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教育的哲學—如何進行創(chuàng)造性學習(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經(jīng)典)
定 價:26 元
- 作者:夏洛特梅森
- 出版時間:2013/3/1
- ISBN:9787802348790
- 出 版 社:中國發(fā)展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G78
- 頁碼:202
- 紙張:
- 版次:
- 開本:16K
《自由教育的哲學:如何進行創(chuàng)造性學習》內(nèi)容簡介:100多年前,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博士創(chuàng)立了第一所“兒童之家”;在英國,另一位教育家夏洛特•梅森創(chuàng)建了“教育之家”,探索真正的人的教育。梅森是西方“家庭教育運動”發(fā)起人,被譽為“家庭教育之母”。在當時只有富人家庭孩子才能享受在家接受教育的背景下,梅森提出了“面向所有孩子的家庭教育”,這需要多大的勇氣與堅定的信念!她終身從事家庭教育的探索與實踐,并寫作了一系列教育經(jīng)典,讓她杰出的教育智慧流傳于世。這套書與其他兒童教育書相比,可以說是一株奇葩,因為它的題材廣泛,研究翔實。梅森的教育思想強調(diào)家庭和學校教育應該是兒童、父母和教師等人不斷學習與成長的場所。讀她的書,我們能夠發(fā)現(xiàn)自我,懂得一個道理:如果我們想要成功地教育自己的子女,必須不斷地理解自我教育。
梅森在《自由教育的哲學》中指出,兒童是一個具備所有發(fā)展可能性和能力的“人”。教育的目的是,盡可能多地把兒童置于與自然生活和思想的活生生的接觸中。梅森在《自由教育的哲學:如何進行創(chuàng)造性學習》中總結了她的教育哲學,向父母和其他教育者傳授了應該怎樣給孩子實施廣博的、激勵的和令他們興奮的教育。
《自由教育的哲學:如何進行創(chuàng)造性學習》編輯推薦:英國著名教育家,“家庭學校”(Homeschool)創(chuàng)始人,“家庭教育之母”,夏洛特•梅森一直在為創(chuàng)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理論而勤奮工作,并在實踐基礎上,勤奮筆耕,最終形成了此套《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系列叢書。其核心觀點,兒童是一個具備所有發(fā)展可能性和能力的“人”,教育的目的是盡可能多地把兒童置于與自然生活和思想的接觸中。在這套書中向父母和其他教育者傳授了應該怎樣給孩子實施廣博的、激勵的、令他們興奮的教育。在各國教育家的努力下,她的這套叢書又回到了人間,成為人們教育孩子的指南,并在美國和歐洲興趣一股“梅森家庭教育運動”。
名人推薦
有時候,當我們審視過去時,會挖掘出一些具有獨特價值的珍寶。夏洛特•梅森是20世紀初英國著名的教育家,“家庭學!保℉omeschool)創(chuàng)始人,被譽為“家庭教育之母”,教育界的“斯波克博士”。她的著作流傳廣泛,影響深遠。在上層社會的兒童在家中接受教育的年代里,梅森的見地改變了他們的生活。她的教育思想為兒童發(fā)展創(chuàng)設了一個非同尋常的起點,給許多學校(特別是私立學校)帶來了生機。
這套叢書與其他兒童養(yǎng)育書相比,可以說是一株奇葩,因為它的題材廣泛,研究翔實。梅森的教育思想強調(diào)家庭和學校應是兒童、父母、教師等人不斷學習與成長的場所。讀她的書,我們發(fā)現(xiàn)了自我,知道了如果我們想要成功地教育自己的子女,必須不斷地理解自我教育。
夏洛特•梅森是一束明亮的光,為我們照亮了兒童思維的藝術。她的思想是面向?qū)嶋H的,她發(fā)現(xiàn)了問題并提出了經(jīng)得住檢驗、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方法。她為我們提供了教育能做什么、應該是什么的視野,并對我們忽視、濫用責任和權威提出警告。
盡管梅森的著作寫于幾十年前,但她勇敢地向我們今人提出了挑戰(zhàn)。許多父母對家庭教育一片茫然,許多教師、學生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中踉蹌掙扎。這個體系仍在尋求如何排除父母和文化的影響來教育我們的孩子,這個體系讓我們的孩子學會考試而不是學會生活。
變化的社會使我們對混亂的、陳腐的、狹隘的教育感到失望,其中“首要的失敗”是生命教育和兒童性格的養(yǎng)成,F(xiàn)在難道不是我們尋求教育失敗根源以及重新開始的時候嗎?經(jīng)過艱難的找尋,這些原著終于重見天日,傳世之作再一次被發(fā)現(xiàn)。
這些作品對父母、教師、學校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我相信我們需要再度思考生命、文化和歷史,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被生命的養(yǎng)料而不是鋸屑所滋養(yǎng)。
夏洛特•梅森,親愛的導師,歡迎你回來,我們的孩子從未像現(xiàn)在這樣需要你!
