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哲學》一書以翻譯與敘述的模式結合,向讀者介紹了西方哲學思想流派中生存哲學體系的核心思想。作者通過對存在問題、真理問題以及現(xiàn)實問題的闡述,主張應從本原上去觀察現(xiàn)實,通過內心行為去把握現(xiàn)實,以純哲學的語言發(fā)出了注重人的生存、強調人的自由的呼聲。
了解生存哲學的普及讀物
前言
民國時期是我國近現(xiàn)代歷史上非常獨特的一段歷史時期,這段時期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一方面,舊的各種事物在逐漸崩塌,而新的各種事物正在悄然生長;另一方面,舊的各種事物還有其頑固的生命力,而新的各種事物在不斷適應中國的土壤中艱難生長。簡單地說,新舊雜陳,中西沖撞,名家云集,新秀輩出,這是當時的中國社會在思想、文化和學術等各方面的一個最為顯著的特點。在這樣的時代和社會背景下,對新式青年的培育成為當時思想界、文化界和教育界進步人士著重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引導青年人從中國傳統(tǒng)的封建文化的弊病中解放出來,科學地審視和繼承傳統(tǒng)文化中的有益的成分,同時科學地借鑒和接受新鮮、進步的西方社會思想成為當時重要且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和社會思潮。
本社此次選擇了一些民國時期曾經出版過的、有關青年教育的圖書,整理成為一套《民國青年教育叢書》出版,以饗讀者。這套叢書涉及青年人的讀書、工作和生活,部分圖書側重于理論上的引導,另有部分圖書則側重于以生活實例來宣揚符合時代和歷史進步發(fā)展方向的人生觀、價值觀,引導青年人走上積極向上、努力進取的人生道路。這套叢書選擇的圖書大多以平實的語言蘊含豐富而深刻的人生哲理,讀來令人回味無窮,既可供大眾讀者消閑閱讀,也可供有專門興趣的讀者拓展閱讀。這套叢書不僅對民國時期的青年讀者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其中的許多觀點和道理,即使在當今社會也沒有過時,仍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因此也非常適合今天的大眾讀者閱讀和參考。
社此次對這套叢書的整理再版,基本保持了原書的民國風貌,只是將原來繁體豎排轉化為簡體橫排的形式,對原書中存在的語言文字或知識性錯誤,以編者注的形式加以校訂,以便于今天的讀者閱讀。希望各位讀者在閱讀本叢書之后,一方面能夠對民國時期的思想文化有一個更加深刻的了解,另一方面也能夠為自己的書櫥增添一種用于了解各個學科知識的不可或缺的日常讀物。
編者:張嘉謀
張嘉謀(1874~1941年),民國教育家、藏書家。字中孚,晚年自號梅溪釣徒。祖籍濮陽縣。高祖父時遷居河南南陽。今南陽市宛城區(qū)人。光緒二十三年(1897)舉人,曾任內閣中書,主講于陜州三門書院、淅川丹江書院。創(chuàng)辦有南陽敬業(yè)學堂,河南女子師范學堂等學校。任河南省議會議員、中州文獻征輯處調查員,1931年任河南通志館纂修、河南省博物館館長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