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文叢:我的七○印跡》描述作者四十年前第一次赴華留學兩年的經(jīng)歷,并就中西文化微妙的差異進行思考,講述一個二十幾歲的法國留學生怎樣日常生活當中品出了中國文化的滋味。巴黎大學中文系剛畢業(yè),“終于來到心儀已久的神秘國度,懷著真心誠意要融入這個讓我們找不到北的社會……”
以哲學家的眼光看中法交往的舊事,以教育家的眼光評價海外漢語教學現(xiàn)狀,妙趣橫生。
詩曰:赤縣傾情白樂桑,微言印跡寫時荒。誠心篤愛漢文化,灌頂醍醐勝瓊漿。
法蘭西的誘惑
——序“巴黎文叢”
對于中國之外的國家,法蘭西的誘惑堪稱世界第一。 在文化人的眼里,其誘惑除了歷史上那位多次擊敗反法聯(lián)盟和鎮(zhèn)壓反動勢力并捍衛(wèi)了法國大革命、成為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zhí)政官、頒布《法國民法典》、奠定資本主義社會秩序的拿破侖,以及領導法國人民抗擊德國侵略、創(chuàng)立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和“戴高樂主義”的戴高樂,法蘭西的魅力更在于那些哲學家、文學家、藝術(shù)家和科學家共同編織的由“陳年舊事”組成的燦爛的文化風景。
中法文化交往源遠流長。 文藝復興中后期,歐洲視中國為“修明政治之邦”,對中國充滿了好奇與好感,遂興起“中國熱”。 尤其是明末清初以來,在西學東漸和中學西傳互示理解與友情之后,漢學作為文化形態(tài)開始影響西方文化而成為人類文明史上的偉大事件。 同時,法國在歷史、文學、藝術(shù)與科學諸多領域,也成為中國人最為追慕的國度。
“巴黎文叢”誕生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際,是有意而為,也是無意巧合。1993年我開始在學!坝斡尽,當游到藍色海岸時,驚異地發(fā)現(xiàn)法國漢學的風光特別璀璨,遂勾起我對當年在法國執(zhí)教時許多往事的回憶。20年來,我一直想從文學或文化的角度,將歷史上那些中國學者和作家借助文學所再現(xiàn)的法蘭西的歷史、文化及社會風情的著作鉤沉出來,一展密切的中法文化關系。 我想到陳季同及其之后的敬隱漁、曾鐘鳴、盛成、梁宗岱、袁昌英、陳學昭、馮沅君、陸侃如、蘇雪林、戴望舒、聞家駟、傅雷、郭麟閣、齊香、羅大岡、李治華、張若名、王道乾等,也想到活躍于法國文壇的程抱一、張寧靜、盧嵐、桔子、蕭良、黃育順、呂大明、蓬草、綠騎士、黃曉敏、山颯、戴思杰等作家,還有著名學者柳鳴九、鄭克魯、沈大力、董純、李玉民、袁樹仁、錢林森、孟華、郭宏安、余中先、金絲燕等。 他們大多兩棲于文化與文學之間,都在為兩國的文化精神“立傳”,是一直忙碌于中法文化交流的可敬的架橋人和擺渡者。
2013年我到巴黎閑居,在籌劃“法國漢學研究專輯”之《漢學研究》時,這個孕育已久的想法又活躍起來,于是誕生了編輯出版“巴黎文叢”這個創(chuàng)意。 在熙熙攘攘來往于北京與巴黎之間的學者和作家中,不少人都是一流的法國文學翻譯大家和作家,他們的辛勤耕耘,使中法文化長河兩岸的景觀日益賞心悅目。
“巴黎文叢”很像一次關于法蘭西的文學筆會。 與會者所帶來的作品分別是柳鳴九的《塞納河之靈》、沈大力的《法蘭西風云錄》、董純的《巴黎鏡花緣》、李玉民的《法蘭西之吻》、白樂桑的《我的“七○”印跡》、鄭園園的《和法國文化的美麗約會》、呂大明的《生命的衣裳》、蓬草的《七色鳥》、綠騎士的《花都調(diào)色板》、黃曉敏的《波光掠影法蘭西》、岑詠芳等的《巴黎意,故鄉(xiāng)情》和閻純德的《在巴黎的天空下》。 這些作者基本都通曉中法兩種語言,深諳中法兩種文化,多是神奇的“畫師”,他們自擬文題,用其或樸實或高雅的筆墨,從不同的視角,既形似又神似地描繪了他們所認識的法蘭西精魂。
