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精)/中國文化文學經典文叢》原文分上下兩篇,上篇從**章到第37章,下篇從第38章至第81章!兜赖陆洝返娜績热,主要是闡述道
和德的深刻含義,它代表了老子的哲學思想。
老子所描述的道,是從本體論的角度出發(fā),闡明他的宇宙,也包括人生哲學和修養(yǎng)方法的原理。他認為道是無形無象的,但卻是宇宙的本源,萬物化生都是出于它的運動和變化。德的基本內涵,是本體的道具體到天地萬物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特性,即具體體現。老子對道與德的描述,是從立體面的多層次剖析了宇宙、萬物、人類以及人本身的種種內涵。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第四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物之宗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第七章 天地長久
第八章 上善若水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姐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第十章 載營魄胞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第十一章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
第十三章 寵辱若晾,貴大患若身
第十四章 視之見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
第十五章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第十六章 致虛伋,守中督,萬物并作,吾以觀復
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
第十八章 故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
第十九章 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
第二十章 絕學無憂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第二十二章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珩。自見者不明,自是者工彰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
第二十六章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第二十七章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滴,善數不用籌策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第二十九章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
第三十章 以道佐入主者,不以兵強天下
第三十一章 夫鮭美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欲者不處
第三十二章 道常無名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第三十四章 道泛兮,其可左右;
第三十五章 執(zhí)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樂與餌
第三十六章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
第三十七章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第三十八章 亡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第四十一章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
第四十四章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執(zhí)多?得與亡孰病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到,卻走馬以糞,天下無苴,戎馬生于郊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戶,知天下,不□牖,見天道
第四十八章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第四十九章 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可以為天下母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第五十四章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余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第五十八章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第五十九章 方而不割,廉而不□
第六十章 治大國若。以道□天下,其鬼不神
第六十一章 大國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
第六十二章 道者萬物之奧,善入之寶,不善人之所保
第六十三章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第六十六章 江海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故能為百谷王
第六十七章 我有三寶,一日慈,二日儉,三日不敢為天下先
第六十八章 善為土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
第六十九章 禍莫大于無敵,無敵幾喪吾寶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第七十一章 是以不病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
第七十三章 勇于政則殺,勇于不敢則活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第七十五章 入之饑,以真取食稅之多,是以饑
第七十六章 入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為善
第八十章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作品評價
相關成語
相關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