺
入洛陽城
潼關的攻防
大燕皇帝祿山
第六章 錦旗入蜀飄揚
潼關之敗
玄宗失都
馬嵬坡慘劇
萬戶傷心
第七章 巨星隕落
皇太子即位
祿山的死期
草間蝶舞
結尾
后記
叛變之路
怪物李林甫下了黃泉,新的對立關系立刻產生了。那就是楊國忠和安祿山兩股勢力相爭。祿山原本并不把憑借楊貴妃的裙帶關系而得勢的楊國忠放在眼里。他依靠自己的才智與手腕而建立起如今的地位,他有這樣的驕傲和自負。楊國忠盡管看不起雜胡,但只是放在心里。雖然在讓共同的敵人李林甫失勢這一點上兩人利害一致,一旦遮蔽物去除,兩人互相感到對方是意外的強敵。對安祿山而言,自己好不容易以恩寵和節(jié)度使為后盾,瞄準下任相權,半路上卻殺出一個憑裙帶關系上位的楊國忠與他爭權,這當然令他不快。關系險惡是當然的。楊國忠對領有最龐大軍隊的祿山害怕恐懼。于是和祿山的死對頭哥舒翰相勾結,謀劃排斥祿山的計略。因此哥舒翰最終兼任河西節(jié)度使,晉封西平郡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