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與文化景觀:2016年北京八家名人故居紀念館活動紀實
定 價:78 元
- 作者:北京八家名人故居紀念館編著
- 出版時間:2017/4/1
- ISBN:9787520302180
- 出 版 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K878.2
- 頁碼:271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K
北京八家名人故居包括宋慶齡故居、李大釗故居、魯迅故居、郭沫若故居、茅盾故居、老舍故居、徐悲鴻故居、梅蘭芳故居。從2000年開始,北京的這八家名人故居聯合起來,一起策劃展覽,并把展覽送到國內和國外,成為首都博物館聯盟的樣板。
《文化名人與文化景觀:2016年北京八家名人故居紀念館活動紀實》是對2016年八家名人故居聯合活動的總結。
《文化名人與文化景觀:2016年北京八家名人故居紀念館活動紀實》分為理論前沿、影像手札、走進故居、媒體視野、經典案例和漫說八館六個部分。
2016年國際博物館日的宣傳主題是“博物館與文化景觀”(Museums and Cultural Landscapes)。這一主題的提出,突破了“博物館是為社會及其發(fā)展服務的非營利的永久機構,并向大眾開放。它為研究、教育、欣賞之目的征集、保護、研究、傳播并展示人類及人類環(huán)境的見證物”的界定,擴展了博物館價值的內涵和外延,并為博物館增添了更加多元的文化內蘊。
“博物館與文化景觀”宣傳主題突出了“物”與“人”的關系,不僅賦予“物”以生命的內涵,更是“自然的人化”與“人化的自然”在博物館領域中的具體體現。這也改變了博物館主要是保護、展示和傳播自身收藏的傳統(tǒng)觀念認知,更為重要的是,提供給觀眾認知博物館作為一種現代文化價值存在的方法和途徑,特別是對以文化名人為主的博物館,更加具有深遠的意義。
伴隨著各類專業(yè)博物館的發(fā)展,近些年來,以歷史文化名人為主體的博物館——名人故居紀念館也如雨后春筍般地成立起來,這些名人故居紀念館有著自己先天的特征和優(yōu)勢,它們既具備一般博物館以展覽為主的特征,自身也具有名人生活場所的特性。由于他們所展示的主體大多為廣大民眾所熟知的中國歷史上重要的文化人物,所以,這類博物館更加具有親和力和吸引力。以中國20世紀文化名人命名的北京八家名人故居紀念館,就是這種類型博物館的代表,他們因其特殊的文化內涵,吸引著公眾參觀的熱情。以郭沫若紀念館為例,每年到館里參觀的人數有5萬余人。另外,每年還有主題展和外展,參觀這些主題展覽的人數更是超過了10萬人。一些免費開放的名入故居博物館的參觀人數更是居高不下,如北京茅盾故居就是免費向觀眾開放的,它每年接待參觀的人數約為10萬人。這些參觀的觀眾中,從年齡上看,大到耄耋老者,小到由家長牽手的頑童;從學歷上看,既有高級學者,也有普通群眾。因此,文化名人類博物館已經成為社會公共教育的重要場所,也是普及社會科學知識、傳播傳統(tǒng)文化的有效陣地。為了更好地加強對公眾的教育,各個文化名人故居紀念館紛紛改善展陳設施,增加先進的展覽手段和技術手段,采取各種措施吸引觀眾。不可否認,經過上述方式的提升后,觀眾參觀的外在環(huán)境有了極大的改觀,但是只有這些是不夠的,文化名人故居紀念館除了讓觀眾知曉這些人物的基本信息之外,更應該宣揚文化名人的精神內涵。如何將這些文化精神內化為觀眾的審美認知,這是目前名人故居紀念館展覽方面應該首先考慮的問題,而“博物館與文化景觀”理念的提出,較好地解答了這個問題。
文化名人的居住,使原本普通的建筑有了鮮明的文化色彩,文化名人也因這些建筑的存在而具有更加鮮活的自然屬性,體現了文化名人故居紀念館物與人、景與境完美結合的特征。
前言
理論前沿
北京魯迅博物館的學術道路——“魯迅遺產與當代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詞
梅蘭芳與文化傳播
梅蘭芳的藝術特色與表演體系
尋找西三條
宋慶齡關于促進祖國統(tǒng)一的思想
“讓文物活起來”的現實應對和策略選擇——以郭沫若紀念館文化活動為例
淺談名人故居利用自身紅色旅游資源
淺談郭沫若紀念館在什剎海文化景觀中的作用
影像手札
我出訪新西蘭的收獲和感想
藍色的記憶
我參加八家名人紀念館幾次巡展活動的經歷
遠赴東瀛共話友情——漫談日本“郭沫若與田漢”展
賀州巡展有感
走進故居
李大釗故居印象
魯博訪學記
白果樹下的院子
嫣然一笑竹籬間——記郭沫若北京故居中的兩株海棠樹
丹柿小院:北京的符號
媒體視野
走進郭沫若故居
體會老舍的北京情
魯迅大先生的漂泊
徐悲鴻的傳奇人生
茅盾最后六年的人生
走進梅蘭芳故居
李大釗的革命人生
偉大女性宋慶齡的不凡人生
經典案例
“文化名人與民族精神”展覽走進廣西賀州
漫說八館
宋慶齡故居
李大釗故居
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郭沫若紀念館
茅盾故居
老舍紀念館
徐悲鴻紀念館
梅蘭芳紀念館
后記