“巴黎文叢”中只有《我的“七0”印跡》的作者是一位法國著名漢學家,他寫自己留學中國的生活,文字樸實,親切自然,被前任法國駐中國大使蘇和先生稱為是具有開拓性的好書,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的豐美和源遠流長。 在書中,作者“既用一種西方的眼光看中國,同樣也用一種亞洲的目光看西方……這正是一種相邀,彼此要加深理解,進一步考慮究竟是什么拉近我們,究竟是什么促使我們———中國人和法國人,彼此同樣吸引,相互默契,往往共謀大事”。
讀“巴黎文叢”很像乘坐旅游車觀光,既可在時光隧道里讀歷史,又可在紛紜社會中看現(xiàn)實。 總之,“巴黎文叢”多維度、多層面地展示了法蘭西的魅力與誘惑,同時也是對法蘭西精神的記錄與詮釋。
閻純德
2013年12月14日于北京
白樂桑,著名漢學家。1973年至1975年先后在北京語言學院和北京大學學習。巴黎第七大學漢語言文化博士、全歐首位漢語教學法博士生導師,法國漢語教師協(xié)會創(chuàng)始人及首任會長,F(xiàn)任巴黎東方語言文化學院教授,法國國民教育部漢語總督學、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副會長、中國孔子學院總部專家、法國漢語專業(yè)師資合格會考評(CAPES)委員會主席和法國教育部漢語學習大綱編寫小組主編及中國多所大學的客座教授。2003年獲中國語言文化友誼獎和法國教育部騎士勛章。著有《再見了,中國》《說字解詞》《全國高中外語學習大綱——漢語學習大綱》《漢語語言文字啟蒙》《中文之道》等作品。
激情發(fā)現(xiàn):白樂桑開拓性的好書(代序一)/蘇和
比較留學(代序二)/李玉民
我的老師白樂桑(代序三)/俞文虹
印跡
第一批交換生
古典音樂
加了白糖的西紅柿
法國臉和大號碼的鞋子
眼睛和走路
大蒜·朝鮮同學
謙遜的盛宴
佛和一兩米飯
吃與消化
盤子里的哲學
假菜真做
法國使館請吃飯
賴在醫(yī)院練口語
不守紀律的法國人
荸薺的故事
冬天的顏色
城市——傾斜的街道
鄉(xiāng)村
形形色色的笑容
安東尼奧尼
頤和園與無神論
“可能……”
再見了,中國
“禮物”還是“禮品”
冰島
聲東擊西
《哲學與保存西紅柿》
稱呼
直接
模糊的邏輯
浪漫主義
書寫和呼吸
漢字
外來語
書寫和空間思維
復興
語言文字與一個民族的思想
帶學生去北京實習
香港的“噩夢”
我當時接觸過的名人
我身邊的漢學家們
附錄一:白樂桑的漢語人生
附錄二:法國漢語教學總督學:我也曾經(jīng)上山下鄉(xiāng)
附錄三:法國首次任命漢語總督學統(tǒng)管中學漢語推廣
附錄四:法國國民教育部漢語總督學白樂桑先生談漢語教學
附錄五:中法哲學家眼中的“天人合一”
周一的晚上,大約夜里11點,在去北京語言學院的路上,我才意識到語言學院的一個來接我們的老師,一路上跟我們講的是——意大利語!
“老師,對不起,”我對他說,“我們聽不懂你說的話,我們是法國人,不是意大利人!
“我知道,可是意大利語和法語,差不多一樣嘛,是不是?學院里沒有足夠的說法語的老師,所以就派我來接你們了。”
我說:“法語和意大利語是兩種比較相近的語言,但是我一點也聽不懂你說的是什么!
這位老師看起來很驚訝,也很失望,于是他在剩下的路程中一直保持沉默……
到了半夜,吃了語言學院食堂迎接我們的一頓小吃之后,耳朵里還帶著飛機的轟鳴,我來到安排好的宿舍,語言學院10號樓3層的一個房間。我先到房間對面的盥洗室,想洗洗臉清醒一下,再喝點水解解渴。
這時候碰到一個中國同學,他住在同一層樓,正準備去旁邊的廁所,跟我打招呼:“Bonjour,jevaisauxcommodit6s(您好!我要去出恭)……”
離開法國24小時之后,等了若干年后,第一次和中國朋友的親密接觸,一個中國老師說意大利語,另一個中國學生使用的是路易時代的古法語!
過一段時間之后我才明白,這些學生學習法語的途徑只有兩個:一個是法文的《北京周報》,內(nèi)容是關于帝國主義和黨內(nèi)修正主義的問題;另一個是19世紀法國的小說選本。
我正在水房喝水,聽到那個“出恭”回來的同學在我后面大叫:“小心!你喝的是涼水!”
“我知道啊,太好了,我正渴著呢!
“可是,你干嗎喝涼水呢?”他一臉驚訝地問我,然后說,“到我的房間來吧,我給你點兒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