希望這套叢書能給父母、教師和兒童帶來新的轉變,正如夏洛特所說:“為了孩子的緣故”!
陸有銓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全國教育哲學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
作者:(英國)夏洛特•梅森 譯者:張亞軍 等
夏洛特•梅森(1842-1923)英國著名教育家、“教育之家”創(chuàng)始人。她畢生奉獻于兒童教育事業(yè)之中,倡導“面向所有兒童的自由教育”理念。她寫作的“夏洛特•梅森教育經(jīng)典”一直成為西方父母的家庭教育指南。梅森出生于英國北愛爾蘭的班戈爾,兒童時代基本是在家庭接受教育。當她16歲,母親離世,次年父親病故。梅森開始就讀于一所教師培訓學校,獲得一級證書。此后來到英格蘭沃辛市戴維遜學校教書。從事教學期間,她一直探索其“面向所有孩子的自由教育”的教育理念。在當時的英國社會,她提出這種“自由”教育理念是何等可貴!1880-1892年,梅森開始為學生們編寫系列地理教材,受到學校的歡迎。她應邀請到英格蘭南部奇切斯特市的一所教師培訓學院進行演講,并在那兒呆了五年多時間。這些年她不斷演講,倡導其自由教育理念,這些演講,促成了《家庭教育》一書的誕生。她同時創(chuàng)辦了一本期刊《父母評論》,與父母教育聯(lián)盟的成員保持聯(lián)絡。1891年,梅森來到安布爾賽德,創(chuàng)立了“教育之家”,專門培訓女教師及其他兒童工作者。父母聯(lián)盟推廣至全英國,并成立了父母聯(lián)盟學校。更多的家長得以充分理解和運用的梅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她不斷總結自己的研究與發(fā)現(xiàn),寫作了更多教育圖書,如《父母與孩子》、《學校教育》、《我們自己》、《性格的培養(yǎng)》、《通往自由教育的哲學》等,成為家長們必讀的教育經(jīng)典。
CHAPTER1自我教育1
CHAPTER2兒童生而為人8
CHAPTER3兒童善惡的天性17
CHAPTER4權力和順從31
CHAPTER5神圣的個性39
CHAPTER6三種教育手段49
CHAPTER7如何使用意識61
CHAPTER8意志與理性的培養(yǎng)72
CHAPTER9課程85
CHAPTER10初等學校的自由教育134
CHAPTER11中等學校的自由教育144
CHAPTER12業(yè)余補習學校的范圍161
CHAPTER13基于國家立場的自由教育173
CHAPTER14巨大的網(wǎng)絡198
Chapter1 自我教育
我們的學校培養(yǎng)了許多聰明的年輕人,他們唯一缺乏的就是主動精神、思考能力和那種“設身處地為他人考慮”的道德想象力。
——夏洛特•梅森
人是活生生的
本章的標題可能會引發(fā)某些不應有的同情之心。賞心悅目的節(jié)律運動、獨立行動、用各種有趣的方式表現(xiàn)自我——難道這些就是“自我教育”?大多數(shù)像這樣的現(xiàn)代靈丹妙藥,是悅人心意,因而絕不會被忽視的。對一個孩子進行訓練,使他具有優(yōu)雅的四肢、靈敏的手指、敏銳的眼睛、聰慧的耳朵、伶俐的口齒——我們現(xiàn)在知道,所有這些能豐富人生樂趣的可能性都應該向每一個孩子開放,我們甚至也滿心期望,作為教育的結果,還應該塑造出一個合格的公民所應有的行為舉止。
現(xiàn)在,盡管我們家長聯(lián)合學校已經(jīng)采取了一些教育的外圍行動,并且很樂于采取其他行動。然而我們的觀點卻有所不同,我們深深懷疑這樣的行動對于一個人性格和品行的影響。對一個人的塑造無法從零開始,只能由內(nèi)而發(fā),也就是說,這個人是活生生的,所有試圖塑造其性格的外在教育行動都是修飾性的,而且并非至關重要。
這聽起來像是陳詞濫調(diào),但是讓我們來考慮一下由“兒童是一個人”和“一個人首先是活生生的人”這樣的主張而得出的一些結論,F(xiàn)在還沒有任何外在的措施可以養(yǎng)育生靈或促進生長,洗葡萄酒浴、用天鵝絨裹身對身體沒有任何效果,還可能會阻礙他的生長。生命是有機體內(nèi)發(fā)的延續(xù)不斷的過程,并非從零開始的(外在)實施過程。
