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憲法知識叢書”中的一本,通過大量考證歷史文獻資料,以國旗為主要研究對象,簡略梳理了國旗、國徽、國歌三者的歷史及制度、發(fā)展脈絡等,旨在找出國旗、國歌、國徽的憲法意義、審定的機構(gòu)與程序以及有關使用的規(guī)范。
余凌云,清華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公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領域為行政法學、行政 訴訟法學、警察法學。著有《行政法講義》《行政法案例分析和研究方法》《行政契約論》《行政自由裁量論》《行政法上合法預期之保護》《警察行政強制的理論 與實踐》等10部學術專著,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Minority and Group Rights 等刊物發(fā)表論文90余篇。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等多項課題,入選2007年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 計劃”,獲得第六屆高等學?茖W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第五屆“錢端升法學研究成果獎”一等獎、首屆中國青年法律學術獎(法鼎獎)、北京 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等獎項。
目錄
自序
一、引言
二、 國旗小史
1. 初見于晚清
2. 爭執(zhí)于辛亥革命前后
3. 民國初年的五色旗
4. 國民黨執(zhí)政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5. 新中國的五星紅旗
三、 國旗的憲法意義
1. 統(tǒng)一國家之象征
2. 統(tǒng)一政權(quán)之服從
3. 政治意念之號召
4. 改朝換代之標志
四、 國旗的審定
1. 北洋政府
2. 國民政府
3. 新中國
五、 國旗的使用管理
1. 清末民初
2. 國民黨執(zhí)政時期
3. 新中國
六、 侮辱國旗與表達自由
1. 美國
2. 中國
七、 國歌小史及制度
1. 國歌小史
2. 國歌的憲法意義
3. 國歌的制定與使用
八、 國徽小史及制度
1. 國徽小史
2. 國徽的憲法意義與制度
九、結(jié)束語
參考文獻
附錄一
表格1 歷部憲法關于國旗、國歌、國徽、首都的規(guī)定
表格2 同盟會關于國旗的論戰(zhàn)
表格3 辛亥革命時各省的旗幟
表格4 各歷史時期有關國旗的規(guī)范性文件列表
表格5 國民政府時期有關國旗的規(guī)范性文件
表格6 新中國時期有關國旗的規(guī)范性文件
表格7 各歷史時期有關國歌的規(guī)范性文件列表
表格8 新中國時期有關國歌的規(guī)范性文件
表格9 各歷史時期有關國徽的規(guī)范性文件列表
表格10 新中國時期有關國徽的規(guī)范性文件
附錄二
與大師同行
我亦草書根本法從來筆下不輸人
新中國的五星紅旗
1949年6月, 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簡稱“新政協(xié)”)籌委會召開第一次會議,決定成立“國旗、國徽、國歌評審小組”(第六小組),馬敘倫任組長,葉劍英、茅盾任副組 長,成員包括張奚若、田漢、鄭振鐸、郭沫若、翦伯贊、錢三強、蔡暢、李立三、馬寅初、張瀾(劉王立明代)、陳嘉庚、歐陽予情、廖承志等名流。彭光涵擔任秘 書。7月4日,第六小組第一次會議決定,登報公開征求國旗、國徽圖案和國歌詞譜,設立國旗國徽評選委員會和國歌評選委員會。
7月10日,由郭沫若、沈雁冰、鄭振鐸等草擬的《征求國旗國徽圖案及國歌詞譜啟事》,經(jīng)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常委會批準,7月15日至26日,在《人民日報》《北平解放報》《新民報》《天津日報》《光明日報》《大眾日報》《進步日報》等全國各大報紙上連續(xù)刊登,向海內(nèi)外征召新國旗圖案。要求是:
(甲)中國特征(如地理、民族、歷史、文化等);
(乙)政權(quán)特征(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nóng)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
(丙)為長方形,長闊三與二之比,以莊嚴簡潔為主;
(。┬问缴室约t為主,可用其他配色。
截至8月20日,收到應征稿件1920件,共2992余件(一說為3012件) 作品。大致分為四類:第一類,為鐮錘交叉并加五角星,此類最多,并有變體。第二類,為嘉禾齒輪并加五角星,或不加五角星,也有變體。第三類,以兩色或三色 之橫條或豎條組成旗之本身,于左上角或中央置鐮錘、嘉禾或五角星。第四類,旗面大部分為紅色或多色,加以紅色或黃色五角星。經(jīng)評委、專家反復研究,認為前 三類“多模仿、不簡潔”,不采用。第四類較好。從中遴選了38件入圍,分別編號,隱匿作者姓名,制作圖冊,送各位委員審閱、挑選。
但是,委員們對最后入選的方案爭執(zhí)較大。9月25日,毛澤東、周恩來在中南海豐澤園召開國旗、國歌等協(xié)商會議。毛澤東期望能夠選出一幅,“能一致通過”。毛澤東親自選定了編號為32的、由曾聯(lián)松設計的“紅地五星紅旗”。毛澤東說:“中 國革命的勝利就是在共產(chǎn)黨領導下以工農(nóng)為基礎,團結(jié)了小資產(chǎn)階級和民族資產(chǎn)階級,共同斗爭取得的,這是中國革命的歷史事實,今后還要共同努力建設社會主 義。我看這個圖案反映了中國革命的實際,表現(xiàn)了我國革命人民大團結(jié)。不但現(xiàn)在要團結(jié),將來也要團結(jié),我看這個圖案是較好的圖案!
但是,原設計的大五星中央鑲有鐮刀與斧頭,與蘇聯(lián)的國旗近似,所以,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采納了取消鐮刀斧頭之后的五星紅旗方案,通過《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第四條規(guī)定,“全體一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為紅色五星旗,象征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結(jié)”。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的開國大典上,由毛澤東親手升起的五星紅旗,是由北京美術供應社的趙文瑞趕制的,用的是北京瑞蚨祥提供的紅綢子和黃緞子。 1949年11月15日,《人民日報》發(fā)表新華社答讀者問,對國旗的說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旗面的紅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系象征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jié)。星用黃色是為著在紅地上顯出光明,黃色較白色明亮美麗,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這是表示圍繞著一個中心而團結(jié),在形式上也顯得緊湊美觀。”‘
1954年,我國第一部憲法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五星紅旗!敝蟮1975年、1978年、1982年憲法都沒有變化。1990年6月28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