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舞學科建設六十年論壇文集》是中國古典舞學科建設六十年論壇的論文集,書中集結了各位專家回望中國古典舞60年的發(fā)展歷程,進一步全面、系統(tǒng)闡述了中國古典舞學科創(chuàng)建的歷史價值、繼承、人才培養(yǎng)、新時期的再發(fā)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為可持續(xù)性再深入的論述古典舞學科建設提供了理論基礎。
主編前言——緣起
甲子之敘,敘中國古典舞一個甲子的嬗變與復興。
甲子之時,以“大美不言中國·中國古典舞甲子之敘”晚會致敬創(chuàng)建中國古典舞的先輩們,以“中國古典舞學科60年學術論壇”傳承中國舞蹈的美學精神,溫故而知新。
在北京舞蹈學院建校60周年暨中國古典舞學科建設60周年之際,中國古典舞系舉辦了一系列的紀念活動,隨著兩臺中國古典舞專場紀念演出——《大美不言·中國古典舞甲子之敘》和《中和大雅·古舞今聲》東方古代雅樂展示,中國古典舞系舉辦了兩場主題論壇——“中國古典舞學科60年建設與發(fā)展懇談會”和“當代視野下的古代舞蹈研究”,以達到“循學術之端、興學術之風、研學術之事、結學術之果”的目的。
以“薪火相傳繼往開來再創(chuàng)輝煌”為主題的“中國古典舞學科60年建設與發(fā)展懇談會”設立了“中國古典舞學科建設研討”、“中國古典舞教學研討”和“中國古典舞劇目創(chuàng)作研討”三個主題內容。
“當代視野下的古代舞蹈研究”,其關注點在于探究東方古典舞蹈的遺存與沿承,這種傳統(tǒng)樂舞的遺存對于一個國家的身體文化意義何在?除了在古代典籍、戲曲、武術中遺存和保留的片言只語,身形手影,我們如何在東方的舞蹈文化中尋求共同的精神軌跡和身體痕跡?繼東方古代雅樂展示演出后,深入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體舞蹈遺存,對中國古代舞蹈的古典審美特性、形制、樂音、律動和東方古老文化的表達方式與內涵意蘊,在古代與當代的國際性對話與交流的平臺上予以探討,探尋中國古典舞蹈的源流、流傳和影響。
一 中國古典舞學科60年建設與發(fā)展懇談會
60年來,在幾代古典舞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古典舞學科為中國舞蹈教育創(chuàng)建史做出了巨大貢獻,推動了中國舞蹈事業(yè)的整體發(fā)展,引領著中國的舞蹈教育、舞蹈創(chuàng)作、舞蹈理論的發(fā)展。
在60周年這一重要時間節(jié)點上舉辦這次論壇,以開放多元、兼容并包的角度,邀請到國內外各地兄弟藝術院校30多家單位的不分年齡輩分的創(chuàng)建者、實踐者、理論家、表演藝術家、本科生、研究生們齊聚一堂;在共慶甲子之時回顧古典舞創(chuàng)建發(fā)展歷程,為深化中國古典舞學科教學體系建設、中國古典舞藝術創(chuàng)作與傳播、未來的學科全面建設發(fā)展而建言獻策。
此次收集的論文,分別涉及了中國古典舞60年創(chuàng)建的成就、學科發(fā)展的現狀、學科建設的多元發(fā)展等方面。這部文集對于深入了解、研究中國古典舞提供了難得的史料依據。遺憾的是,在文集中無法真實再現會場的學術氣氛。會議結束之時,代表們意猶未盡,紛紛呼吁,希望這樣的主題論壇能夠以年會的方式定期舉辦,為工作在第一線的全國舞蹈教育者與研究者、實踐者們搭建交流、溝通、學術碰撞的平臺,共同為中國古典舞學科的建設發(fā)展貢獻力量!
