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文學出現(xiàn)了一批卓有建樹的作家,他們是中國當代文學的代表,他們的作品是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成果。這些作家和他們的作品,在國內(nèi)外讀者中間擁有廣泛的影響,他們的作品和生平都需要得到進一步的研究,以便能夠為中國文學的發(fā)展提供更為充足的養(yǎng)分,早日實現(xiàn)中國文學從高原向高峰的邁進。為此,作家出版社特邀請當代影響力與活力的評論家、學者,以老中青三代研究者相結(jié)合的陣容,撰寫一套全新的“中國當代作家論”。叢書采用專著的形式,一位研究者專注于一位作家,以一對一方式全面梳理作家的生平、作品。重點放在作品上面,覆蓋作家的創(chuàng)作歷程與所有作品,尤其是作家代表性、標志性作品上,結(jié)合時代風貌、社會思潮,以客觀、理性、對話的態(tài)度,深入研究作家的精神構(gòu)成,透徹解析作品的精神實質(zhì),以期達成階段性的短期內(nèi)難以突破的作家研究成果!陡穹钦摗肥堑谝惠嬛环N,由評論家陳斯拉撰寫。
叢書采用專著的形式,一位研究者專注于一位作家,以一對一方式全面梳理作家的生平、作品。
主編說明
自從到大學工作以后,就不時會有出版社約我寫文學史。很多文學教授,都把寫一部好的文學史當作畢生志業(yè)。我至今沒有寫,以后是否會寫,也難說。不久前就有一份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文學史合同在我案頭,我猶豫了幾天,最終還是沒有簽。曾有寫文學史的學者說,他們對具體作家作品的研究,是以一個時代的文學批評成果為基礎的,如果不參考這些成果,文學史就沒辦法寫。
何以如此?因為很多學問做得好的學者,未必有藝術感覺,未必懂得鑒賞小說和詩歌。學問和審美不是一回事。舉大家熟悉的胡適來說,他寫了不少權威的考證《紅樓夢》的文章,但對《紅樓夢》的文學價值幾乎沒有感覺。胡適甚至認為,《紅樓夢》的文學價值不如《儒林外史》,也不如《海上花列傳》。胡適對知識的興趣遠大于他對審美的興趣。
《文學理論》的作者韋勒克也認為,文學研究接近科學,更多是概念上的認識。但我覺得,審美的體驗、“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的精神創(chuàng)造同等重要。巴塔耶說,文學寫作“意味著把人的思想、語言、幻想、情欲、探險、追求快樂、探索奧秘等等,推到極限”,這種靈魂的赤裸呈現(xiàn),若沒有審美理解,沒有深層次的精神對話,你根本無法真正把握它。
可現(xiàn)在很多文學研究,其實缺少對作家的整體性把握。僅評一個作家的一部作品,或者是某一個階段的作品,都不足以看出這個作家的重要特點。比如,很多人都做賈平凹小說的評論,但是很少涉及他的散文,這對于一個作家的理解就是不完整的。賈平凹的散文和他的小說一樣重要。不久前阿來出了一本詩集,如果研究阿來的人不讀他的詩,可能就不能有效理解他小說里面一些特殊的表達方式。于堅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很多人只關注他的詩,其實他的散文、文論也獨樹一幟。許多批評家會寫詩,他寫批評文章的方式就會與人不同,因為他是一個詩人,詩歌與評論必然相互影響。
如果沒有整體性理解一個作家的能力,就不可能把文學研究真正做好。
基于這一點,我覺得應該重識作家論的意義。無論是文學史書寫,還是批評與創(chuàng)作之間的對話,重新強調(diào)作家論的意義都是有必要的。事實上,作家論始終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一個寶貴傳統(tǒng),在1920—1930年代,作家論就已經(jīng)卓有成就了。比如茅盾寫的作家論,影響廣泛。沈從文寫的作家論,主要收在《沫沫集》里面,也非常好,甚至被認為是一種實驗。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界的許多著名學者都以作家論寫作聞名。當代文學史上很多影響巨大的批評文章,也是作家論。只是,近年來在重知識過于重審美、重史論過于重個論的風習影響下,有越來越忽略作家論意義的趨勢。
一個好作家就是一個廣闊的世界,甚至他本身就構(gòu)成一部簡易的文學小史。當代文學作為一種正在發(fā)生的語言事實,要想真正理解它,必須建基于堅實的個案研究之上;離開了這個邏輯起點,任何的定論都是可疑的。
認真、細致的個案研究極富價值。
為此,作家出版社邀請我主編了這套規(guī)模宏大的作家論叢書。經(jīng)過多次專家討論,并廣泛征求意見,選取了五十位左右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為研究對象,又分別邀約了五十位左右對這些作家素有研究的批評家作為叢書作者,分輯陸續(xù)推出。這些作者普遍年輕,銳利,常有新見,他們是以個案研究的方式介入當代文學現(xiàn)場,以作家論的形式為當代文學寫史、立傳。
我相信,以作家為主體的文學研究永遠是有生命力的。
謝有順
2018年4月3日,廣州
陳斯拉
1980年出生,廣東河源人,華南師范大學文學博士,F(xiàn)任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曾在《文藝爭鳴》《當代文壇》《文藝評論》《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等學術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近三十篇,其中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zhuǎn)載兩次。主持省級課題一項,參與省部級課題多項。參編著作、教材三部。
目
錄
引言 作為意念核心的“存在”
一、理解中國當代文學 /1
二、先鋒視野里的格非 /3
三、格非的寫作小史 /6
四、寫作的內(nèi)核:對存在的勘探 /10
第一章 從木匠到作家
第一節(jié) 生命最初的形狀 /15
第二節(jié) 十五歲出門遠行 /26
第三節(jié) 師大讀書且論道 /32
第四節(jié) “博爾赫斯的面孔” /37
第五節(jié) 對存在的勘探 /44
第二章 作為先鋒的格非
第一節(jié) 無序的現(xiàn)實與有意味的形式 /52
第二節(jié) 記憶與夢幻 /58
第三節(jié) 空缺與重復 /69
第四節(jié) 圈套與迷宮 /80
第三章 格非和他所處的時代
第一節(jié)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文化語境 /88
第二節(jié) 敘事的歷險者與存在的勘探者 /98
第三節(jié) 影響的焦慮:小說的歧途 /106
第四章 文化轉(zhuǎn)向與敘事轉(zhuǎn)型
第一節(jié) 變化的緣起 /112
第二節(jié) 格非的變與不變 /121
第三節(jié) 烏托邦的詩學 /134
第五章 欲望與困境:知識分子的精神史
第一節(jié) 智者的迷惘 /143
第二節(jié) 欲望的詩學 /147
第三節(jié) “聲色”與“虛無”:時代性的兩個面相 /166
第六章 桃花源:存在的秘境
第一節(jié) 革命烏托邦 /171
第二節(jié) 政治烏托邦 /178
第三節(jié) 愛情烏托邦 /187
第四節(jié) 詩人之死 /191
第五節(jié) 古老的敵意 /202
第七章 抒情與詩意:格非的中國故事
第一節(jié) 詩人小說家與中國小說傳統(tǒng) /214
第二節(jié) 紅樓筆法下的世態(tài)人情 /221
第三節(jié) 內(nèi)在超越的精神向度 /237
第四節(jié) 中西融合的敘事資源 /244
第八章 “重返時間的河流”
第一節(jié) 故鄉(xiāng)的回望 /253
第二節(jié) 精神還鄉(xiāng) /265
第三節(jié) 文學的回聲 /275
結(jié)語 深刻的重復 /279
附錄 格非創(chuàng)作年表 /283