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科學·常識》是陳嘉映的代表作之一,這本書既是對歷史上人類求知歷程的回顧,也是對人之本、知識之本的追問。
人類解釋世界的努力,前有神話、巫術,后有哲學、科學。排除了千難萬險,才抵達日心說、牛頓力學、進化論、量子物理,才使得科學成為真理的代言者。一方面人們常常反思,科學為什么會取得這樣的成功?人們經驗著同樣的世界,為什么只有歐洲產生了科學?另一方面,我們也為科學之成功付出了代價:用科學來逼近真理,卻將人的心靈排除出真理的領域之外。用數(shù)學和實驗思維樹立的科學大廈里,沒有人之善惡、悲喜的位置科學果真是這個世界的全部答案嗎?人們在科學道路上探索,有時竟恍然不知我們對世界的理解是在深入,還是在背離。難道果真如老子所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科學之外,還另有有求道之途?
《哲學·科學·常識》是陳嘉映站在人類認知發(fā)展前端的一次回望:回到我們探求真理的本意:我們究竟是要探索未知的領域,拓展人類認識的邊界?還是要理解我們存在于其中的世界,在紛繁的人世間消解困惑,更好地生活?
【序】
我有很多困惑,很多問題。思想對生活有什么意義?更明確一點兒,理論對生活有什么意義?例如,倫理學教人為善嗎?如果一切理論皆是灰色只有生命之樹常青,那怎么竟會出現(xiàn)理論這種東西?這些思考帶向希臘,思想的理論形態(tài)大概是在那里出現(xiàn)的。希臘哲人曾嘗試為世界提供理性的整體解釋。然而,那是不是太遙遠了?看起來,哲學自負的工作早已被科學接了過去,哲學也許已經壽終正寢。然而,科學在何種意義上為我們提供了對世界的整體解釋?現(xiàn)在想弄懂任何一門科學分支都需要很多年的專門學習,談何整體畫面?遠為根本的是,科學把心靈留在了畫面之外,科學世界觀沒有為喜怒哀樂美丑善惡留下席位。那么,我們有兩套真理―科學真理和生活的真理?柯瓦雷質疑說:兩套真理,那就是沒有真理。真的如此嗎?也許真理是在不同的層面上顯露?也許我們凡人從來只生存在斷續(xù)相連的局部真理之中?一個疑問帶到另一個疑問,往往不斷的追索又把我引回最初的疑問。問題互相纏繞,疑惑互相滲透,它們以各種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明確性呈現(xiàn)出來。
哲學思考難得產生值得付諸文字以與他人分享的果實。就算出現(xiàn)了幾個有意思的想法,把這些想法表達清楚連貫成章也非易事。這本小書以眼下的形式開始動筆,至今也在五六年以上了。每一節(jié)剛剛寫成,就又抹去重新寫過,不知凡幾。擺在眼前的這一沓稿子,仍百般不滿意。但出于種種外部的考慮,現(xiàn)在就要把這本小書付印。
眼下這本小書,既不是一個開端,更不是一個結論。它只是我行在困惑中的一些片斷思考,為了付印多多少少按一個主題組織起來。這個主題是哲學和科學的關系,以及兩者各自和常識或曰自然理解的關系。沿著這條主思路,上篇先粗略回顧了哲學方式的整體解釋到科學方式的轉變。下篇分專題討論實證科學對經驗的關系,科學概念的特征,科學的數(shù)學性質,預測、假說和實在問題。最后一章集中討論常識、科學、哲學三者的關系,有點兒像個小結。
這本小書大量借用了科學哲學的研究成果,但它并不是一本科學哲學方面的論著,對科學的內部理論結構無所發(fā)明。我關心的是哲學的命運,或者,思想的命運。
按設想,這本小書是兩部中的前一部,后一部正在寫作之中,從還原論展開對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性質的探討,結之以對道理和真理的思考。
本書很多章節(jié)曾陸續(xù)發(fā)表,這些章節(jié)在納入本書的時候都做了大量修訂。
引文按我自己的舊例,若手頭有中文譯本,就標中譯本書名頁碼,以便讀者查找所引書;譯文卻可能是我自己的,這有時是因為對現(xiàn)有中譯本的譯文不夠滿意,有時是因為在本書的行文中有些譯名需要統(tǒng)一。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引文則通常只標出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 版本制定的邊碼,譯文多采自王太慶、汪子嵩、張竹明、苗力田、王曉朝、徐開來等學者,有時參照英文德文譯本乃至希臘原文稍做改動。
本書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十五規(guī)劃第一批立項課題 科學世界與日常世界的分合的成果,在此對教育部的支持表示感謝。我還要感謝華東師大和童世駿教授,感謝卑爾根大學和希爾貝克(Gunnar Skirbekk)教授,他們?yōu)槲野才帕嗽诒盃柛髮W做三個月的研究交流,使我得以專心為本書定稿。不少朋友和學生總認為我在做什么重要的工作,我將錯就錯,受到鼓勵。妻子和女兒不覺得我在做重要的事情,但既然我愛做,她們就支持,這種支持當然是最重要的。感謝簡寧張羅本書的出版,書稿完成后,他讀了一過,說是像讀小說;那當然最好不過了。南京大學的郭洪體、華東師大的劉曉麗校讀了打印稿,建議了不少修訂,在此特表感謝。
2006.10.23,于上海外環(huán)廬
陳嘉映
著名哲學家,首都師范大學哲學系教授。
陳嘉映1952年生于上海,文革期間在內蒙古插隊,曾經在油燈下研讀了黑格爾、康德等人的著作,并自學了德語。日后陳嘉映投身分析哲學、現(xiàn)象學和科學哲學的研究,并為中國哲學界譯介了兩部極其重要的德語哲學著作,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和維特根斯坦的《哲學研究》。
作為哲學作家,陳嘉映專注于哲學普及和人本主義思考。他善于從純粹的哲學思辨中跳出來,思考哲學對于生命與人生觀的關照。《哲學·科學·常識》《價值的理由》《何為良好生活》等,都是這種有關照的哲學作品。用陳嘉映的話說,天下的道理,差不多早都被前人講過;他自己則是嘗試用普通讀者比較易懂的方式,把道理重新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