也許唯一可以與人的心靈相比擬的是動物,尤其是人類的身體,因為這是我們最為了解的。那個用濫了的花園和植物的比喻容易引起誤解,尤其是那里有一個令人討厭的家伙——園丁,他要決定每一個樹枝生長的方向和每一片葉子的位置。然而,即使不考慮園丁的作用,兒童花園的比喻也是無法接受的,因為它忽視了兒童的基本權利——他的個性,這在植物中是幾乎不存在的。那么,讓我們來思考一下身體和心靈的類似行為。身體靠空氣存活,靠食物生長,需要休息,需要各種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滋養(yǎng)。心靈(這里我指人的所有精神特質(zhì),所有非身體的活動)同樣如此——它在空氣中呼吸,既需要活動也需要休息,并且需要各種不同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滋養(yǎng)。
心靈需要滋養(yǎng)
我們在心靈之屋的外面走了一圈又一圈,但很少走進去。我們提供了精神的操練,但這并不能替代精神食糧——對后者我們只提供少得可憐的定額,一天還不到一顆豆!對身體所需的營養(yǎng)我們考慮得很周全,但沒有人疑惑“是否心靈也需要食物,也需要定時進餐以及什么是它適宜的營養(yǎng)”?
我曾問過自己這個問題,并且努力工作了五十年去尋求答案。現(xiàn)在我急于將我自認為知道的答案告訴大家,但我的答案不是以“做”這些或那些的形式給出,而是建議大家“考慮”這些或那些問題,思考清楚之后,行動自會隨之而來。
心靈的生命靠思想來延續(xù)。一個人一天不思考幾次,他的心靈就沒有活力。但是,“那么,那么”,“驕傲女士”會說,“科學實驗、自然之美、自然學習、節(jié)律運動和感官練習,也都屬于思想嗎?”通常來說是這樣的,尤其當我們把思想視為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時,甚至在藝術方面也是如此。但是,當我們說到影響生活的思想,也就是性格和品行時,就要重新審視上述觀點了。二者是直接從心靈到心靈的,教育的外圍工作既不能促進也不能阻礙它們的發(fā)展。每個兒童從大人之口了解許多關于性格和品行的主張,它們以家族傳統(tǒng)、民間智慧的方式存在——事實上我們可以稱之為口頭文學。但是,當我們將心靈與身體相比較時,我們發(fā)現(xiàn)營養(yǎng)豐富的一日三餐對健康很有必要,而漫不經(jīng)心的精神食糧則缺乏營養(yǎng)。我們的學校培養(yǎng)了許多聰明的年輕人,他們唯一缺乏的就是主動精神、思考能力和那種“設身處地為他人考慮”的道德想象力。這些品質(zhì)只能由適宜的精神食糧來滋養(yǎng),而普通的學校課本和日常教學并沒有提供這些食糧,或者并沒有提供足夠的數(shù)量。我在這里要強調(diào)一下“數(shù)量”的重要性,它對身體和對心靈同等重要,二者同樣要求“豐盛的飯菜”。
給心靈提供合適的食物并非輕而易舉之事,給兒童提供這樣的食物就更難,因為據(jù)說他們“沒頭腦”、“智力低”等等。但我們許多人都見過那些由適宜的精神營養(yǎng)哺育的孩童所表現(xiàn)出來的優(yōu)良智力,可是教師通常無法承擔發(fā)現(xiàn)這種“適宜的營養(yǎng)”的繁重任務。我們危險地靠近了柏拉圖所譴責的“靈魂的謊言”,那是對最高真理的褻瀆,即普羅泰戈拉后悔說過的“知識就是感覺”。當我們嘗試了所有純粹的感官教育手段之后,我們還能說什么呢?知識不是感覺,也并非由感覺派生而來。我們以他人的思想為營養(yǎng),而對思想的應用又激發(fā)出新的思想,這樣我們就變得越來越有思想。不需要有人邀請我們進行推理、比較和想象,心靈和身體一樣,自會消化適宜的食物,而且它必須進行這樣的消化,否則它就無法工作。
教育是精神的事情
但是,兒童索取面包而我們卻給了他們石頭。我們所提供的是心靈不欲消化吸收卻只想排出體外的關于客體和事件的信息(通過一張考卷?)。
