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氏文章擅天下,洵為老蘇,軾為大蘇,轍為小蘇也。”蘇氏父子三人在“唐宋八大家”之中獨占三席,可見其分量。本書以北宋為時代背景,講述蘇洵著書立說、教子、為子奔波的后半生和蘇軾、蘇轍少年得志而一生坎坷的家族故事。
1. 蘇洵的文章說古論今,縱橫評說,長于分析,很有氣勢;蘇軾文、道并重,是宋朝偉大的文學(xué)家,不但在散文創(chuàng)作上成果甚豐,而且在詩、詞、書、畫等各個領(lǐng)域中都有重要地位;蘇轍則是個善于駕馭多種文章的散文家。2.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根。
羅泰琪,重慶作協(xié)會員,天津金睿影視公司簽約作家,已出版多部文學(xué)作品:《重慶大轟炸紀(jì)實》(中國文史出版社再版2015年) 《陪都商人》《御廚出宮》等。
三、蘇轍審判道士
蘇軾來陜西鳳翔做官是公元1061年12月14日,四年后,公元1065年12月17日,朝廷調(diào)他回京聽候分配。蘇軾離開鳳翔, 帶著妻子王弗、兒子蘇邁及女傭男仆,坐著馬車,冒著漫天雪 花,逶迤向東返京。經(jīng)過陜西華陰縣休息時,他給弟弟蘇轍寫 詩紀(jì)事,其中有“臘酒送寒催去國,東風(fēng)吹雪滿征衣”句,字 里行間能品出他回京與父親弟弟聚會的喜悅。鳳翔到開封路途 遙遠(yuǎn),長亭短亭,一路向東,途經(jīng)西安、渭南、靈寶、三門 峽、洛陽、鄭州。蘇軾及家人到達(dá)京城開封時,冰雪初融,已 是來年早春二月。
這時蘇洵、蘇轍及家人住在開封宜秋門西園。西園不小, 住宅占地一畝,有10多間房間,有花園,園中栽有苦竹千棵, 密密麻麻像蘆葦。蘇洵把眉山老家木頭假山也運來京城,安置 在屋前方型水池,進(jìn)出可見。
蘇軾見到父親和弟弟分外高興,自然有一番親熱。蘇軾在鳳翔做官四年,回到父親跟前,自然得有所表示,便向弟弟蘇轍打聽父親zui喜歡什么。蘇轍告訴哥哥,父親zui喜歡名畫, 又說京師十方凈因禪院的大覺璉師,把唐代著名畫家閆立本的《水官圖》送給父親。蘇軾默記于心,便在京城四處打探名畫 出售,zui后找到四塊門板雕刻,作者是唐朝著名畫家、史稱百 代畫圣的吳道子,耗資10萬銅錢。蘇洵見了撫摸細(xì)看,愛不釋 手,指著門雕說:“你們看,陽為菩薩,陰為天王,傳世之寶 !軾兒,老爸謝你了!”至此,蘇洵整天端詳門雕嘖嘖贊 嘆,一掃滿臉陰霾。
蘇轍悄悄告訴蘇軾說,父親的憂慮源于王安石。公元1061 年10月,朝廷任命蘇轍為秘書省校書郎兼商州軍事推官。王安 石這時是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負(fù)責(zé)為皇帝起草誥命,他不同意 對蘇轍的這個任命,借故拖著不起草文書。蘇洵十分著急,四 處托人疏通。諫官楊畋得知,為蘇轍打抱不平,向仁宗皇帝極 力推薦蘇轍,才得到任命。蘇洵原本就認(rèn)為王安石是小人,現(xiàn) 在對王安石越發(fā)不滿。過了兩年,王安石的母親去世,京城士 大夫前去吊唁,唯獨蘇洵不去,非但不去,他還寫文章《辯奸 論》,暗指王安石表里不一,不近人情,必將禍害天下。
蘇洵這段話講了三個問題。第yi,指責(zé)王安石表里不 一,口誦孔老之言,身履夷齊之行,以顏孟自比,而實際 上“陰賊險狠,與人異趣”。第二,指責(zé)王安石“不近人情”,面垢不洗,衣垢不浣,“囚首喪面而談詩書”。第三,認(rèn)為王衍、盧杞“與物浮沉”,“不學(xué)無文”,不遇 “暗鄙之主”,未必會得到重任,而王安石則不同,其患 未形而其名蓋世,即使圣君賢相,也將“舉而用之”,因 此其害遠(yuǎn)遠(yuǎn)超過王衍、盧杞。