二 當代視野下的古代舞蹈研究
中國古典舞系發(fā)起的“當代視野下的古代舞蹈研究”論壇倡議,是根據“一體多元”學科建設新布局的需要,加強對中國古代舞蹈研究的學術探討,結合東方古代雅樂展示交流演出而適時舉辦。
此次會議嘉賓主要是參加《中和大雅·古舞今聲》東方古代雅樂展示交流晚會演出的韓國、日本和我國臺灣地區(qū)專家及大陸古代舞蹈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就古代舞蹈的保存與發(fā)展進行多元開放的交流與探討。本文集中囊括了中、日、韓及我國臺灣地區(qū)專家學者的多篇論文。
“當代視野下的古代舞蹈研究”論壇呈現出高品質、國際性學術交流研討的語境。體現了新時代中國古典舞學科在完善自身建設中不斷拓展國際性視野,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與復現所進行的執(zhí)著探索。北京舞蹈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呂藝生教授在代表發(fā)言結束后對古典舞的“中和大雅·古舞今聲”演出和此次會議的舉辦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中國古代樂舞的“回家”有其重要的文化意義。古典舞人要做的,就是把古代舞蹈遺存與研究建立起來,而中、日、韓這樣的跨國交流是一個良好的方式與開端。
面對當今社會的飛速發(fā)展,東方舞蹈文化對話的平臺更加寬廣,為我們更好地從浩如煙海的傳統(tǒng)舞蹈文化遺存中發(fā)掘其精神軌跡和文化身體痕跡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并為學科的全面發(fā)展建設提供了良性的學術機制。面臨新時期與新時代的變化與要求,中國古典舞的創(chuàng)建之路將會迎來新的發(fā)展機遇,越走越寬廣。
這部文集,是在研討會發(fā)言與投稿的基礎上編輯成冊。需要說明一點的是,一些應邀出席會議卻臨時因為身體原因而不能前來的,例如后因病去世的古典舞創(chuàng)建者之一的孫光言老師;還有幾位德高望重的前輩,實在因年事已高不好驚擾的如葉寧老師、王克芬老師、張強老師等;還包括因種種原因不能出席的那些為古典舞事業(yè)做出貢獻的專家學者們。由此不僅心生遺憾。
這部文集,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思想資源。在整體上反映出中國古典舞歷經60年的風雨兼程,始終都與共和國的命運息息相關。中國古典舞作為國家現代文化復興工程的載體之一,從一無所有到今天的枝散花開,不由得油然而生出自信、自尊之感。中國古典舞學科,昨日的上下求索已盡顯風流;今日面對不足與未來,必將為迎來自身完美建設而蓄勢待發(fā)。正如李正一老師發(fā)言中所說:展望未來,我仍充滿信心。因為這不僅是古典舞人自己的愿望,也是歷史賦予我們的任務。在當代世界五彩繽紛的舞蹈藝術領域中,不能沒有具有中國悠久歷史傳統(tǒng)的古典舞在當代的發(fā)展和呈現。
希望這本文集能夠經常喚起古典舞人的記憶,始終保持濃濃的民族自信、自尊、自省、自強之情,在創(chuàng)新中傳承,在傳承中繼往開來。
順至對文集中每一位作者、參與論文集項目組稿的老師與同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表示由衷感謝。
滿運喜
2015年9月25日
郭磊院長致辭
——“紀念北京舞蹈學校成立六十周年暨中國古典舞學科創(chuàng)建60年懇談會”開幕致辭
尊敬的各位專家,各位校友:
大家上午好,今天借此懇談會開幕之際,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學院向中國古典舞學科創(chuàng)建六十周年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向六十年來,為中國古典舞學科從無到有、發(fā)展壯大,做出巨大貢獻的老前輩以及依舊堅守一線躬耕不輟的專家老師們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昨天晚上“大美不言——中國古典舞甲子之敘”的晚會,向我們生動展示了古典舞60年來的華彩成就。晚會集幾代表演人才經典劇目的演繹;多元風格融會貫通的總體設計;尊重歷史發(fā)展所沉淀的學術厚度;以及集大成的古典藝術形態(tài)為一體展示出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氣象與舞蹈之美,真是讓我感慨萬分!昨晚,從70多歲的藝術家到在校生的幾代人的同臺表演,足以見證中國古典舞學科創(chuàng)建60年的巨大成就。特別是看到陳愛蓮老師表演《春江花月夜》,70多歲的人還能夠那么自如地做著“翻身”等精到的動作,我就在想,古稀之年的陳老師依然能夠青春靚麗地在舞臺上展示古典舞的魅力,這就是“古典舞”的意義所在!