不久之前,霍爾丹爵士說過“教育,是精神的事情”,真是一語中的。然而我們還在堅持從零開始的教育,把教育作為一種身體活動或是一種潤滑劑。我們開始看到希望。除非了解一個人的內(nèi)在精神,否則我們無法了解這個人,因此,除了自我教育,沒有別的教育方式。一旦一個幼童開始他的(自我)教育,他就像是一個學生。我們要做的就是給他提供精神素材,“質(zhì)”和“量”都要有保證。當然,我們每個人擁有的精神素材都是有限的,但我們知道從何處獲取這些素材。世界上最好的思想都儲藏在書本里,我們應該把書本——最好的書本向兒童敞開,我們自己要做的就是備足貨源,有序供應。
我為孩子們感到擔心。每一次現(xiàn)代教育運動都傾向于貶低他們的智力,最甚者莫過于新近出現(xiàn)的試圖將可能適用于精神缺陷兒童的“半流質(zhì)食物”,應用于正常兒童身上的“聰明”做法。但是,“所有大肆流行的事物都是突如其來的,而且無可避免地會走向死亡,沒有復活的希望”。如果蕭伯納先生是對的,我就不需要探討“新教育”運動中一些風行一時的形式了。對于教育目前一方面從心理學、另一方面從社會學中不斷分離出來的趨勢,有一種巧妙的說法,認為教育應該從中獲益。但如果教育運用它重新獲得的自由制造出千奇百怪的錯誤來,又怎么辦呢?
新式教育適合于所有孩子
種種思慮使我深感工作的繁難,是到該出手的時候了。我應該把我認為普遍適用的原則和實踐描述出來,加以說明。我試圖闡述一種在我看來符合一切的理性要求——即便是柏拉圖所設的最嚴格標準的教育理論體系,它“經(jīng)得起推敲,隨時準備與反對意見辯論,不是借助自己的觀點,而是借助絕對真理”。其中部分內(nèi)容是新的,大部分是舊的。它是平和的,而非尖銳的。當然,我對它抱有雙重期望,希望它既能吸收他人的思想,也能提供自己的思想,但其中并沒有多少吸引人眼球的閃光的結論。
博姆帕斯•史密斯教授在其曼徹斯特大學的就職演說中談道:“如果我們能用一種綜合性的理論來指導實踐,就可以嘗試以前從未想過的任務,從而擴展我們的經(jīng)驗!蔽业闹鲇锌赡芴峁┻@樣一種理論指導,而且其結果正如教授先生所描述的那樣了然——大批教師嘗試他們自己從未想到過的任務。一個人發(fā)現(xiàn)了某一件物體是因為它就在那里,沒有一個健全的人會以此為榮。相反,在金•亞瑟先生看來,“這些珍寶——無論我是如何幸運地得到了它們——都是屬于公眾的”。經(jīng)過多年努力,我們已經(jīng)找到了通往“阿拉丁洞穴”的途徑,我渴望著將其向公眾開放。
讓我試著描述將要推出的理論的一些優(yōu)點:它適用于任何年齡,哪怕是七歲的男孩!它既研究智力超群的孩子,也關注智力遲鈍的孩子。它所有的興趣和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和他們的學習上,而不在教師和他們的教學上。
我想,所有用這一方法教出來的孩子,都會用流利和清晰的語言來表達他們自己,并且詞匯豐富。孩子們的神經(jīng)非常健全,并且智力上的操作使他們的思想和生活更為純潔。父母變得對學校工作頗有興趣,并且發(fā)現(xiàn)他們的孩子變成“令人愉快的伙伴”。孩子們對書本很感興趣(勝過故事書),并且真心實意地熱愛知識。教師們可以從大量的修正工作中解放出來。這樣教出來的孩子無一例外地在任何學校里都很出色,無需使用任何表揚、獎勵等來刺激這些年輕學子。我可不是要在這里王婆賣瓜,雖然讀者免不了要這么想,但這遠非我的本意。
三十多年前,我出版了一本關于兒童家庭教育的專著,人們寫信詢問我,怎樣才能在家庭女教師的幫助下,實現(xiàn)我書中所提到的使孩子得到完美發(fā)展的忠告。當時我就想到應設計一個系列教材,使孩子們能在正確原則指導下自行學習,從而減少對教師的依賴,也就是說,兒童的教育主要應是自我教育。一些相應的學校建立起來,其座右銘就是“我是、我能、我應該、我愿意”。這些學校在發(fā)掘兒童自身具有的多樣性、能力、責任心和決斷力方面產(chǎn)生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