蘇洵對王安石的指責(zé)相當(dāng)嚴(yán)厲,近乎罵人,而此刻蘇洵 不過是八品縣主簿,王安石卻是當(dāng)朝二品高官,相去甚遠(yuǎn),更 可見指責(zé)之厲害。蘇洵寫好這篇文章,給兒子蘇軾、蘇轍看。 他們看了十分驚訝,脫口而出:哇!是不是有些過分!蘇 洵是原成都太守張方平門人,與其無話不說。蘇洵又悄悄拿給 張方平看。張方平素來與王安石不和,看了文章表示贊同。后 來,蘇洵還將此文給少數(shù)信得過的朋友看了,但沒有給歐陽修 看,因為歐陽修既支持蘇洵,也支持王安石。慢慢地,蘇洵的
《辯奸論》不脛而走,傳遍京城。王安石聽到這個消息大為惱 火,認(rèn)為蘇洵太不夠朋友,因而與蘇洵絕交,進(jìn)而累及蘇軾、 蘇?轍。
除了王安石,蘇洵還有牢騷,這邊指責(zé)王安石,那邊又批
評權(quán)貴韓琦。韓琦這時是山陵使,主持修建仁宗陵園,他不顧國庫空虛,年度虧空1000多萬貫,大興土木,鬧得雞犬不寧。
蘇洵有意見,寫文章《上韓昭文論山陵》,指責(zé)韓琦違反仁宗 皇帝生前勤儉節(jié)約,反對厚葬的精神,無端耗費錢財,轉(zhuǎn)嫁百 姓,使仁宗皇帝九泉之下替韓琦的錯誤背黑鍋,是大逆不道。 韓琦讀了蘇洵的文章大驚失色,礙于輿論,表面上含笑接納蘇 洵部分意見,但暗地里卻恨之入骨。
蘇軾得知這些事情心情矛盾,既支持父親,又為父親擔(dān) 心。這時,朝廷正在考慮對蘇軾、蘇轍的任命。英宗皇帝素來 欣賞蘇軾的才華,想召蘇軾進(jìn)翰林院做事,征求宰相韓琦的意 見。韓琦挨了蘇洵批評心懷不滿,不想英宗皇帝重用蘇軾,就 說:“蘇軾才高八斗,國家棟梁之才,將來肯定會得到重用, 但現(xiàn)在他還年輕,缺乏歷練,如果驟然重用,天下學(xué)子一定會 不以為然,反而影響蘇軾的聲譽,害了蘇軾!庇⒆诨实郯櫭 說:“翰林不行,讓他做修注官如何?”韓琦回答:“修注官 與制誥官接近,不可驟然授予。皇上,不如這樣吧,在朝廷館 閣中,找一個與上述職位接近的職務(wù)讓蘇軾做,但要考試合格 才行。”英宗嘆氣說:“好吧!
于是,蘇軾從鳳翔回到京城開封不久,即這年二月,奉 命參加朝廷館閣考試,考題有兩道,一是孔子從先進(jìn)論,一是 春秋定天下之斜正論。蘇軾入考,正襟危坐,下筆洋洋千言, 一揮而就,順利通過考試,被朝廷任命為登聞鼓院判官兼直史 館,管理接受民間冤情訴狀差事和研究歷史。
蘇軾既然在京做官,蘇轍便沒了留京照顧父親的理由。三月,朝廷任命蘇轍為大名府推官。大名府在今天河北大名,距 京城開封二百千米。推官管理獄訟之事,職位低于判官。蘇轍 沒有從政經(jīng)驗,職務(wù)自然比哥哥低一點。三月,蘇轍拜辭宰相 韓琦,告別父兄,離京赴大名就任。
來到大名,蘇轍照例首先拜見大名府知府王拱辰。王拱 辰,開封人,18歲考中狀元,歷任知制誥、翰林學(xué)士、端明殿 學(xué)士,后因事被彈劾,于公元1065年出任大名府知府。拜見回 來,蘇轍上書拜謝宰相韓琦。韓琦雖說不滿蘇洵,但與蘇轍接 觸后,發(fā)現(xiàn)蘇轍與乃父不同,穩(wěn)重踏實,不茍言笑,并且能文 善詩,辦事能力很強,又鑒于英宗皇帝欣賞蘇軾、蘇轍的文 章,便格外予以重視。蘇轍上任不久,韓琦通知大名府,讓蘇 轍兼任大名府路安撫總管司的機要文書事宜。路是宋朝的行政 單位,管轄若干州縣,相當(dāng)于后來的省。路的管理機構(gòu)叫安撫 總管司,是大名府的上級機關(guān)。掌管機要文書,近似現(xiàn)代機要 秘書。蘇轍的兼職雖說不是提升,但畢竟是上級機關(guān),有利于 今后發(fā)?展。
