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書簡介
本書是孫紹振文學作品解讀系列之一。該系列是孫紹振教授文學作品解讀理論與實踐的匯集,共5本,其他三本為《孫紹振如是解讀作品》(散文及其他卷)、孫紹振如是解讀作品(小說詩歌卷)、《文學解讀基礎孫紹振課堂講演錄》《演說《紅樓》《三國》《雷雨》之魅》《演說經典之美》。
內容簡介
本書所解讀的是主要是各版本語文教材中的古代詩歌、現(xiàn)代詩歌、散文詩及小說名作。文本解讀能力是一項十分重要的語文能力,對文本的無效分析已成為制約語文水平提高的瓶頸。孫紹振老師以他深厚的理論學養(yǎng)和深邃的學術眼光,從哲學和方法論的高度,嫻熟運用比較、還原等藝術哲學方法,鞭辟入里地對這些名篇名作進行解讀,為文學愛好者和中小學教師提供了有效解讀文學作品的很好范例和方法。其看似漫談式的筆調既展示了獨特的視角,給予方法上的可操作性的深刻啟示,引發(fā)思維的震蕩,又恰到好處地鉤連了文學規(guī)律、心理、審美等多維內容,讀來清新自然,給人以美的享受。
孫紹振1961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留校工作一年后,派至華僑大學中文系工作到1970年該校解散并下放農村。1973年調到福建師范大學中文系,F(xiàn)為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委員會主任,博士生導師,福建師范大學海峽兩岸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研究員。
1990年曾至西德特里爾大學進修,1992年應邀至美國南俄勒岡大學英語系講授中國現(xiàn)代文學,1995年在香港嶺南大學作訪問研究。曾任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福建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孫紹振在朦朧詩大論點中以《新的美學原則在崛起》而崛起于文壇。其理論著作有《文學創(chuàng)作論》《論變異》《美的結構》《演說經典之美》十余部。已經出版的散文集有《面對陌生人》《靈魂的喜劇》《滿臉蒼蠅》《美女危險論》《愧對書齋》《榕蔭問月》《孫紹振演講體散文》。上世紀末,介入中小學語文教學研究,著有《名作細讀》《孫紹振如是解讀作品》《月迷津渡》《孫紹振解讀經典散文》《經典小說解讀》等。
在解讀了六百余篇經典作品的基礎上,針對西方前衛(wèi)的讀者中心論提出了文本中心論,出版《文本中心的突圍和建構》,在昭示西方前衛(wèi)文學理論對文本解讀無能的同時建構了中國式的文本解讀學,出版《文學文本解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