《文化名人與文化景觀:2016年北京八家名人故居紀念館活動紀實》:
當今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旅游業(yè)在城市經濟發(fā)展中的產業(yè)地位和經濟作用曰趨明顯。近年來,中國旅游業(yè)保持著良好的發(fā)展勢頭,旅游業(yè)對城市經濟的拉動、對社會就業(yè)的帶動以及對文化環(huán)境的促進作用,日益彰顯,旅游業(yè)已經是中國經濟發(fā)展的支柱產業(yè)之一。2016年的國慶黃金周,舉國上下享受該年最后一個長假期,外出旅游已成為國人享受假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紅色旅游”是指以1921年中國共產黨建立以后的革命紀念地、紀念物及其所承載的革命精神為吸引物,組織接待旅游者進行參觀游覽,實現學習革命精神,接受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振奮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閱歷的旅游活動。①中國革命斗爭遺留的各種紀念物,不但具有政治意義,也具有豐富的歷史內涵和人文價值。紅色旅游作為一種愛國主義主題性旅游形式,是開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紅色旅游是政治工程也是文化工程,還是經濟工程及富民工程。紅色旅游的過程,不僅是觀光賞景的過程,更是人們學習歷史、增長知識、陶冶情操、提高修養(yǎng)的過程。通過新聞節(jié)目對國慶黃金周旅游情況的介紹也可以發(fā)現,紅色旅游現已成為我國旅游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生力軍。特別是2011年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2014年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5周年、2015年紀念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等弘揚紅色主題年以來,紅色旅游產品運營得非常成功,既帶動了革命老區(qū)基礎設施建設,又改善了農村產業(yè)結構,還有效地帶動了老區(qū)人民脫貧致富。其在政治、經濟、文化、團結民心、加強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的作用,功效顯著,為經濟發(fā)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2016年,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和長征勝利80周年兩大紅色主題如火如荼地開展,紅色旅游不僅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而且成為推進旅游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增長點。
2014年2月25日,習近平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時曾說:“搞歷史博物展覽,為的是見證歷史、以史鑒今、啟迪后人。要在展覽的同時高度重視修史修志,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激發(fā)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堅定全體人民振興中華、實現中國夢的信心和決心。”從黃金周期間全國各地很多博物館都出現爆滿的情況可以看出,到博物館旅游,在整個紅色旅游細分市場中所占的份額也越來越高。如果說博物館是展現城市獨特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的話,那么,這一切體現出來的就是博物館的紅色旅游資源價值已經越發(fā)顯著。
作為博物館界的一分子,國內大多數名人故居具有紅色旅游資源價值,有著成為一個獨特的旅游產品的可能。名人故居通過舉辦專題展覽或開展專題活動等,不僅能夠展現紅色旅游資源的魅力,還可以通過將紅色資源的發(fā)揚光大來促進名人故居自身發(fā)展。身邊很多十一假期還堅守在工作崗位的同行們,都紛紛在朋友圈里刷照片、發(fā)小視頻,不僅現場直播了該館游人如織的狀況,還高調宣稱,該館日參觀人數再創(chuàng)新高。觀眾們參觀名人故居,那里的紅色旅游資源可以讓人們得到精神上的洗禮,名人故居也成為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為經濟發(fā)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