蘇轍初次做官,做的又是管理獄訟和機要文書的事,自然 謹(jǐn)小慎微,諾諾行事,遇到拿不穩(wěn)的事,即請示大名府知府王 拱辰。蘇轍遵命辦理,遇到不熟悉的事,則多多請教前輩,因 而就任之后與上下左右一團(tuán)和氣,相安無?事。
這年十一月,蘇轍接手一件傷人案。原告是一個中年婦女,穿著打扮時尚,被告是一個青年道士,身穿短袍,腳穿草鞋。案由是,道士見這婦人佩戴金銀珠寶獨自行走,橫生歹 心,跟到僻靜處,用手中大扇猛擊婦人頭部令其昏迷倒地,趁 機盜取婦人東西。這時正好有路人經(jīng)過,驚呼抓賊,引來四鄰 將其抓獲,連同婦人一起送來衙門。
蘇轍接到此案,心想簡單,照大宋律法,傷人搶劫者死 刑。于是便升堂問案,命道士如實招來。道士自恃身份特殊, 花言巧語,百般抵賴。受害婦人眼淚汪汪,言之鑿鑿。蘇轍猛 拍驚堂木道:“賊道士聽好了,再不招,本官大刑伺候!” 道士昂首抬眼,毫不理會。蘇轍怒不可遏,大聲呵斥道:“來 人啊,將這賊人痛打十板!”話音剛落,衙役正要動手,一旁 的刑名師爺沖蘇轍眨眼。蘇轍愕然不解,見師爺不斷眨眼, 只好改口說:“你招也不招?”衙役發(fā)愣,傻眼望蘇轍。道 士悚然,張口欲言。蘇轍說:“罷了罷了,今天審到這里, 退?堂!
蘇轍退到后堂,一眼瞧見知府王拱辰正喝茶抿笑,心里 咯噔一下,這是為何?王拱辰笑著說:“蘇判官辛苦了。我叫 師爺暗示你,道士不可用刑,還是由我來審吧!碧K轍渾然不 明,但不便細(xì)問,只好應(yīng)諾。第二天,王拱辰審問這道士, 說:“這個道士神志不清,顛瘋之人,當(dāng)庭釋放!碧K轍在后 堂聽了愕然不解,等王拱辰下來便問他為何放人。王拱辰在僻 靜處,壓低聲音說了緣由。王拱辰為什么釋放道士?對蘇轍又說了什么?二十年后,蘇轍做戶部侍郎,寫文章《龍川略志》揭開謎底。 王拱辰對蘇轍說:“我過去剛登科的時候,去拜見考官張士遜。張士遜對我說:‘拱辰,今后你若遇到處理道士犯法的 案子,千萬不要用刑。’”張士遜是宋朝淳化三年的進(jìn)士,做 官做到宰相。
原來這是老宰相張士遜的意見,F(xiàn)在是公元1066年,張士 遜去世多年,王拱辰還銘記并執(zhí)行幾十年前恩師張士遜的這番 吩咐,這便是規(guī)矩。至于張士遜為何這樣說?王拱辰則一概不 問,這便是服從。蘇轍初涉官場,混沌不開,對官場規(guī)矩和服 從知之甚少,但所幸天性敦厚,沒有與上司王拱辰頂著干,也 沒有越權(quán)上告,所以在大名府相安無事。
這也是蘇轍與父親蘇洵和哥哥蘇軾不同之處。蘇軾一到陜 西鳳翔就跟上司陳希亮鬧矛盾,關(guān)系緊張,形如水火。蘇洵來 到京城便與王安石、韓琦鬧矛盾,寫文章批評他們,一下子就 把關(guān)系弄得很僵。后來事實證明,蘇轍官居副宰相,官職高于 蘇洵和蘇軾,原因很多,其中之一便是天性敦厚。所謂性格決 定命運,不能不說言之有理。蘇轍的敦厚,有蘇軾《和陶飲酒 二十首》詩為證。
我家小馮君,天性頗醇至。 清坐不飲酒,而能容我醉。
歸休要相依,謝病當(dāng)以次。
(小馮君:蘇轍。歸休:回家休息。謝病:托病謝 絕。以次:今?后。)
至此,蘇洵、蘇軾、蘇轍三父子同朝為官,同聲相應(yīng), 了卻蘇洵多年心愿。雖說他們都是低級官員,蘇洵編修禮書, 蘇軾編修國史,蘇轍做機要秘書,但他們對朝廷任用都滿心喜 悅,只是蘇洵反對王安石,蘇軾反對韓琦,喜中帶澀。而蘇轍 因為受到韓琦重用,日漸入流,喜上加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