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鄭大歷史文庫系列從書之一。本書收文十四篇,圍繞王應麟《困學紀聞》、司馬光《資治通鑒》以及明代宋史學展開,對宋明學術作了初步探討。
“鄭大史學文庫”是大象出版社與鄭州大學歷史學院合作推出的一套大型歷史叢書。該史學文庫收集了鄭州大學歷史學院教授新的學術研究成果以及以往發(fā)表的文章,基本上吧鄭州大學歷史學院教授近年來的學術研究成果呈現(xiàn)給廣大讀者。該叢書既有中國古代史,也有中國近現(xiàn)代史;既有對某一個學術問題的前沿性論述,也有對自己學術生涯的一個總結。
我對宋明學術的興趣,始自對王應麟《困學紀聞》的研讀。當時手邊有兩個版本,一個是由上海商務印書館1959年刊行,此版不易得。另一個是《新世紀萬有文庫》本,此本易于攜帶,常在手中翻閱,乃至翻壞一本,再購一本,終于竣成碩士論文《(困學紀聞)研究》。王應麟是南宋儒學殿軍,博洽多聞,建樹卓著,尤得清人贊譽。然自近代以來,學界卻鮮有對其碎金所成之《困學紀聞》作深入探討者。因而,本書從王應麟之生平及《困學紀聞》之撰述,到《困學紀聞》版本之流傳、《困學紀聞》的文獻學價值、歷史思想及史學思想等視域,對王應麟的政治情懷、學術追求和成就進行了深入分析和系統(tǒng)總結。本書中關于司馬光《資治通鑒》的兩文,撰成于攻讀博士學位階段。其時,既感慨于司馬光志向的博大弘毅、政治的勉力而為,又贊嘆其治學的嚴謹求實。此兩篇文章皆為發(fā)明此意而作。圍繞明代宋史研究而思考的三篇文章,一是對明代宋史研究專題進行了學術回顧和研究前瞻,二是展現(xiàn)了明人宋史撰述的概貌,三是總結了明人宋史撰述的編纂學成就。明代對于宋史的研究在同期舊史撰述中,是一種較為突顯的史學現(xiàn)象,尤其是明人對于重修宋史的呼聲隨著明廷政治及民族關系的變化而波動,理應引起學者的足夠重視。呂坤和焦竑同為晚明學者,一北一南,均以博覽多聞、倡導實學、針砭時弊而馳名學壇,一個“不虛談高遠而以踐履為程”,一個“脫棄陳骸而自標靈采”,遂于晚明空疏學風下掀起一股實學思潮,于治學與經(jīng)世之際突顯了學者本色,因撰《晚明學者呂坤的理學反思與再造》、《焦竑著述考》以明其學術大宗。
時光在學海徜徉中悄悄溜走,不覺間,來鄭已有六年時間;ㄩ_花落,自是另有一番滋味。有付出才有收獲,有堅持才有正果。常常感慨初來時的新鮮和投入。其時其景,仿佛三月陽春,鳥語流囀,花香沁人,洋溢著勃發(fā)的生機。此種美景亦可映照我史海泛舟的情懷,漫步其中,對話千古圣賢,悟道人生!曾子日:“君子愛日以學,及時以行!比樽。生命寄予此中,亦無憾矣!遂將我在宋明學術史領域的一些思考結集付梓,一為歷史的總結,二為前行的鞭策。
懷惴惴之心謹呈拙作,企盼各界先進不吝賜教。
收起全部↑
吳漫,河南南陽人,鄭州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2006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古籍與傳統(tǒng)文化研究院,獲博士學位。主要從事歷史文獻學、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全國高校古籍整理委員會項目1項,參編《中華大典》、《中原文化大典》等。在《史學理論研究》、《史學月刊》、《史學史研究》、《歷史教學》等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30余篇。
王應麟生平及《困學紀聞》之撰述
《困學紀聞》版本流傳考述
王應麟的歷史思想
王應麟的史學思想
《困學紀聞》的注釋特點
《困學紀聞》的考據(jù)學成就
《資治通鑒》“臣光日”的內(nèi)涵和憂思
司馬光學風三論
明人宋史撰述研究之回顧與前瞻
明人宋史著述考論
明代宋史撰述的歷史編纂學成就研究
傳統(tǒng)與啟蒙之間:晚明學者呂坤的理學反思與再造
焦竑著述考
中國傳統(tǒng)史學研究的新路徑——評《清代史館與清代政治》
王應麟在注釋過程中,注意對名物制度、學術問題等究根溯源。這是王應麟在注釋方面的一個突出特點。
首先,王應麟注意考釋名物的起源。一般認為,我國最早考釋名物的著作當推《爾雅》。逮至宋代,又有《事物紀原》一書?济锲鹪醇把馗铮魅死罟蛟疲骸笆率挛镂,皆有本原。不求其原,譬猶睹黃河而不知其出于昆侖也,觀天地而不明其由于渾沌也。欲知其原,或一事載于數(shù)書,或一物見于群議;雖談叟不能遍觀而盡識,總龜不能一覽而無余。”①抑或出于同種見識,便于人們了解事物的發(fā)生發(fā)展,對文獻的內(nèi)容獲得深入理解,王應麟亦注重考釋名物之始。在《困學紀聞》中,他對姓氏、人名、地名、制度、風俗等各種名物,無不窮本討源,追根究底。例如,該書卷五《禮記》中,“古以車戰(zhàn)。春秋時,鄭、晉有徒兵,而騎兵蓋始于戰(zhàn)國之初”條。為考察騎兵之始,王應麟首先追溯其起源。產(chǎn)生于東周末年的《曲禮》云“前有車騎”、《六韜》言“騎戰(zhàn)”,此后,《左氏傳》“左師展將以昭公乘馬而歸”,《公羊傳》“齊、魯相遇,以鞍為幾”,可見戰(zhàn)國之初“已有騎之漸”。再如該書卷十二《考史》中,“《崇文總目》:《史雋》十卷,《漢雋》之名本于此”。為了使人們更好地理解《漢雋》一書命名的含義,王應麟舉出了與書名相似的《史雋》一書。又如,卷十《諸子》中,王應麟引《地員篇》的記載“管仲之正天下也,其施七尺,瀆田悉徙,五種無不宜。其立后而手實”,指出:“手實之名,始見于此!笨梢,王應麟溯詞語的起源以解釋名物,目的在于:一是通過查找起源,以最早的記載分析這些名物產(chǎn)生的大致年代;二是通過最早的記載了解這些詞語的初始含義。
其次,考究某種學術問題的濫觴。例如《困學紀聞》卷十三《考史》中,對“三國鼎峙,司馬公《通鑒》以魏為正統(tǒng)”,王應麟注日“本陳壽”;“朱子《綱目》,以蜀漢為正統(tǒng)”,王應麟注日“本習鑿齒”。又如,該書卷十七《評文》中,“崔駟《西巡頌表》日:‘唐、虞之世,樵夫牧豎,擊轅中韶,感于和也!栋喙碳啡眨骸畵艮@相杵,亦足樂也”’。王應麟注日:“曹子建書‘擊轅之歌,有應風雅’,柳子厚云‘擊轅拊缶’,宋景文云‘壤翁轅童’,皆本于崔、班!庇秩缭摃硎拧对u文》中“俗語皆有所本”條,對116個俗語的來歷出處進行了標注。這不但反映了王應麟的博學多識,擴大了注釋的范圍,也是一次學術史研究意義上的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