實事求是地講,北京舞蹈學院自1954年建校,真正具有原創(chuàng)性的學科,就是中國古典舞。建校之初,一批老藝術家們飽含民族自信、自強的情懷,開創(chuàng)了“中國古典舞”學科。創(chuàng)建者們立足傳統(tǒng)文化,上下求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創(chuàng)新實踐。1961年推出的第一部中國古典舞教學法的“大綠本”,為中國古典舞學科奠定下堅實的基礎。也正是由此積蓄了引發(fā)80年代古典舞“身韻”風靡全國的影響力,從此,中國古典舞專業(yè)教育及其古典舞審美標準得以確立。毫不夸張地說,古典舞“身韻”的研創(chuàng),一開始,就是從中國傳統(tǒng)哲學與傳統(tǒng)文化的高度出發(fā)的。其實像“漢唐古典舞”“敦煌舞”“昆舞”“新古典舞唐樂舞”等也是如此,可謂“同源異流”,中國古典舞的未來理應以這樣生動活潑、不拘一格的多元化態(tài)勢發(fā)展。
歷經幾代人薪火相傳的努力,中國古典舞學科對于新中國的舞蹈事業(yè)可謂貢獻卓著。然而,從學科建設而論,發(fā)展的絕對性總是會提出新的問題和新的挑戰(zhàn)。因此,今天我們在總結學科創(chuàng)建60年經驗成果的基礎上,還望各位專家和兄弟院校的同仁們能夠圍繞中國古典舞的再發(fā)展、再創(chuàng)新等問題,開誠布公、建言獻策。
最后,請允許我再次向以李正一老師為代表的各位專家,向為古典舞學科建設做出重要貢獻的學者、藝術家、老師們表示誠摯感謝!希望通過此次會議結出的碩果,為中國古典舞學科下一個60年的建設產生更大的促進。預祝大會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王傳亮書記致辭
——“紀念北京舞蹈學校成立六十周年暨中國古典舞60年懇談會”開幕致辭
王傳亮,現任北京信息科學大學黨委書記。
我是一個中國古典舞學科愛好者。中國古典舞學科是北京舞蹈學院的傳統(tǒng)重點學科。作為一個舞蹈高等教育的管理者,作為學習哲學、歷史出身的我,對舞蹈多是從人文導向和審美取向的角度出發(fā)思考的,中國古典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我對她很有感情,而且還為許多經典劇目命了名,如《月滿春江》《芳春行》《狂歌行》《紅色戀人》《紅玉丹心》《紅船啟航》等。
2014年是學院建校60周年,也是中國古典舞學科建設發(fā)展60年。六十一甲子,是成長和發(fā)展的重要結點。從人文角度來講,中國古典舞的學科,就好比是一個生命體,它能走多遠,取決于什么呢?其實取決于丹田當中的元氣,中國古典舞和中國民族民間舞、芭蕾舞、編導、舞蹈學等專業(yè)學科共同構成了北京舞蹈學院的元氣所在。中國古典舞作為北京舞蹈學院的原創(chuàng)學科,她的發(fā)展與學院發(fā)展緊密相關。論語講“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有本才有道,所以我們總是要找找自己的根本所在。而根本是怎么產生的?前輩們是如何做成這樣一個原創(chuàng)學科?舞以載道,載的什么道,中國古典舞肯定“載”的是中國文化,而且“載”的是中華文化精華,同時汲取西方藝術之所長。“有道才有術”,悟出的“道”還得為我們展現在舞臺上,并且凝聚和提煉出典型符號。古典舞典型符號是什么?還需要大家去梳理、總結、歸納,最終領悟出來,為今后60年發(fā)展提供指導,進而在國際舞蹈藝術教育中創(chuàng)立起中國舞蹈學派,不僅使北京舞蹈學院成為引領國際舞蹈教育的品牌,更要讓學院的專家、大師成為國際舞蹈藝術的引領者,使他們享有盛譽。
