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303—301》,字逸少,號澹齋,瑯琊臨沂人(今山東臨沂》,后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父王曠,歷官淮南丹陽太守、會稽內史。伯父王導,歷事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出將入相,官至太傅。羲之幼時不善于言辭,長大后卻辯才出眾:且性格耿直,享有美譽。朝廷公卿著重王羲之的才器,屢屢召舉為官,他都辭謝。后為征西將軍瘐亮參軍,累遷長史,進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世稱『王右軍】『王會稽』。
編者按
書法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藝術,它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人民生產、生活的需要,漢字的書體經過多次演變,從詭譎 奇崛的甲骨文逐漸發(fā)展到蒼茫渾厚的金文、再到規(guī)整句凈的大小篆、嚴整肅穆的隸書、端莊成熟的楷書和連綿飛動的草書、不拘不放易寫好認 的行書等多種書體。每種書體都有自己的藝術特色。行草書具有更為廣泛的實用價值,能快寫,又易識別.,同時優(yōu)秀的行草書作品,也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如王羲之的《蘭亭序》和孫過庭的《書譜》就分別是用行書和草書書寫的,它們不但形體優(yōu)美、而且意境高遠。書家以嫻熟的 用筆技巧、精妙的筆法、塑造出完美多變的字體造型’營造出幽雅的意境,給人以美的感受。行草書在我國的書法藝苑中和書法史上都具有重 要的地位’歷史上各個時期出現了許多的行草書名家留下了大量的優(yōu)秀作品。
行草書與其它書體相比,有其獨特的審美價值,也有其獨特的書寫規(guī)律和藝術技巧。藝術技巧是書法創(chuàng)作的必要條件,它不僅是書家自 身本質力量妁一種外化和對象化,而且能充分體現創(chuàng)作者才能智慧的高低和創(chuàng)作能力的大小,影響著作品整體美的構成。書法學習的主要任務,一是學習范本的用筆技巧,二是學習范本的結字布白方法。用筆的目的一是為了塑造點畫線條的質量,二是為了筆法自身的表現力,三是 為了連接點畫線條,使其間關系合理’四是為了調整筆鋒的狀態(tài)。我們學習筆法不僅僅是起、行、收筆處的運筆程式,筆法的目的是塑造線條 質量,體現筆法自身的表現力,連接點畫線條,使其間關系合理,以調整筆鋒的狀態(tài)。筆法的選擇與線條質感直接相關,通過對筆觸的分析, 線條質感的判斷,原作工具材料等客觀因素的考查等為背景,通過點線輪廓將筆法還原到筆觸面的筆鋒著紙狀態(tài)及決定筆鋒的運筆動作層面,這樣才能實現筆法的全過程。結構作為線條的框架,決定線條質量的有效程度,結構的審美格調是書家風格、品味、格調的反映。結構因時相傳,更因時、因地、因書體風格而不同,但還是有其內在規(guī)律可循的。
該書選取古代具有代表性的行、草書法帖,采用高科技最新數碼還原專利技術,進行放大處理,放大而不失真。并有簡體釋文,供臨學者 和書法教學工作者作教學輔導和參考,對于書法教學工作者和具有一定基礎的書法愛好者及初學者研習都不失為一本好書。對于書法教學工作 者而言,由于原帖字普遍較小,對各種筆法和結構往往不太容易看清和理解,放大后,對帖中字每一個筆畫的用筆的細微之處如提按頓挫、方圓藏露、轉折映帶等的豐富變化都能清楚地看到,可以通過對筆畫線條外輪廓的分析,還原其用筆過程。同時,對結構的比例、輕重,大小、 疏密等也更力直觀,更易分析和講解。對學習者來說,一帖在手,不僅增加對帖的感性認識,而且對進一步理解技法有較大的幫助,讓初學者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