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醫(yī)針灸講義六種》主要內容包括:灸之健康及病體作用、灸術之應用、施灸之方法、施灸之前后、施灸上之注意、灸痕化膿之理由、灸之善后、灸痕化膿之防止法、灸之適應癥、灸之不適應癥及于身體之禁忌癥、艾灸之大小及壯數之決定等。
楊醫(yī)亞教授,原名楊益亞,1914年出生,河南省溫縣人,中共黨員,九三學社社員,河北中醫(yī)學院教授。1934年考入近代名醫(yī)施今墨先生主辦的北京華北國醫(yī)學院,在校學習期間受聘名醫(yī)施今墨主辦的《文醫(yī)半月刊》任主編,1937年主辦了《國醫(yī)砥柱》月刊,其間發(fā)表了大量的針灸相關文章,1938年從北京華北國醫(yī)學院畢業(yè)。1939年在北京創(chuàng)辦了中國國醫(yī)?坪趯W校及中國針灸研究所函授部學習班,辦學期間出版多部針灸著作,1943年受聘于北京華北國醫(yī)學院任教授,1949年又被聘為該院院長。新中國成立后,輾轉河北、天津等處任職編輯、教師等工作,1983年成立河北中醫(yī)學院后,調任該院中醫(yī)基礎教研組主任、教授,直至1988年退休。
楊醫(yī)亞先生于1939年在北京創(chuàng)辦國醫(yī)砥柱總社函授部,1943年4月更名為中國國醫(yī)?坪趯W校;在1939年還開辦了中國針灸學研究所函授部學習班,培養(yǎng)了大量的針灸人才。因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中國國醫(yī)專科函授學校、中國針灸學研究所函授部學習班暫停招生,直到1946年7月時局穩(wěn)定后恢復招生。楊醫(yī)亞先生在辦學期間出版了多部針灸著作,其中包括《針科學講義》《中國灸科學》《配穴概論》《孔穴學》《實用針灸治療學》《袖珍針灸經穴便覽》等,新中國成立后,上述著作亦有再版。1954年《近世針灸醫(yī)學全書》出版,該書系由原來《針灸經穴學》《針科學》《灸科學》《配穴概論》及《實用針灸治療學》等改編而成。據前言中載:“本書是在北京創(chuàng)辦中國針灸學術研究所時所編講義!睏钺t(yī)亞先生民國期間以《近世針灸醫(yī)學全書》的出版進行了階段性總結,至1998年由后輩整理修訂重新編排出版的《楊醫(yī)亞針灸學》,是對他的著作及學術思想的又一次總結。本書校注者所見民國時期出版的針灸著作,尚未得見民國時期出版的《針灸經穴學》,故此次沒有收錄《針灸經穴學》,為彌補遺憾,將《新國醫(yī)講義教材·針科》(天津國醫(yī)函授學院編)收錄,附在楊醫(yī)亞先生著作5種后,如日后得見民國時期出版的《針灸經穴學》,再行重校增訂補人。本次校對以1946年《針科學講義》第三版、1946年《中國灸科學》第三版、1947年《配穴概論》《孔穴學》合訂本、1948年《實用針灸治療學》第五版為底本,參考1954年《近世針灸醫(yī)學全書》進行校對,《新國醫(yī)講義教材·針科》(天津國醫(yī)函授學院編)以1937年版校對,現就所見略做介紹如下。
楊醫(yī)亞,原名楊益亞,1914年生,河南省溫縣人,中共黨員,九三學社社員,河北中醫(yī)學院教授。1934年考入近代名醫(yī)施今墨先生主辦的“北京華北國醫(yī)學院”,在校學習期間受聘《文醫(yī)半月刊》主編,1937年主辦了《國醫(yī)砥柱》月刊,期間發(fā)表了大量的針灸相關文章。1938年從北京華北國醫(yī)學院畢業(yè)。1939年在北京創(chuàng)辦了中國國醫(yī)?坪趯W校及中國針灸研究所函授部學習班,辦學期間出版多部針灸著作。1943年受聘于北京華北國醫(yī)學院任教授,1949年又被聘為該院院長。
楊克衛(wèi),男,1984年生,長春中醫(y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專業(yè)研究生。從事中醫(yī)針灸臨床多年,目前在遼源職業(yè)技術學院醫(yī)藥分院從事教學工作。他歷時6年收集民國時期針灸文獻百余種近300冊。其中不乏民國針灸善本,并有館藏未見針灸材料數種。
