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雀庵位于河北省南和縣白佛村,具有悠久的歷史,是河北省規(guī)模*的女眾道場。《白雀庵史話》一書作者根據(jù)歷史檔案、地方文獻的記載,通過對當?shù)卣{(diào)查,詳細記錄了白雀庵的興建、傳承、毀壞和重建的歷史過程,以及重建后的白雀庵寺廟宗教文化、建筑文化、佛教藝術(shù)等。通過此書,廣大讀者可以全面了解白雀庵,了解白雀庵的歷史,了解白雀庵的宗教文化,了解觀音文化。
序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在這些歷史文化遺產(chǎn)中,佛教文化自漢代傳播到中華大地以來,不斷得到豐富壯大,漸漸成為我國廣大群眾一個重要的信仰。寺廟作為佛教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和傳承介質(zhì),是我們的文化寶庫,有取之不盡的物質(zhì)財富和精神財富,博大精深。
白雀庵自創(chuàng)建至今,已經(jīng)有近1500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歲月中,有過輝煌,有過低落,最終重新走向興盛。但無論世道風云如何變幻,無論多少風吹雨打,在十方善信的大力支持下,在歷代住持的苦心經(jīng)營下,白雀庵始終以慈悲為本,弘揚佛教,守護三寶。
尤其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借國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之東風,恩師能文法師苦心經(jīng)營,帶領(lǐng)一眾弟子,在一片廢墟之上,重建白雀庵,經(jīng)三拆三建,終于使這座千年古剎重煥光彩,再創(chuàng)輝煌。如今,白雀庵已成為全國有影響的觀音道場之一,吸引了海內(nèi)外的信眾觀光朝拜,作為住持,我感到很欣慰。
觀音菩薩應(yīng)化在白雀庵,作為大慈大悲的化身,觀音形象早已深入家家戶戶,家家有彌陀,戶戶有觀音,成為我國宗教信仰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普度眾生,發(fā)揮佛教的正能量,白雀庵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wù)。為此,在做好本教功課外,我們庵院僧眾,常常會同居士和廣大信眾,發(fā)慈悲心,弘揚良善,努力去做一些有利于群眾、有利于社會的公益事業(yè)。
新中國成立以來,佛教界信眾始終與黨和政府風雨同舟,弘揚愛國愛教、團結(jié)進步、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精神,在服務(wù)社會、造福人類、開展對外友好交流、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這也是我們每一名佛教信眾所應(yīng)該繼承和發(fā)揚的。只有愛國愛教,佛教才能興盛。沒有祖國的解放統(tǒng)一,沒有祖國的改革開放,沒有祖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沒有白雀庵今日的輝煌。白雀庵自重建以來,伴隨著祖國的不斷繁榮昌盛,白雀庵信眾和諧虔誠,為當?shù)厣鐣慕?jīng)濟文化建設(shè)做出了自己應(yīng)有的貢獻,白雀庵成為當?shù)芈糜挝幕聵I(y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此,我要感謝當?shù)氐奈氖饭ぷ髡撸麄円恢痹谂M行著白雀庵歷史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工作,使白雀庵1500年的血脈不致被時間湮沒,這是白雀庵的幸運和吉祥,我們這些僧眾由衷地感到榮幸和驕傲。
承蒙中國史話編輯委員會專家學者惠予審閱、悉心指導(dǎo),在此,謹致深切的感謝!
白雀庵住持 釋悟貴
2017年3月
蘇有郎,生于1972年,1987年入伍,1992年復(fù)員后任報紙文藝編輯至今。作品散見于《中國作家》《光明日報》《文藝報》《長城》《散文百家》等報刊。其作品曾獲得全國報紙副刊作品獎、河北新聞獎等各種獎項數(shù)十次。出版有散文集《蘇有郎紀實散文》,學術(shù)著作《觀音菩薩之謎》,報告文學《國樹》《為天下糧倉上金鎖》等作品數(shù)百萬字。現(xiàn)為邢臺學院文學院客座教授,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河北文學院十一、十二屆簽約作家,河北作協(xié)會員。
序/1
一 古剎春秋/1
1.歷史上的白雀庵/1
2.白雀庵的興衰起落/5
3.白雀庵恢復(fù)重建及影響/8
4.千年古剎綻新姿/13
5.歷代名尼/21
6.白雀庵外名勝多/38
二 觀音傳說/47
1.觀音菩薩身世傳說/47
2.三皇姑傳說/62
三 民間傳說/102
1.孝子坊/102
2.千手椿/104
3.瓦固村改姓/105
4.東浪溝與西浪溝/106
5.白雀庵與臘八粥/107
四 寺廟文化/109
1.白佛廟會/109
2.觀音文化研究會/112
3.慈善事業(yè)/123
4.歷代碑刻/126
5.名人手跡/133
6.有關(guān)白雀庵的著作/135
后記/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