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是河北師范大學主辦的學術集刊,為半年刊。之前以《燕趙學術》為名出版多期,2014年更名為《中國語言文學研究》,由我社連續(xù)出版。本刊包括語言學、古代文學、文獻學、現(xiàn)當代文學、文藝學、學術名家等欄目,收錄有關文學、語言學等相關文章,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本刊被評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集刊。
崔志遠 男,河北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1946年生,河北省晉州市人。畢業(yè)于河北師范學院中文系。曾當過農(nóng)民、中學教師、高校教師現(xiàn)供職河北師范大學,系中文系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河北文學學會副秘書長,石家莊市文藝評論指導小組成員。
漢語詞匯與方言研究
禪籍詞語考辨四則【雷漢卿 李家傲】
以“主義”為例論五四時期詞語多樣性和復雜性【楊亞賢】
《紅樓夢》36例“越性”分布及版本考辨【褚 靚】
鄂西北方言的“叫他/你莫”【辛亞寧 汪化云】
河南尉氏方言表否定的“快VP嘞”【辛永芬】
古代詩學研究
從古史制度到詩學理想:論“采詩官”問題的話語延伸【王志清 李建英】
詩畫互動:論明中期吳中詩風的崇實趨向【袁志準】
明清小說研究
新見明代小說集《續(xù)耳譚》考論【陳國軍】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庚寅本)》研究述論【林海清】
中國當代文論研究
錢中文的“文學審美意識形態(tài)”說及其歷史地位【祁志祥】
“歷史化”的文藝學知識生產(chǎn)之反思【孫秀昌】
失語癥與文學理論知識生產(chǎn)的危機【!≤姟
知識生產(chǎn)視域中的“形式本體論”探究【王亞芹】
生成中的馬克思主義批評理論“中國形態(tài)”【劉 欣】
京津冀文學研究
一個不應被忘卻的文學前輩——論公蘭谷先生的文學成就【王 勇 郭燕立】
試論孫犁前期小說中的“勞動”書寫【宋穎慧】
孫犁《蕓齋小說》的人文關懷【李振剛】
文化身份與文學表達研究
論20世紀90年代以來新移民小說中的“第三空間”
——以“河流”“家園”“紫禁城”空間意象為例【李 靜 高玉敏】
被批判的“娛樂”——20世紀40年代文藝大眾化論爭中的徐訏與無名氏【康 鑫】
《受活》:異質混成的革命書寫【陳國元】
俄羅斯文學研究
在紀實與虛構之間——斯維特蘭娜·阿列克西耶維奇創(chuàng)作面面觀【吳曉都】
艾特瑪托夫自然觀的民族淵源【史錦秀】
阿斯塔菲耶夫創(chuàng)作中的西伯利亞形象【張淑明】
史料校訂與文獻應用研究
明代史料筆記與《漢語大詞典》的編纂【王其和 張君慧】
獻縣《戈氏族譜》的文獻價值【劉青松】
高步瀛“《詩》鄭箋無‘懾,懼’”說補證——兼論李善注《文選》的釋詞特點【邱 賢】
學術名家
丁帆學術思想論略【劉衛(wèi)東】
亦開風氣亦為師——陳平原的文學史研究【季劍青】
李春青先生的學思歷程述略【趙 新 趙雪峰】
書評與書序
制度架構中的文學生成與發(fā)展——劉萬川《唐代中書舍人與文學》序【王長華】
打開歷史的皺褶——《先鋒小說的興起》讀后【王 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