針科學講義
一、針術之定義
二、針之構造
三、針之種類
四、針之制法
五、針尖之形狀
六、針之選擇與保存法
七、刺針之練習
八、刺針之方式
九、刺針之押手
十、刺針之方向
十一、針之生理作用
十二、針之深部治療“介達作用”
十三、刺針時醫(yī)者與病者之體位
十四、針術之手技
十五、刺針時應注意要項
十六、進針時之程序
十七、補瀉迎隨說
十八、近世針家十四法
十九、通關過節(jié)十六法
二十、刺針刺激之強弱
二十一、從解剖生理學上之見解對于身體之刺針
二十二、刺針之健體及病體作用
二十三、針術之適應癥
二十四、刺針之禁忌點
二十五、針術之不適應癥及禁忌癥
二十六、暈針之處置
二十七、出針困難之處置
二十八、折針之處置
二十九、出針后之遺感覺之處置
三十、出針后皮膚變色及高腫之處置法
三十一、針尖刺達骨節(jié)時之處置
中國灸科學
一、灸術之定義
二、灸術之種類
三、施灸之用料
四、灸之生理作用
五、灸之刺激作用
六、灸之健康及病體作用
七、灸術之應用
八、施灸之方法
九、施灸之前后
十、施灸上之注意
十一、灸痕化膿之理由
十二、灸之善后
十三、灸痕化膿之防止法
十四、灸之適應癥
十五、灸之不適應癥及于身體之禁忌癥
十六、艾灸之大小及壯數之決定
……
《新國醫(yī)針灸講義六種》:
十一、針之生理作用
針以治愈疾病,其作用有三,茲分述于下:
。ㄒ唬┡d奮作用:對于身體各機關之作用,衰弱或麻痹者,與以興奮,例如知覺或運動神經麻痹,或知覺異狀之正調,又如對于內臟機能,營養(yǎng)機能衰弱者,與以支配內臟機關。刺激交感神經,以回復其機能,其他封于因神經機能之異狀,而起月經閉止,便秘等之正調,即一種神經沖動法,與電氣刺激同一作用,惟針刺手術,能適宜于一局部,電氣療則不能。
。ǘ┲浦棺饔茫航钊狻⑸窠、腺(分泌機)等之興奮,或血管擴張,血液之組織灌溉旺盛(如起炎癥時)等,與以鎮(zhèn)靜緩解收縮作用,如基于知覺官能旺盛,而過敏疼痛,運動神經機能亢進,而痙攣抽搐等使之緩解,或消化器管之異狀亢進,而嘔吐下痢之使其鎮(zhèn)靜是也。
生理學上,神經越一程度,如刺激時,則神經疲勞,其興奮力及傳導機能減衰,甚而有時機能一時麻痹,故此,制止作用之手術目的在強刺激,應用雀啄術、置針術或歇針術等為要。
。ㄈ┱T導作用:隔離患部,而從其他部位刺針,以刺激其末梢神經,引起血管作用,導血液于其部位,如對于腦充血之刺激四肢末梢,以擴張末梢部之毛細管,同時使腦之血管收縮,誘導血液至末經是也。又如深部充血炎癥來時,則刺針于淺部,或其他部位,以誘導其血液。又如對于腹部內臟機能亢進,或充血時,則刺激其末梢神經,擴張其血管,使起內臟之血行異狀,或行反射刺激,使下腹運動脈管收縮是也。刺針依以上三作用之發(fā)起,而奏效于疾病,惟現今所行之刺針學說,尚有刺激電氣說,今簡述之于下:
。ㄒ唬╇姎庹f:刺激時,生活體內之液體之電池作用,因針之金屬,與身體內之某種不明物質之間,發(fā)生電氣,以此電流刺激于身體之神經系或組織,以奏效于疾病,故電氣療法,乃系全身,而針術之療法,則乃局部。
。ǘ┐碳ふf:針之刺激,即機械之學理之一種動作,刺激知覺運動之神經,其刺激程度之強弱,刺激時間之長短等,或以亢進神經,或營麻痹等作用,而導以治愈疾病。
(三)刺激變質說:刺針時,因針之大,而損傷筋神經,其損傷部分以下,因而變質,此刺針之損傷若多,其部必麻痹,其麻痹先經興奮階段,此作用即所以應用以治愈疾病。
以上刺針,對于身體之影響各說,舉其大要如下:
。ㄒ唬┡d奮神經;(二)麻痹神經;(三)擴張血管;(四)收縮血管;(五)刺激細胞,旺盛其新陳代謝之機能;(六)去筋肉之緊張力;(七)活潑內臟機能;(八)抑制內臟機能之亢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