近年來,北京舞蹈學院辦學過程中,致力于從學術研究、教育教學、管理服務等角度出發(fā),實現各學科、各種學術觀點“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美人之美,成人之美”,給大家搭建和營造“多樣性、包容性、開放性”的優(yōu)質平臺和良好氛圍,這也是由中華文化緣起的多樣性決定的。這個平臺,不是簡單的“一家獨大”,更不是一個“大雜燴”,而是一個能夠讓各學科順利發(fā)展,讓各方面精英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的高品質大平臺。同時,拜托并希望老師們能夠為這60年的總結貢獻自己的思考和智慧,為學院發(fā)展提出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而這些“寶貴財富”能夠指引我們走向下一個60年的輝煌。
六十年,中國古典舞為舞蹈藝術教育、文化傳播、文化外交都做出了巨大貢獻,希望在下一個六十年,它能更有建樹和承擔。祝福中國古典舞!
主編前言——緣起/1
致 辭/1
第一部分 中國古典舞學科60年建設與發(fā)展懇談會
一 中國古典舞學科建設研討
回顧與展望【李正一】/3
珍惜傳統(tǒng),展望未來【陳愛蓮】/6
完善中國古典舞教學體系建設——談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熊家泰】/9
古典舞學科建設之我見——研討會發(fā)言三則【呂藝生】/17
對當下中國古典舞發(fā)展的幾點建議【許定中】/25
“一體多元”的中國古典舞學科發(fā)展重在教材建設【高金榮】/27
中國古典舞教育“60年與30年”的展望【白明慶】/31
中國古典舞專業(yè)建設與傳統(tǒng)文化關系【張宗英】/35
關于大學本科《中國古典舞教學法》教材建設的思考【鄧文英】/38
中國古典舞體系辨析【江 東】/43
讓中華民族舞蹈傳統(tǒng)與經典建設的理想飛翔【劉青弋】/49
秉承傳統(tǒng) 文化復興——中國古典舞的堅守與展望【劉 敏】/60
淺談對中國古典舞教學及風格的一點看法【胡二冬】/63
發(fā)揚中國古典舞之“魂”,推動經典藝術的文化市場【李恒達】/66
溫故而知新歷久而彌堅【滿運喜】/71
二 中國古典舞教學研討
對大學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民族化的再思考【龐 丹】/83
中國古典舞教學的幾點思考——以北京舞蹈學院中國古典舞系為例【宋海芳】/90
談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女班系列教材的民族審美性【魏 云】/96
對中國古典舞學科文化建設的思考【張 軍】/104
敦煌伎樂天男性舞蹈初探【史 敏】/112
學年學分制框架下的中國古典舞系雙人舞表演課程【胡淮北】/126
融古匯今:中國古典舞學科的當代文化價值體現
——為紀念北京舞蹈學院建校60周年而作【金 浩】/131
憶往昔執(zhí)著堅守,展未來求索不止——走文化通道 揚古舞新韻【鄭 璐】/136
“形神觀”:中國古典舞身體文化關鍵詞研究芻議【蘇 婭 張紫靖】/140
試論中國古典舞女性形象塑造的審美訴求【閆 妍】/147
