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究讀本:馬克思<人類學筆記>研究讀本》作為國內外第1本以文本文獻學研究范式、社會哲學理解模式全面解讀《人類學筆記》的學術著作,將《人類學筆記》置于和諧社會建構理論的學術譜系之中,闡明了其相同的問題域和重要的現實價值!恶R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究讀本:馬克思<人類學筆記>研究讀本》的研究對象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文獻摘編、歷史考證、研究狀況、當代解讀。
對馬克思主義經典并作的下解讀
體現全面性和系統(tǒng)性
突出文獻性和考證性
力求專業(yè)性和準確性
曹典順,男,江蘇師范大學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范式創(chuàng)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哲學博士,江蘇省哲學學會理事、徐州市哲學學會秘書長,入選江蘇省“333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主要研究方向:哲學基礎理論、社會哲學、馬克思主義文本——文獻學。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首席專家。
導論 為什么馬克思要撰寫《人類學筆記》
第一部分 歷史考證
第一章 《筆記》寫作背景
一 《筆記》寫作的時代背景
二 《筆記》寫作的學術史背景
三 《筆記》寫作的學術背景
第二章 《筆記》國外主要版本和傳播
一 《筆記》在西方的主要版本和傳播
二 《筆記》在蘇聯的主要版本和傳播
第三章 《筆記》國內主要版本和傳播
一 20世紀《筆記》在國內的主要版本和傳播
二 21世紀《筆記》在國內的主要版本和傳播
第二部分 研究狀況
第四章 《筆記》國外研究狀況
一 《筆記》的民族學視域研究
二 《筆記》的人類學視域研究
三 《筆記》的社會哲學研究
第五章 《筆記》國內研究狀況
一 《筆記》的唯物史觀研究
二 《筆記》的人類學研究
三 《筆記》的社會哲學研究
第三部分 當代解讀
第六章 《筆記》的結構、邏輯和內容
一 《筆記》的文本結構和邏輯架構
二 《筆記》的主要內容
第七章 《筆記》的重要理論觀點
一 社會發(fā)展道路具有規(guī)律性
二 社會發(fā)展道路存在特殊性
三 社會發(fā)展道路注重和諧性
第八章 《筆記》的當代意蘊
一 《筆記》是全面認識馬克思不可逾越的重要著作
二 《筆記》是研究社會發(fā)展理論的重要學術成果
三 《筆記》是當代中國道路建設的重要思想資源
第四部分 經典著作選編
馬克思馬·柯瓦列夫斯基《公社土地占有制,其解體的原因、進程和結果》一書摘要(節(jié)選)
馬克思路易斯·亨·摩爾根《古代社會》一書摘要(節(jié)選)
馬克思約翰·菲爾爵士《印度和錫蘭的雅利安人村社》一書摘要(節(jié)選)
馬克思亨利·薩姆納·梅恩《古代法制史講演錄》一書摘要(節(jié)選)
馬克思約·拉伯克《文明的起源和人的原始狀態(tài)》一書摘要(節(jié)選)
第五部分 附錄
附錄Ⅰ 研究文獻精選
一 [美]勞倫斯·克拉德:《進化論、革命和國家:馬克思與他的同時代人達爾文、卡萊爾、摩爾根、梅恩和柯瓦列夫斯基的批判關系》(節(jié)選)
二 [蘇]古拉姆·克拉德:《摩爾根對馬克思的影響:亞細亞社會問題》(節(jié)選)
三 [英]特奧多爾·汕寧:《晚期馬克思與俄國的“資本主義邊緣”》(節(jié)選)
四 江丹林:《馬克思晚年“人類學筆記”與唯物史觀》(節(jié)選)
五 榮劍:《馬克思的社會歷史理論和“晚年筆記”探析》(節(jié)選)
附錄Ⅱ 延伸閱讀書目
一 中文參考文獻
二 外文參考文獻
后記
7.原始觀念的發(fā)展和傳播
在這個部分,馬克思摘錄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關于行會的起源,另一個是關于親屬的觀念。行會起源于古愛爾蘭常見的放牧合作社;同一詞也用來表示按契約結成的合伙團體,以及由同一血統(tǒng)形成的共同繼承人的團體。親屬的觀念又稱之為“圣者之族”,即被應用于寺院及其僧侶和主教,也被應用于宗教團體等的集體組織。
8.原始法律的權利維護手段(A)
梅恩之所以專門論及原始法律的權利維護手段,是因為在較古老的時代里,很長時期內,最重要的社會建設是維護權利的手段,而不是法律本身的訴求。財產扣押就是這種手段。布雷亨的《古制全書》的絕大部分都是有關財產扣押的,這里指的是對法的原則說來最重要的程序,即通過財產扣押實現對人們權利的維護。談到財產扣押,有必要提及“誓金訴訟法”,因為誓金訴訟法不僅是古羅馬的第一個訴訟法,也是現今世界上使用的大多數民法方面的維護權利手段的母體。
從實踐角度看,用法庭以外的辦法扣押他人財產以滿足自己要求的權力帶有很大的風險,因為企圖扣押財產,如果忽略法律及其準確地要求的各種行動和言詞,他除了不能達到他的目的外還要招來大量的罰款,就像他最初所提的償還要求一樣毫不留情的逼他交出。馬克思對此的評論是,古代法的及其瑣細的訴訟手續(xù)表明,法學與羅馬卜師的宗教儀式或蒙昧人的巫醫(yī)的魔術不過是一丘之貉。
9.原始法律的權利維護手段(B)
《古制全書》號稱是基督教傳人愛爾蘭后,在圣帕特里克影響下制定的愛爾蘭法典,一半以上的篇幅講述財產扣押法。從本質上看,古愛爾蘭法律從實質上更接近蠻族法律而不是英國法律。這種觀念是馬克思的評注,因為古愛爾蘭法律主要限于主人對其佃戶提要求的權利維護手段,即為地主階層服務的。這就是說,身為地主的債權人在扣押財產時除攫取牲畜(這是首要的)外,也攫取人作為奴隸。
10.已婚婦女不動產的早期歷史
在古愛爾蘭的法律中,對已婚婦女的不動產有明確規(guī)定,即妻子有種不經丈夫同意而處理自己財產的權利。需要說明的是,印度立法中對婦女的寬厚之處,迄今表現在斯特里德罕(即不能由丈夫出讓已婚婦女的不動產)的風俗中,同樣也表現在妻子的財產傳給女兒或家里的女成員,等等。然而,這種有利于婦女權益的法律規(guī)定,在17世紀初卻被特別地宣布為非法制度之一。實際上,有清楚的跡象表明,闡述混合了的法律和宗教問題的婆羅門作家們,一直不斷共同努力限制婦女的權利。
需要指出的是,梅恩認為,羅馬帝國的崩潰對婦女的人身自由和財產自由是極其不利的。但是,馬克思卻認為這種觀念是不對的,因為馬克思認為,只要看一看(羅馬)教會廢除或者盡可能阻止離婚,把結婚一般視為罪孽就夠了,雖然它是一種圣禮;至于“財產權”,那么暗中覬覦田產的教誨,當然有興趣為婦女確保一些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