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心雜言》體同《論語》,屬于“格言”類著述。以如何修身治家以及入世為官者如何自律守正為主旨,其內(nèi)容約略有三:一是士君子應有憂患意識;二是士君子如何“修身而守道”;三是對子女的訓誡,其思想對今人立身行事頗有教益。
李邦獻(生卒年不詳),字士舉,宋代懷州(今河南沁陽)人,宋朝宰相李邦彥之弟。一生從政近四十年,官至直敷文閣,年六十告老還鄉(xiāng),八十余歲時辭世,在宋代,李邦獻以修身養(yǎng)性、廉潔自律而聲名遐邇。
前言
省心雜言原序
省心雜言原文
省心雜言原文釋評
省心雜言原跋
[釋評]你孝敬老人,你的兒女也一定孝順父母;敬重別人的人,也會得到別人的敬重。
古代有“百善孝為先”的格言,也流傳著很多感人的故事。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此鳥(指烏鴉)初生,母哺六十日,長則反哺六十日!币馑际菫貘f一出生,由烏鴉媽媽喂養(yǎng)他六十日,等到后來烏鴉媽媽年老體衰時,已經(jīng)長大了的小烏鴉就會反過來照顧媽媽。烏鴉尚能如此,何況人呢?
東漢初期有個叫江革的人,小時候父親就死了,是母親把他撫養(yǎng)成人的。當時社會動蕩,江革就背著母親四處逃難。路上幾次遇到土匪強盜,江革就央求他們:母親年紀大了,請饒我一命,使我奉養(yǎng)母親。賊人感念他的一片孝心,就放他們母子走了。后來,他們來到相對安定的南方,江革自己常常貧窮赤腳,過著艱苦的日子,可卻滿足母親所需的一切。由于他的善行,朝廷褒獎他,推舉他為孝廉,后來甚至做到五宮中郎將的高官。
這真是應了那句“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下一顆孝的種子,就收獲了福的果實。孝是對于長輩而言的,而對于朋友,我們則需要相互尊重,共同承擔。其實,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對朋友重義,朋友對你也就講情。關羽對兄弟義薄云天,不為曹操的高官厚祿所動,千里走單騎,過關斬將,一心想的就是投奔哥哥。他成了“忠義”的楷模,以至人們把他當做神來敬,甚至與孔子并稱,一個文圣人,一個武圣人,香火不斷,被世人銘記。
在家講孝道,出門重情意,即使是現(xiàn)代化的今天,同樣不過時。
[原典]聲色者敗德之具,思慮者殘生之本。
[釋評]天天沉湎于歌舞美色,常使一個人德行敗壞;每每挖空心思地計較算計,是殘害生命的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