中國古典舞袖法表現性探究【過 節(jié)】/155
天人合一、融會貫通——論舞蹈中演員需具備的控制能力【王盛峰】/163
從《春江花月夜》到《扇舞丹青》扇舞的比較分析【唐 甜】/170
淺析漢代天足舞蹈的產生【杜 樂】/179
技能之于舞蹈的價值意義【丁 琳】/188
試論舞蹈表演中的內心獨白——以《絲路花雨》英娘為例【趙 喬】/195
核心力量訓練理念及方法在中國古典舞舞者中的運用探討【楊笑荷】/202
水乳交融 和諧之美——淺談中國古典舞課堂訓練音樂伴奏之技法【覃 超】/212
中國古典舞基訓課部分動作的音樂特點及演奏方法【宋 欣】/215
藝術直覺才是真正有價值【關曉陽】/219
中國古典舞基礎訓練中民族性的探索——課題的介紹與分享【黎方嬌】/222
中國古典舞旋轉研究(中專男班)——課題成果簡介【楊 勇】/229
中專階段中國古典舞基訓教學的點滴思考——從身法與技法的思考談起【黃 翎】/236
以情領之,以法析之,以身悟之
——北京舞蹈學院附中中國古典舞教師進修談【李 馨】/243
“武術導引——雁形”
——“中國古典舞基礎訓練中民族性的探索”課題階段成果【朱衛(wèi)光】/247
中國古典舞基訓在地方實踐教學的幾點思考【金 暄】/250
地方藝術院校中國古典舞課程建設【殷 強】/254
中國古典舞根植嶺南——淺談廣舞古典舞教學發(fā)展現狀【謝東樂】/257
在結合中求發(fā)展【寧 治】/261
淺談中國古典舞人才培養(yǎng)以及發(fā)展之己見【歐陽旭】/266
針對中國古典舞發(fā)展的思考【王嵩妹】/271
三 中國古典舞劇目創(chuàng)作研討
關于中國古典舞的創(chuàng)作問題【馮雙白】/276
創(chuàng)作型古典舞的表意困境和文人型古典舞的意義創(chuàng)生【周志強】/281
中國古典舞創(chuàng)作分析【張建民】/287
懇談中國古典舞“跳什么”
——《金剛》的語境、語義、語形、語源、語篇和語用【劉 建】/290
畫像靜態(tài)之美的動態(tài)呈現——《水墨孤鶴》的創(chuàng)作表演談【夏維家】/294
人物型舞蹈作品創(chuàng)作談——60年院慶論壇發(fā)言稿【胡 巖】/303
中國古典舞創(chuàng)作經驗談【歐思維】/308
漢唐古典舞編創(chuàng)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之我見
——以畢業(yè)作品《閑郎》和《江河水》為例談起【佐 果】/311
從《釵頭鳳·念》的編創(chuàng)感受談中國古典舞編創(chuàng)“度”的把握【喬 聳】/325
淺談小型舞劇《煙花易冷》中舞蹈的表現形式【張 杏】/329
第二部分 當代視野下的古代舞蹈研究
韓國釋奠大祭和文廟祭孔佾舞特征【金英淑】/341
日本雅樂對外來樂舞的傳承及其展望【三田德明 張龍妹】/359
“只拍子”對唐樂舞“質”的影響研究——以重建《撥頭》為例【劉鳳學】/365
對古代舞的一點思考【呂藝生】/380
“長袖善舞”的源流及其嬗變【王寧寧】/383
韓國雅樂的傳承【樸一熏】/395
雅樂“回家”的意義【江 東】/411
對話與融合:海上絲路(東洋航線)樂舞交流與中國古典舞重建【劉青弋】/416
《悉達多》在法國
——21世紀的當代舞如何講述佛祖誕生的故事(發(fā)言稿)【歐建平】/433
中國古典舞的“古”與“典”——《中和大雅》給我們的啟示【劉 建】/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